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数学教育,一方面给孩子建立数学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生活中点滴渗透。
1、增强瞬识数能力
瞬间识数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在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能立刻反应过来这个数字代表的实际含义。
这份能力的好处,可以减少孩子在脑中判定数量的时间,提高回答效率。
平时,家长想要训练这份能力,可以从生活中找实例:
比如出去吃饭要几双碗筷,吃水果的时候,抓一把樱桃,让孩子估计总共有几颗。
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判定数量的情况,都可以要求孩子来完成,这其实就是在训练孩子的瞬间识数能力。
2、凑十法熟练应用
数学早教中,加减法尤其是20以内的加减法,关键就是要能灵活运用凑十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
8+6,将8拆分为4和4,得出4+4+6=14的结果。
孩子在进行口算训练时,深究其训练的本质内容,就是对凑十法是否熟练运用。
考虑到数学本身的抽象性特征,在一开始早教时,可以先以书面形式进行练习,待孩子熟悉后,再训练口算能力。
3、基础练习不能丢
一些家长在看到孩子已经能够进行口算后,就觉得不必再做书面的计算习题,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书面式的练习,对孩子来说,是熟悉计算最好的方式,
未来孩子在学习数学时,口算只是早教中一个附加能力,使用率最高的还是笔纸的计算。
4、善用生活中数学
生活中,其实很多时候都暗含着数学计算,家长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些计算机会,给孩子提供多样化计算环境。
超市就是一个非常适合给孩子练习计算能力的地方:
购买多件商品后,到底需要花费多少钱,可以让孩子自己来算一算。
同样的产品,在打折促销时,不同的方案,到底应该买哪一种,会更加优惠。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高的学科,家长只要善于发现,就能找到很多练习的机会。
5、让计算变趣味性
计算本身就是非常枯燥的事情,但是掌握计算能力,又是不可避免的,
这时就需要家长开动脑筋,多找一些有趣的形式,锻炼孩子的口算能力。
比如:今天是5月20日,距离六一儿童节还有多少天?
外婆今天买了12个苹果,家里五个人都吃了一个,还剩几个苹果?
多样化的提问,会让孩子更乐于去使用自己的计算能力。
先利用时钟来学加法。
在开始的阶段,宝宝并不能理解“加”的概念,必须利用时钟来教孩子学习加法,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有个数字的概念,还能学习认表。
学习加减法“从口开始”
书面算式包含很多对于宝宝来说还是很陌生的符号,如果一开始就把一大堆难以理解的抽象符号推给宝宝,将会增加他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厌倦。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聊天的语气来进行,让宝宝觉得学习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从简单的开始教起
首先问宝宝,1+1等于几?宝宝第一次听到“加”和“等于”这两个词,肯定不明所以,家长就要引导宝宝,可以一边掰着宝宝的手指一边说“宝宝先伸出1个手指,然后又伸出1个手指,现在一共有几个手指伸着呢?”宝宝经过简单的点算,几秒钟就得出了“两个”的结论。家长继续引导,“两个就是2,1个手指在加上1个手指就等于2个手指,那么1+1等于多少?”这个时候宝宝有点明白了,经过思考慢慢就知道了1+1=2的结果。宝宝的推理学习能力特别强,只要明白了“加”和“等于”的意义后,很快就能通过数手指得出1+2、1+3、……等得数为10以内的加法运算。
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
虽然宝宝还很小,但是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当然也要因人而异,如果宝宝对以上的方法掌握得不太好,就可以等到他再大一点才进行最后这一步的训练。数学计算最终要转变成抽象的计算能力才更有实际意义,因此最后一个阶段,要求宝宝在计算的时候把手藏起来,直接通过抽象思考得到答案。也许宝宝还是在心里默默数着手指头,但如果他能做到不看手指就能得出正确答案,那10以内的加法运算就已经顺利学完了。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宝宝每算出一个错误答案的时候,家长不要责骂,要和他说没关系,再数一遍或者再想一下;宝宝每得出一个正确答案,就要称赞宝宝“数得很好”、“宝宝真棒”等等。最好不要说“宝宝真聪明”这样的语句,因为“聪明”是天生的,并不是宝宝自己努力的结果,因此夸奖宝宝时要真心实意对他的努力表示赞赏。只有这样才能让宝宝在学习计算的同时,锻炼了心智,磨练了毅力。
摘自一位母亲的博客:
