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时,夜半,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2、丑时,鸡鸣,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3、寅时,平旦,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4、卯时,日出,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食时,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6、巳时,隅中,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7、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8、未时,日昳,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9、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10、酉时,日入,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11、戌时,黄昏,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古代计时仪器:日晷
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晷面两面都有刻度,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等分为“时初”、“时正”,这正是一日24小时。绝大部分的日晷显示的都是视太阳时,有些在设计上作了变更,可以显示标准时或是日光节约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时辰 相等於现在的时间 配上的动物 原因
子 下午 11 时正至上午 1 时正
鼠 鼠在这时间最跃。
丑 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
牛 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寅 上午 3 时正至上午 5 时正
虎 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 上午 5 时正至上午 7 时正
兔 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辰 上午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
龙 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 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
蛇 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 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马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 下午 1 时正至下午 3 时正
羊 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 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
猴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 下午 5 时正至下午 7 时正
鸡 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戌 下午 7 时正至下午 9 时正
狗 狗开始守门口
亥 下午 9 时正至下午 11 时正
猪 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古代12个时辰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