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生理成熟已经不再是陌生的现象,中学生性意识的发生与发展也成为生理规律,但是中学生异性交往和“早恋”却仍然是社会的一个敏感话题,是家长和学校都在关注的一个方向。很多心理学家在探讨一个问题,即称中学生为“早恋”是否恰当,“早恋”顾名思义,发生过早的恋爱行为,可是何为“早”?上中学的最后一天仍为早,上大学的第一天就不是早了吗?这个概念并不确切。西文的社会心理学家则将“十二三岁到十八九岁的恋爱行为”称为青春期恋爱,中西方相比,这一用语既确定了概念的时间,又确定了它的含义,同时也未加任何道德评价,因此许多心理学家一直在呼吁科学定义中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今天当我们将中学生冠以“早恋”一词时是否也应该慎之。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是无法避免的一种生理现象,我们无法否认其存在,也无法漠视其存在,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社会、学校、家庭和每个中学生都要正视它,共同渡过中学生最重要的一个成长时期。
对于“早恋”,中西方均有相应的研究,现在据国内部分调查结果表明,13-17岁的中学生中大约有30%左右的同学承认有关系密切的异性朋友,其中有7-8%的学生承认自己有早恋行为。实际上异性交往的比例应该更高,因为有些人由于不想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理而隐瞒事实,因为他们在心理上还没认识到异性交往是一种正常行为,,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一些中学生由于早熟确实存在一种谈恋受的意识,寻求温暖,避免孤独,有一个倾诉的对象是他们的理由,而且我们同时也会看到一种现象,在大街上,公园里也有一个特殊群体――“书包族”、“上学族”,他们手拉拉,肩并肩,举止不当,有的甚至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亲热,对家长和教师的劝告和指导只当是耳旁风。对此,教育者和家长心中都不免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家长和教师都在思索,如何让今天的孩子能够顺利成长。但是针对种种现象,在教师和家长思索的同时,有些学生是不是也该自我反省呢?
性成熟是自然现象,但是它并不是不可以控制的,每个人都有理智,都具有自我约束能力,都具有道德观念,中学生也是如此。有些同学过于放纵自已,任性,不愿意听从别人的劝告,这些都是“早恋”无法消除的原因。所以青少年应该有个清醒的意识:1、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在积累知识,增加社会经验的时期,应该分清主次,学习丰富自己才是这个时期的主旋律,而且此时每个人在心理上还没有完全独立,经济更要依赖家长,根本不具备任何谈恋爱的条件。2、这个时期由于每个人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水平有限,对一个人的了解还只能单纯地依赖表面,这时对异性朋友的选择比较简单,当一个人真正成熟时的选择和此时的选择会相距甚远。一个陷入“早恋”地女孩子喜欢一个男同学只是因为“他敢于顶撞老师,而她自己不敢”,他的形象就是由此而“高大”的。不成熟心理的结果就是不成熟的选择。3、中学生的个性品质还不稳定,还正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个性品质如何把握人生的选择呢?
十六七岁是个绚丽的季节,每个人有一个美好的故事是这个季节的风景,但是请别忘记,你是人生之舟的优秀舵手,只有把握好自己,才能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中学生,请走好!
初中生现在的恋情不是早恋。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14岁的孩子现在产生恋情是正常的。如果你正确看待,那并不是早恋。而是发育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