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产业转型升级,应立足矿区、农区、城区3个实体,充分体现3个实体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与延伸相关产业,力争做到3个实体内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力促产业转型升级:
(1)合理规划园区企业用地
研究区内有北坪和东露天两大园区,北坪园区位于井坪镇和向阳堡之间,东露天园区位于榆岭乡和下面高乡之间,二者均属于2010年以后新建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园区发展应与区域主导产业、延伸产业相对接,理顺园区和各级政府及各级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提升园区综合配套功能,科学合理规划园区内道路、供水、供电等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建立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信息咨询、人才培养、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方面的服务支撑体系。北坪园区规划占地800hm2 ,2013年一期工程已占地284.67hm2。东露天园区规划占地5000hm2 ,目前入驻企业较少,处在建设期,以东露天矿为主,占地面积较小。伴随着两大园区逐步发展及服务支撑体系的完善,实际用地的面积会逐渐加大,因此要合理规划园区企业用地,一方面可以保障园区企业在促进研究区转型升级层面的合理用地需求,避免粗放利用;另一方面可以保障配套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的用地需求。
(2)建立循环经济促进机制
在矿区、城区,依托“一矿一企、矿企联动、多企兴城”的新型产业发展战略,力争在资源鼎盛时期依靠资源优势、土地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吸引非资源、低耗型企业与煤矿企业进行有效对接,使得研究区非煤企业的产值逐步提升。同时全面推进循环经济,从“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静脉产业”4个层面来推进(平鲁区发改局,2013),逐步形成两类核心循环经济产业链:一类是煤炭开采-煤矸石-煤电-硅铝-建材的黑色工业产业链;二类是农—林—牧—药—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的绿色生态产业链,使得经济发展实现“黑色”与“绿色”双轮驱动的模式(贺振伟等,2012)。同时还应努力发展物流运输业与服务业,提升物流运输与服务的水平,打造经典品牌。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对能源、土地的需求,还可以更有利于拉动地区经济发展及促进就业。
(3)依托环保服务旅游型产业促发展
在农区,一方面要积极开发新型产业,结合区域实际,努力发展新能源与清洁环保型产业,包括风能发电、生态旅游等产业。研究区地处山地丘陵区,海拔相对较高,多风,有利于在农区发展风力发电。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尉迟故里”、“门神文化”为主线,立足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另一方面与矿区、农区产业链对接,将产业链级别相对较低、并且生态环保型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型企业入驻农区,使成为农产品生产再加工的原材料来源地。这样既可以减少城镇用地或工业园区用地的需求,还可以就地解决当地农村居民就业。在矿区复垦地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的同时,也可以将生产范围扩大至农区,使得特色生态农业逐步形成规模。农区新型农业生产及规模型农业生产需要农村土地流转作为支撑,这样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为导向的种植园区、养殖园区和加工园区,使得农业结构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