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过哪些利用大数据杀熟宰客的例子?

2024-12-20 03:02:5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这在互联网行业叫作“大数据杀熟”。调查发现,在机票、酒店、电影、电商、出行等多个价格有波动的平台都存在类似情况,且在在线旅游平台较为普遍,而国外一些网站早已有过类似情况。在一些网站,大V在客服投诉等方面甚至享有特权。同时,还存在同一位用户在不同网站之间数据被共享这一问题,许多用户遇到过在一个网站搜索或浏览的内容立刻被另一网站进行广告推荐的情况。
众多网友对此表示不满。有专家认为,这种行为属于一级价格歧视;有专家则表示,这一价格机制较为普遍,针对大数据下价格敏感人群,系统会自动提供更加优惠的策略。
订票约车等都会被“大数据杀熟”
网友“廖师傅廖师傅”称,自己经常通过某旅行网站订一个出差常住的酒店,长年价格在380-400元左右。淡季某日,自己的账号查到酒店价格还是380元,但朋友的账号查询显示价格仅为300元。无独有偶,自己通过某叫车平台预约了普通网约车,但来了一辆七座商务车,以为被免费升级了,谁知查询过往记录发现,基本都是按照升级后的车型收费的。他称,自己被“大数据杀熟”了。
该说法遭到众多网友响应。有网友表示“我打网约车和同学差不多的路线,车型也一样,我要比他们贵五六块,对此不解”。另一位则解释称“你在常规地方打车,比这个点500米外要贵10%-20%”。还有的则回应“我和室友从公司回家的路线是同一条路,每次滴滴她都比我贵七八元,因为她是iPhone,我是安卓”。根据手机型号不同而给出不同收费待遇的还有某视频网站,“视频网站会员费安卓和iPhone收费不同,iPhone年费248元,安卓登陆同一个账号年费178元”。

回答2:

我遇到过我的老板用电脑数据去杀熟宰客的。记得有这么一次,有个单位来购买电脑,量非常大,是上百台电脑,电脑的关键数据是CPU,硬盘,内存,这三大数据,这三个数据是体验销量的尺码,这三个数据越大说明电脑的性能越好,越吸引顾客,老板就利用这三大数据杀掉了好多顾客,同时也获得高利润。我还遇到过手机销售,跟电脑差不多也是利用内存,高清度等指标来杀熟宰客的。还有我国的航天产品,我有个外甥女,是做航天工作的,急用卫星数据杀了国外的客户,同时也帮助了他们完成了卫星制造。

回答3:

  什么是大数据杀熟?
  所谓“大数据杀熟”,有人将其定义为互联网厂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实行价格歧视的行为。

  也就是说: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项服务,互联网厂商显示给老用户的价格要高于新用户。

  此前,媒体调查就曾发现,在机票、酒店、电影、电商、出行等多个价格有波动的平台都存在类似情况,且在在线旅游平台较为普遍,而国外一些网站早已有过类似情况。

  是价格歧视,还是价格机制?

  对于“大数据歧视”这种现象,专家也有不同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教授刘昕认为,过去经济学里讲“一级价格歧视”,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现在有了所谓的大数据,倒是堂而皇之地实现了。“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每一单位产品都有不同的价格,它假定垄断者知道每位消费者对任何数量的产品要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并以此决定价格,因而能够获得每位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

  而知名大数据专家、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周涛则表示,让不同的消费者看到不同的价格,大家往往一听到这个,就觉得是价格歧视。其实可以反过来想,有些消费者看到的是原价,有的消费者可能会看到优惠券、返现券后的价格。“在这种意义上讲,我们可以不把它理解为价格歧视,而是给价格更敏感的人更多优惠。”

  -聚焦

  “大数据杀熟”是否违法?

