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得从衣食住行上来讲,
衣,人们随时可以买新的衣服鞋帽穿戴,而不是过年才能够做或买一套新衣服穿出来显摆;
食,人们现在天天都可以大鱼大肉,饭店也天天满座,过年时根据需要烧一些精致高档的菜,而不是过年才能够吃一顿丰盛的宴席;
住,人们现在没事就打扫清洁,房屋装潢得美轮美奂,而不是过年才通过大扫除和贴春联才焕然一新;
行,人们现在很方便地就可以乘坐汽车、高铁甚至飞机回家和亲人团聚,没事时可以通过手机和网络视频聊天,过年七天长假有时还外出游玩不回家过年的,而不是只有到了过年才有假放,需要长途跋涉、不远万里的回家一趟和亲朋好友聚,甚至因为交通不便或没钱或恶劣天气或突发事件无法甚至几年都回不了家。
乐,人们现在娱乐的东西很多,尤其是手机网络的发达,而不是靠过年的春晚来娱乐一下;
闹,人们现在视野开阔,追求有了提升,讲究健康文明,而不是以前过年就乱放爆竹和烟花,燃斗香,搞得乌烟瘴气。
综上,现在过年年味越来越淡,感觉不及以前。
年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消散的,只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一个大家族的人,只要不是在国外,都会赶回来团聚,三十的时候街上都没有人了,有的也只是匆匆往家里赶的行人。三十晚上一大家子人会一起看春节晚会,一起熬年夜,放了新年的鞭炮后才睡觉。大年初一一大早,大人们早早的就起来包饺子。那时候的初一,街上基本上是没人的,所有的店面都关着门。有的只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欢乐
现在的过年,跟我们小时候记忆中的过年确实大不一样,所以在我看来,过年更是一种怀旧、一种情怀。短短几十年,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广大的农村。随着城镇化改造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成为了城镇居民,远离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大部分从农村出来的人,脑子里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农村情节,这些人大都亲身经历过农村的贫困和落后,也体会过曾经过年的幸福的味道。为什么过年的味道总是挥之不去,难以忘怀?因为曾经贫穷。那时候大家都渴望过年,因为大人不用干活了,可以心安理得地喝酒、玩乐、走亲戚;小孩子学习压力不大,有吃有玩,有新衣服穿,还有压岁钱可以拿。认为现在过年没有意义,也有道理。毕竟人的欲望无止境,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天天大鱼大肉,吃喝玩乐,很难再触动人们的心弦,过年跟平常又有什么分别呢?不就是一个普通的假期吗?对于没有经历过贫困的那些人,如九零后、零零后,他们的人生中没有饥饿、没有苦难,过年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遥远的传说,过年团聚对他们来说,只是陪父母长辈吃一顿饭而已。无论如何,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说过年一点意义都没有,毕竟几千年来春节都是一年当中最为重要的节日。如果若干年之后,连“春节“都成了传统文化遗产,那才是中国人的悲哀。
这个是事实,记得小时候进了腊月就开始忙活儿,买新衣服,收拾院子,打扫卫生,写对联,蒸各种包子和花糕,街里边有卖各种年货的,到年三十的时候家人一起守夜,看电视,第二天早上早早起床去拜年,可热闹了,
小时候的味道与大人是不一样的心态,小时候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而大人经历了生活的磨练,人的挫折坎坷磨了人的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