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娜奈尔是莫扎特夫妇的大女儿。其实,莫扎特夫妇共生育过7个孩子,但是其他5个刚生下来就夭折了,只有小娜奈尔是第一个活下来的孩子,其次一个便是日后伟大的音乐家阿曼达斯了。因为出生在音乐世家,和弟弟一样,小娜奈尔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上帝给了她许多许多的天赋”,不过可悲的是,娜奈尔是个女孩子,谁都知道那是18世纪,重男轻女的社会,当时的妇女社会地位并不高。不过父亲利奥波德还是愿意培养娜奈尔的。娜奈尔很小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她弹钢琴,拉小提琴。小娜奈尔是非常聪明的,她很小,但她却能流利地演奏钢琴和小提琴,并且演奏的如同天籁一般,尤其是钢琴,“她是一位天生的钢琴演奏家”,这句话是不可否认的,阿曼达斯这样评价姐姐:“我姐姐确实比我演奏的好得多。”所以,娜奈尔就被视为音乐神童了,经常到处表演,而且都是些贵族。那年,娜奈尔4岁,她得到了一个小弟弟,也就是沃尔夫冈·阿曼达斯·莫扎特。娜奈尔非常爱自己的弟弟,她把他视为她的一切,她的全部,她的生命,她最宝贵的财产。
不过,一个男孩子降生在这个家庭里对娜奈尔来说未必是好事。凭娜奈尔的天赋,她一定会有个光明的未来,前途无量,但是,当他的弟弟5岁就在作曲时,她的才华就要被人忽视了。利奥波德继续象往常那样细心培养女儿,阿曼达斯太小了,还不能接触音乐(利奥波德是这么认为的),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小阿曼达斯4岁,娜奈尔8岁了。那天,娜奈尔在弹钢琴,小阿曼达斯见了,立刻跑上前去,用稚嫩的声音对姐姐说:“姐姐,让我弹弹吧。”娜奈尔笑着指着他的鼻子说:“呵呵,沃尔夫,瞧瞧你的小手,你连琴键都够不到,等你长大一点再学琴吧。”第二天,娜奈尔在厨房里帮妈妈洗碗,阿曼达斯一个人跑到琴房,偷偷弹了起来。,利奥波德听了立刻站起来,激动地说:“娜奈尔这首曲子弹得美妙极了。”这是娜奈尔走了出来,利奥波德呆住了,他来到了琴房,发现原来是阿曼达斯在弹。他又发现了一个天才,并且是个男孩。这便是娜奈尔黑暗的开始。 小阿曼达斯才4岁,他还不认识几个字,他已经认识音符了。5岁的他,写出了第一首曲子。6岁,他完成了人生首个完整的曲子,即 G大调小步舞曲和三重奏。姐弟俩是当时的小童星,两个音乐神童被爸爸带着到处演出,做欧洲巡回演出,经常是姐弟俩一个演奏钢琴一个演奏小提琴,配合及其默契。姐弟俩感情异常好,童年是他们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莫扎特姐弟的童年可以说是梦幻的,辉煌的,令千百万音乐人羡慕嫉妒的,比起贝多芬,他们真幸福,“贝多芬努力奋斗了一辈子莫扎特一出生就有了。”的确是这样。
小阿曼达斯是个非常爱表现的孩子,在任何人面前,他都要好好地展示一番自己的才华。而娜奈尔则是非常内向,害羞的,不爱表现,在大人们面前她就象个陪衬,这也是为什么日后阿曼达斯能被人们认可,而娜奈尔却隐退的原因之一。娜奈尔不了解这复杂的社会,她只是想:“我有个世上最好的弟弟,他是个音乐神童,我很高兴。”娜奈尔是位很好的姐姐,在她的日记里记载了她和弟弟一起去表演途中在马车上的一件小事 :“我被颠簸得头晕脑胀,身体又麻又痛,根本没有心情看窗外的风景,我必须告诉沃尔夫,因为他睡着了,随时有可能碰到头。”娜奈尔这么说自己的弟弟:“沃尔夫拥有一颗善良的心,这颗心很容易被看头,谁看透了他的心,就能得到他的全部。”娜奈尔是善良得过了头了,太善良的人是不会有多好的下场的。 两个孩子渐渐长大了,十几岁已经不能算孩子了吧,也不能再说是神童了,女孩子一旦到了这个年龄,便应该适可而止了,娜奈尔头上的光环逐渐消失了,每次出去演出,她就算表演得再出色,也没有人会去承认她,她就像用来衬托弟弟的一个工具,弟弟的伴奏。娜奈尔再也无法忍受了,利奥波德是位教导有方的父亲,也是位偏心的父亲,他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小莫扎特身上,只有妈妈会去关心她。嫉妒,羡慕,愤怒,不满全都涌上了心头,但是她能有什么办法呢,18世纪如此黑暗,娜奈尔被关在了音乐的大门外,她注定是不能像弟弟那样出名的。她结束了她的最后一场音乐会。1769年,娜奈尔18岁了,利奥波德做好了决定,带着商量的口吻对娜奈尔说:“我亲爱的女儿,你知道,我们家现在经济状况很不好,经费有限,无法再供你们两个一起出去演出了,你看,你是姐姐,是不是应该让让弟弟呢?”懂事的娜奈尔立刻答应了:“没事,你们带沃尔夫去演出吧,我待在家里就行了。”其实这两个孩子开一场音乐会拿的钱就能让一家四口住进维也纳的高级住宅,“经费有限”不过是个借口,利奥波德为了掩饰自己重男轻女的一个借口。可怜的娜奈尔就这样自己结束了自己最光辉的音乐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