  大数据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使用者用来做什么。有媒体认为,从福利经济学的视角,针对不同消费能力群体差别定价并非一定是坏事。然而,同一时刻对同一产品的差别定价,尤其是将消费者蒙在鼓里随意加价的情形,并不在其列。为了获得灰色超额利润,它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已经构成违背消费者知情权的价格欺诈,不为价格法所允许。

  也有媒体指出,商家的溢价行为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这种溢价是否透明。如果老客户普遍要支付高于“正常价格”的金额,甚至越是老客户价格越贵,这显然背离了一种朴素的诚信原则

回答4:

况一:老用户比新用户价格高?

据报道,有网友称,自己在某电影票订票平台上体验到了被“杀熟”。她表示,用新注册的小白账号、普通会员账号和高级别的会员账号同时选购同场次电影,最便宜的是小白账号,其次是普通会员账号,而高级别的账号一张票要比小白账号贵出5元以上。另外,自己下半年开始,电影票平台价格显示均价30-40元,而一年前均价为20元。

情况二:苹果用户比安卓用户价格高?

目前,大家的手机大多分为两个阵营,分别是苹果iOS系统和安卓系统。然而,一位网友发现,用苹果手机打车比安卓手机打车贵。此外,某些视频网站也会根据手机不同型号给出不同的收费待遇。以腾讯视频为例,开通VIP会员,安卓用户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价格分别20元、58元、108元,年费是198元,而苹果用户购买则要贵出5-35元不等。对于存在价格差异的原因,客服表示,是由于其中包含苹果收取的手续费。

情况三:不买价格变更贵?

默认捆绑上次服务?媒体报道,在线旅游平台被批评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最多。一位网友表示,自己在某在线旅游平台订机票,选好的那班每次看时都会上浮;而当自己选好该机票后取消,再选那个机票时,价格立刻上涨甚至翻倍,在自己觉得“不买会更贵”而匆忙下单后,发现该航班价格又恢复到最初的低价。此外,还有一种根据用户的“上一次行为”而默认捆绑相应服务,例如刚刚注册会员的用户,他在购买机票时,系统仅默认显示一张机票的价格;而一旦他在这一次同时勾选了贵宾休息室、接送机服务或酒店优惠券等附加服务,那么在下一次下单时,系统会默认帮他勾选同样的服务。

情况四:不同用户价格不同

有网友在微博发出两张截图称,自己与家人在某旅行APP搜索机票,同一航班同一时间不同手机搜索出来的价格却不同:

回答5:

大数据杀熟可以理解为是大数据背景之下利用动态定价来得到更高利润的的一种手段。杀熟只是其表现之一。
当然,动态定价并不是因为有了大数据才诞生的,自从有了人有了买卖关系,也即便有了动态定价这一说法,现实生活中的动态定价理解为:客户在小卖部等没有明码标价的小商铺里面,商家会根据客户的着装打扮、举止谈吐判定客服的类型动态的调整商品的价格,以牟取更高的利益。
生活中类似的案例很多:在一些小城市或者旅游景区,卖家会根据客户是否本地口音决定向该客户的售价多少;个体户会根据你是否熟人来决定商品的价格。
从有了互联网,有了数据之后,这种动态定价方式更加精准。航空公司会根据历史的航线的历史价格以及需求情况动态的调整某航班的价格以达到利润最大化。
旅游公司Orbitz,使用苹果电脑在其上购买旅游产品的用户看到的酒店和旅游计划价格普遍比那些不用苹果电脑的用户价格高得多。因为Orbitz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苹果用户愿意也有能力为酒店房费多出30%.
再精准一些,有一些做出行的App,会根据一个客户的历史消费信息决定来判断用户的某一次消费的欲望是否强烈、给可能无法促成的订单发放优惠券或者直接降价,欲望强烈的订单不给予优惠甚至抬高价格。
归根到底,大数据之所以能杀熟是因为其有大量的用户消费的行为数据,如果能对这些消费数据的存储以及相关消费数据利用规则进行相应的规范,相信会有一个好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