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宫女殉葬制度是怎么回事?

2024-11-25 12:48:1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殉葬是一种早在原始社会便已开始出现的古老习俗。到了奴隶社会,用奴隶殉葬已成为制度。《墨子·节丧篇》中说:“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大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西汉时有一被掘坟墓,但“见百余尸,纵横相枕藉”,“或坐或卧,亦犹有立者,衣服形色,不异生人”,“墓中唯一男子,余皆女子”。这一男子便是西周末代的周幽王。春秋以后生产力发展,人的使用价值增大,人殉逐渐停止,改用木制或陶制偶像代替。以后各王朝中,除秦始皇曾用过人殉外,其余各朝虽也时有发生,但基本上还是停止了这种野蛮的制度。但到了明朝,人殉在丧葬制度中又死灰复燃。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时用妃和宫人38人殉葬,成祖朱棣用16宫妃殉葬,仁宗朱高炽用5宫妃殉葬,宣宗朱瞻基用10宫妃殉葬。明英宗朱祁镇是一位昏聩无能的皇帝,但他还是做了一件“积阴功”的善事。在他病危时留下遗诏:“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宫妃殉葬最终废止。此前明朝随皇帝殉葬宫女的父兄会因此给予官职,从厚优恤,并给以“朝天女户”的身份,带俸世袭。而随殉的宫女,也会追封为妃,谥以美称。正如时人诗中所说的:“龙驭上宾初进爵,可怜女户尽朝天。”

关于殉葬过程,《朝鲜李朝世宗实录》中有关于明成祖朱棣死后,宫中处理殉葬宫女的记载:“……(宫女)当死之日,皆饷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小木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宣宗时一名刚进宫20多天的宫廷女官被圈定殉葬,这位女官叫郭爱,她十分贤淑高雅,知诗文有才学。但面对严酷的宗法制度她无力反抗,只能无奈地写了一首诗,以示哀愤。词意悲切,催人泪下。诗云:“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余之失孝也;心凄凄而不已兮,是则可悼也。”此人、此诗是否真实无从考证,史有实情,有感而发,斥封建礼教之残忍,痛生命将逝之悲愤却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