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飞机是根据探测飞机的各种探测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性能,以及飞机作为目标的各种信息特征,综合运用多种隐形技术研制而成的。在飞机隐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领域,美国居于领先地位,西欧、日本、俄罗斯次之。早在60年代初,美国就研制成功了隐形高空侦察机。目前,它的第一代隐形战斗机已经服役多年,并多次参加高技术局部战争,有了实战经验,第二代B—2隐形飞机也已研制成功。到21世纪初,美军将拥有新式F—22隐形战斗机、F/A—X隐形攻击/战斗机、MRF多用途隐形战斗机、RAH—66“科曼奇”隐形直升机,以及具有隐形特性的第三代攻击型战斗机。西欧各国正在研制的隐形机为“欧洲战斗机”的后继型,俄罗斯也在研制CAF稟SF隐形战斗机和预计于2010年装备部队的苏—60S隐形轰炸机。
总的来看,隐形飞机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第一,隐形飞机的种类将越来越多。各种隐形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以及具有隐形性能的无人机、直升机,都将相继出现,并逐渐形成完整的系列结构。第二,隐形飞机的雷达反射截面将不断减小。目前,隐形飞机与一般飞机相比,雷达反射截面已降低了1~2个数量级,如B—1A轰炸机的雷达反射截面为B—52的1/10,而B—1B的雷达反射截面又是B—1A的1/10。F—117A战斗机的雷达反射截面小于0?1平方米,B—2轰炸机只有0?1平方米,将来F—22战斗机的雷达反射截面只有F—15的1%。第三,隐形飞机将兼备多种隐形特性。B—2和F—117A均采用了多种隐形技术,具有反红外、反雷达等多种隐形性能。今后的隐形飞机仍将向尽可能具备多种隐形特性的方向发展。第四,注重现役飞机的隐形改装,发展具有部分隐形特性的飞机。例如,印度将对其主力战斗机“美洲豹”攻击机、“幻影”2000H和米格—29战斗机进行隐形改装,加装雷达波吸收材料,使其雷达反射截面降低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