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和刺史有什么区别呢?

2025-04-13 05:34:3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每部设一刺史,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后废置无常。东汉灵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再设州牧,并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如汉末刘表为荆州牧,袁绍为冀州牧,都等于割据政权。以后历代设都督、总管、节度使等,州牧之名即废。唐宋时惟京师或陪都地方最高长官以亲王充任者,尚称为“牧”,其他州牧之名均废。清代往往借作知州的别称,实际上远非东汉州牧之比了。东汉末年,刘焉、刘璋父子曾做过益州牧,然后刘备靠诸葛亮取得益州牧的位置,刘备死后,他儿子刘禅做了蜀汉皇帝,诸葛亮领益州牧。

回答2:

汉朝时期,州相当于现在的省,比如荆州指湖南湖北,益州指四川,州牧或者刺史是州的长官,郡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太守是郡的长官。至于你所说的江东6郡(或者9郡)81州,这是三国演义小说的描述,作者是明朝时期的,明朝行政区划是省-府直隶州-州县,很多州实际上就相当于县,而东汉时期的行政区划是州-郡-县,作者可能是混淆了,应该是81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