几个月以前,我也是一位迷茫的妈妈,如何教孩子数学,成了让我很头疼的事,一直以为这是老师的事,孩子上学前班可以跟老师学,可是这是个对数学极其敏感的孩子,似乎等不及让老师来教她,四岁一过,跟着阶梯数学进入了加减运算的世界。
首先学加减法的基础,必须学会1—100的数数,100—1的倒数,至少二十以内的点数取物。这些东西孩子小朋友四岁时就全部完成了,特别是倒数,让我很意外很惊讶,因为我从没教过她。所以我常说这个孩子对数字很敏感。
十以内的加法小朋友很顺利,但是减法小朋友开始时一定要看到实物才算得出来,特别是10-9之类的,我们看起来很容易,孩子算起来却觉得很难,想这类大数减大数,孩子最初算是老是出错,我只是点了孩子一句话,“10-9=,其实就是10比9多多少?”一句话,小朋友的十以内减法就此过关。
如何教孩子学加减法?——基础加减法
想着今年孩子才上大班,觉得会这些已经足够了,不想偶然之间发现,小家伙已经会进位了,虽然我知道是在心里数出来的,还是让我很惊讶,于是,我开始到处找学习进位的方法,在孩子买的口算书上,我找到了,现在很流行的二十一内进位加法的算法就是----凑十法。后来我问过上学前班的孩子家长,也得到了证实。
所谓凑十法,举例来说比如8+7=
,用凑十法来算就是8+7=8+2+5=15,16—9= 16—6—3=7.这个算法要求孩子是以内加减法熟练,10的组成熟悉。
起初以为孩子不容易学会,我用摆蘑菇丁(小颗粒玩具)来让孩子体会,熟悉,几次以后我也淡忘了,事实是,再后来做题时,孩子清晰的说出了思路,用的就是凑十法,才发现其实孩子还是理解了。
到了任意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小朋友还是用凑十法,但是根据题型的不同,有时凑前面有时凑后面,我发现这时很容易出错。像这样58+6=,和23+9=,好在这个时候小家伙的二十以内加减法已经很熟练了,所以我思考后提出这样的算法58+6=50+(8+6)=50+14=64。小朋友很容易就接受了。
再遇到借位减法时,我第一次向小朋友讲述了借位的概念,因为只是涉及到两位数减一位数,所以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跟着新思维的数学训练,很快就涉及到两位数的加减法,整数加减很容易,但是两个数都不是整数,孩子就开始出错,我发现其实是孩子没有数的概念,拿来蘑菇丁,我们一起摆来做题,很快孩子就明白了数的的关系,我也发现了口算的好处,口算24就读做二十四,2是表示二十,读出口立即就明白了,这远比学前班教的列竖式数位对齐,在十位是表示十,比这个好理解多了。而且我一直不赞成太小的孩子用竖式教孩子计算,理解的孩子好些,没有理解的孩子就只是做机械的二十以内的加减运算了,即使会做,但没有明白数的关系和量的概念。而且会了口算再学竖式计算,只会更容易,所以孩子的竖式计算我是不会教她的,留给学前班的老师教吧。
如何教孩子学加减法?——两位加两位进位的加法和退位的减法
最难的是两位加两位进位的加法和退位的减法,我一直在思考怎么和孩子讲,从开始学加减法,一直是我跟在孩子的后面,她会做了我在教,到最后这个时期才是我主动先思考,但是等我想好了怎么教,小家伙不知不觉中又跑到了我的前面。
某天,当我心血来潮教孩子怎么做加法时,我写下了27+14=,小朋友立即制止了我,:“妈妈,你不用教我,我会算。”思考了一会,小朋友脱口而出:“41”我惊讶的问:“你怎么算的?”小朋友的算法27+14=27+10+4=37+4=41,思维很正确,但是和我的想法不同,我的方法是27+14=20+10+7+4=30+11=41,这样思路更清晰一些,错我率会更低,小朋友还是听从了我的算法。
两位减两位借位减法是我唯一一次先教的,54—28=,
我的思路54—28,先用50—20等于30,4—8不够减,从30中借10,那么三十就变成20,后面14—8=6,20+6=26,一遍讲过,觉得小朋友似懂非懂,就没再重复讲,之后的几天一直在想是不是还有更容易让孩子理解的好方法?那知小朋友自己已经在悄悄的消化着,几天过后,我又问起时,小朋友已经在我开口之前算出了正确答案。
孩子的加减法都是在口算状态下完成的,小朋友有兴趣加上对数字敏感,所以进步的很快,这一点就连我也很意外。
整个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数的概念,这一点阶梯数学和新思维数学训练做的都很好,省了我不少时间,再加上摆放蘑菇丁,更明确了数的概念,让孩子更容易理解。
因为我的教授过程大都是在孩子自己会做题之后,所以孩子接受的时间很短,我觉得孩子自己体会也很重要,就算是用最笨的方法,她能算出来,就说明她明白这个数字关系。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孩子更容易理解,运算起来更简便。
孩子的教育不是靠理解学会的,而是靠死记硬背。
但学习加减法,你可以尝试快乐地学习方法。
比如拿一些吃的东西,你几个,她几个,你给她几个,就是加法,她吃掉几个就是减法。
旁边应该列上算式,让她看。
还有你可以用绳子穿一些东西(例如瓶盖)。比加2+3,你可以告诉她,把绳子上穿的东西先拔过来2个,再拔3个,然后总共多少,数一下。10以内的加减法,你就总共穿十个,加减法都可以算的,你告诉她加法怎么做,减法怎么做。
孩子是靠死记硬背,记住2+3=5,而且绝对不会问,为什么2+3=5的。你也不必解释。靠一些辅助性的东西来让孩子记住。
这不是一篇拔苗助长的文章,幼儿园的孩子有没有必要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是否学的太早了?因为这些知识小学阶段还要重新来过。暂且不去讨论这些问题,讨论来讨论去,教育制度的改变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应试教育制度还是主流,除非想让孩子走非主流,那需要冒一定风险,否则,还是帮助孩子去快乐的适应的吧。
