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远古时代,老虎山一带野猪横行糟蹋庄稼侵扰百姓,后来从天而降一只猛虎驻守老虎山一带专吃野猪,不久野猪就销声匿迹了,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繁衍生息。老虎的善事义举惊动了天庭内的玉皇大帝,在一个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之夜,随着惊雷咔嚓一声巨响,老虎的真身被召回天宫位列仙班。虎身子化为一座巨石威严耸立于山顶之上,虎头滚落到虎身下方也化为一座小巨石,一对虎眼似闪闪有光,每逢雷电交加之际,便会发出耀眼的光芒,毒蛇野兽见状就惊慌失措落慌而逃。虽然年代久远老,虎石上仍清晰可见被老虎所吃过的野猪脚印,令人称奇。老虎为民除害,化石守护一方山河的故事至今为当地百姓世代传颂,津津乐道。
相传老虎石旁有一“邀月亭”,农历每月十五夜晚玉盘高挂时,如果哪家小孩顽皮用手指一下月宫里的嫦娥,她就会嗔怒,当即派出仙童身藏小刀,降临到老虎石上,趁半夜小孩熟睡之时,偷偷割裂小孩的耳朵,直到现在冯河一带村民的小孩仍不敢在月圆之夜用手指一下月亮。每逢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王母娘娘便会邀请太白金星太上老君嫦娥后羿等众神仙下凡,驾临到邀月亭内设宴、下棋、小憩,尽享人间欢乐。现在老虎石上仍有天井、磨刀石、油盐罐、神仙对弈的棋盘,邀月亭后毁于兵祸遗迹尚存。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老虎山西侧有一断崖,断崖内有一天然大石洞,这便是令人敬畏的“观音庙”。观音庙东南方山脚下有一深潭即“圣母潭”。据传从前冯河一带贫苦百姓生病后无钱医治,常到观音庙内敬香拜佛并取回圣母潭水让病人服下,常常灵验。现观音庙内有观音数尊,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十六,方圆数十里内虔诚的善男信女烧纸放炮敬香,许下心愿:“国泰民安、多子多孙、生意兴隆、财运亨通……”
北宋天禧年间,司马光之父司马池任光山知县,他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当得知洪河两岸经常洪水泛滥民不聊生时,就组织冯河曹畈寨一带百姓到洪河上游筑坝拦洪,司马池亲自担土推车,司马光的私熟先生——黄老先生更是倾其家产解囊相助成为美谈,建坝成堰后遂命名为“黄大堰”。自此洪河两岸旱涝保收、五谷丰登,百姓便把“洪河”改称为“冯河”。当地百姓闻知司马池去世后,十分怀念司马池的千秋功德,自发的捐资在冯河东岸老虎山脚下建司马池衣冠冢,千百年来忧国忧民之士常来拜谒凭吊追思……
当年肯定有老虎出没!祝你快乐,希望能采纳
油老虎啊,有
至于老虎山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传说在很久以前,各路神仙一度盛行饲养宠物,很多神仙喜欢养鬼怪一类的宠物,唯独有一位养了两只老虎。两只幼虎同其他老虎不同的是全身呈白色,甚是独特。老虎在神仙身边长大,一直与神仙相伴玩耍,快乐逍遥。有一天神仙带着它们出游,当它们来到现在的崮云湖小土山东面的玉珠泉旁,被这里的景色吸引住了,任神仙怎么呼唤也不愿意返回神仙身边。神仙想:既然老虎本来就是野生动物,它们的家属于大自然,就成全了它们吧。他怕日后老虎伤人,于是就施了魔法把利爪和虎牙磨平,让它们留在了东面的山上。俩老虎白天在山上玩耍,晚上到山下的玉珠泉饮水,而附近水源并不缺乏,它们却非玉珠泉水不喝。奇怪的是,虽为猛兽却从来不伤及百姓。久而久之就化身成为了山峰。当地人就将这座山取名为“老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