一、文化领域
在我国,历史悠久的珠算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对文学作品、音乐创作、舞蹈绘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与珠算联系密切的独特的珠算文化现象。在我国文学作品中,有将珠算用作灯谜、用作比喻、用作显示任务身份、用作表现人物特定动作和特定心情等多种文学表现形式。我国明清时期很多写实文学作品中,都有珠算或算盘的描写,例如《警世恒言》、《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等。在书画作品中,北宋名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初画家王振鹏的《乾坤一担图》都有算盘,齐白石发财图就专门画了一只算盘。
1975年 3 月 8 日,我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乡村女教师》特种邮票,全套4 枚,其中之一是辅导学生练习珠算。澳大利亚、日本、文莱、菲律宾、利比里亚等5 个国家的邮票上出现了中国算盘的图案。我国台湾省、澳门、香港等也发行过算盘的邮票;音乐作品中的珠算文化有《我的算盘好伙计》、《算盘响》、《算盘歌》等。
二、经济领域
珠算曾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自珠算诞生以来,它的发展便于中国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珠算为商业发展提供强大计算支持,而商业发展也促进了珠算的发展。回顾历史,珠算的重要发展时期,均是我国经济和社会高度繁荣的时期。
特别到了明代,随着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土地统计需要和对外贸易的扩大,珠算成为了当时计算大额商业数据的首选方式。当时,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的与珠算技术有关的名人,名著。其中最有名的是程大位,他本是安徽商人,20岁起经商,并对珠算展开细致研究。60岁时,影响中国乃至东亚珠算发展的《直指算法统宗》完成。此书用实例计算解析珠算算法,对东亚地区的商业贸易起到重要推动。
新中国成立后,熟练运用珠算仍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必备技能。很多老一辈财会人员仍对珠算有难舍的情结。在电子计算机大规模使用的今天,仍有很多财会人员学习珠算。
昔日的财务总监——账房先生
三、数学及科技领域
除了为商业发展提供大额数据计算,珠算对于中国数学和科技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或者说,珠算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成果和科技成就。它如同古代“电子计算机”,对中国古代数学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如上文中提到的程大位《直指算法统宗》,让算学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而明代王族朱载堉则是用算盘高阶开方的能力,成功证明了匀律音阶的音程可以取为2的12次方根(即十二平均律),解决了音乐史的重要难题,
至今日,现代乐器的制造都是用十二平均律来定音。
除此以外,珠算还广泛应用于天文历法、水利农业、数学计量等领域。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后,还在核弹、核潜艇等重大科技工程中,协助电子计算机,计算过大量数据。
朱载堉《乐律全书》中对乐律的分析
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算盘应用范围之广,使用时间之长,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民俗习惯。这一点这民间谚语中表现尤为明显。在民间日常俗语中有很多体现了珠算文化,例如有人私心重,只为自己考虑,就说 “会打小九九”。“九九归一”,表示事情总有结局,有归根到底的意思。“二一添作五”,借指双方平分。“一推六二五”,以此形容把全部责任推得干干净净。“三下五除二”,形容办事敏捷迅速,干净利落。
还有大量的关于算盘的歇后语,例如:
算盘上珠——一个顶五。
算盘珠子——任人拨打。
算盘珠子——不拨不动。
算盘珠子——拨一下动一下。
没框的算盘珠——全散了。
算盘珠子——在上为五,在下为一。
算盘珠子响——有声有色。
除此以外,“盘算”、开盘”、“收盘”、 “清盘” 、“如意算盘”,也来自珠算或珠算术语。有些地方,在婴儿周岁生日时,举行 “抓周”仪式的习俗,即在婴儿周围摆放包括算盘在内的一些吉祥物品,算盘是其中象征商业和财富的必备物品。
五、珠算的现代化应用
2013年,珠算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也成为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一张新名片。随着中国的发展,珠算和其他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成为了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
如今,珠算的计算功能已逐渐被电子计算机取代。但是它的启智功能和教育功能仍对个人成长和专注力培养有重要价值。目前由珠算发展而来的珠心算在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方兴未艾。在国内发展也逐步走向正轨。
现代社会,珠算的身份从计算工具逐步转型为教育工具、文化载体。具有千年历史的珠算,将用新的形象肩负新的使命,绽放新的生命力!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数术记遗》。
算盘在元代得到进一步发展, 元末明初得到普及并逐步取代算筹成为中国的主要的计算工具。
明代经济高度繁荣,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珠算得到普遍推广,逐渐取代了以前通用的筹算。在此情势下,明人程大位编撰的《直指算法统宗》为珠算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代以后,中国珠算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后又逐渐流行于美洲。16世纪时还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对其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珠算开始走向衰落,其计算功能已由电子计算机承担。[2] [1]
传承价值
珠算文化涵盖了与珠算相关的数学科学、数学教育、应用技术及智能开发等内容,在文学、历史、音乐、美术等相关文化领域也有一定的作用。珠算适用面广,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1]
传承状况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珠算已失去了原来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日渐边缘化,濒临灭绝,急需各有关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抢救保护。[1]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中国珠算心算协会获得“珠算(珠算文化)”项目保护单位资格。[1]
社会影响
重要展览
2019年9月29日,华北首家珠算文化馆在正定塔元庄村落户,并于国庆节期间开门迎客。[7]
重要活动
2015年8月31日,长春市首届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珠算”知识竞赛决赛在长春广播电视台举行。[8]
2018年,第一届山东省珠算文化传承盛典,在山东大厦举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