一、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1
父母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你要会指导孩子的学习,而不是只粗暴的用成人认为理所当然的态度去影响孩子,觉得这么简单的东西,为什么你就不明白呢?孩子有孩子的理解力,他们的思想和内心世界远没有成人那样成熟灵活,所以,有时候,大人觉得最简单的1加1等于2的道理,也要想办法让孩子明白。
知识的深入都是从最简单的开始,基础是一点一点打好的,所以父母万不可小觑最简单的东西,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东西拼凑而成,它是一把打开数学迷宫的钥匙。
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孩子快速理解并掌握数学运算,这会带来什么好处呢?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因为学习的过程,如果能带来自我满足和成就感,那内心中的自我激励热情会源源不断。
所以,虽然也对两人发过脾气,责备两人为什么老算错?但令人欣慰的是,小容小韬从来没有因苛责态度而放弃,反而对数学运算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兴趣,每天上学放学,或者外出玩耍时,还一再要求说,“爸爸,你给我出个题做吧?”如果感觉太简单了,还会说,“爸爸,你出个难的吧?我要做难的。”
二、学习是可以熟能生巧的
1
两人之所以如此快速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原因之一是他们对最简单的10以内的数学运算也非常熟练了。几天前,两人还在数手指头的时候,到现在已经完全抛弃了,说几加几的时候,两人只眼珠转一转就可以马上说出答案了。
之前也给两人买过一本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书,没想过特意给两人做,或许认为那太枯燥了,把孩子摁在桌子上一直做题,简直就是一种摧残,只是想如果两人掌握不熟练,可以有所参考适量给两人出一些题做。但结果呢?小容小韬在熟练掌握数学运算后,竟然爱上这本书,我还没有出题让两人做时,上面各种各样的题,包括连续运算的题目,两人做起来都乐此不疲了。现在每天晚上连睡前故事都不听了,跟我说,“爸爸,要不我做一会儿题然后就直接睡觉吧?”当然,虽然孩子虽然不需要睡前故事,但最好还是讲一讲的,而且也不喜欢看到孩子们变成“学习机器”的样子。
但无庸置疑,学习是可以熟能生巧的,当两人基本做完这套书的习题后,再难一点的加减法,对他们来说也非常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元旦放假时,说给两人买本20以内的加减法习题书时,两人竟然缠着我快点去,买回来的当晚,小韬就已经完成了四页的习题。但这不是刻意安排他去做的,他只是喜欢而已。
三、用轻松快乐的态度面对知识
1
另外,任何孩子都会有学习困难的时候,有时候让我们父母一筹莫展的时候,或许给孩子们一些时间后,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了。这也是一种教育孩子的快乐,大家觉得小容小韬一定表现很棒吧?但或许在几个月前,还对两人面对数学运算一窍不通时而无奈发愁呢。
但不是一个焦燥的家长,知识是可以被征服的,相信孩子们也一定能做到。这样态度也会带给孩子们信心和动力,而不会在父母的责备里变得自卑,或者在知识面前畏缩恐惧。
快乐的孩子背后都站着豁达的父母。
四、不需刻意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
1
虽然,一直希望孩子对学习保持兴趣,但兴趣绝不是可以强加的。兴趣应该缘自孩子内心,是出于自发的热爱,而不是被威逼或教育出来的。所以,父母的引导很重要,但这无需刻意,有很多东西是水到渠成的,就像从来没有想过,一定要培养小容小韬喜欢学习的习惯,但潜移默化的影响却让两人一直保持着对学习的深厚兴趣。
很多父母往往对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关注太多,这其实是一种自私,而忽略了孩子的追求和快乐。
小容小韬对于数学的学习,阅读的兴趣,识字的主动性,从来没有刻意培养,但我会做到三点,一是培养习惯,二是给他们机会,三是自己也会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其中。于是,一切都像是自然发生而非刻意而为,学习的兴趣亦是自然产生,它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自己,这潜意识里不也是一种快乐吗?
今年两人将要上小学了,不知道以后的生活或学习会怎样?会不会在学校的教育体制下,也会变得劳累不堪,但有一点我会一直让孩子领会到,让自己去适应生活,努力奋起积极面对,远比烦躁无奈消极的态度更让自己快乐。需要什么,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帮助孩子们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