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积累语文知识的保证,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无法回避且要正视的一个问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靠阅读教学来完成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课改新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师的指导得法,学生的运用得当,能让学生切实的打好阅读基本功,培养自主意识,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必须有目的、有要求、有层次。例如:第一个层次是初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扫除读音障碍,边读边想,圈画生字,标记疑问处,阅读的目的要求明确了,学生便在读的过程中仔细认字,积极思考。第二层次的读是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先由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采用多种读书方式,如诵读、轻声读、默读、赛读等进行充分的读书,自主的思考。讨论问题时,在关键地方教师要注意点拨引导,让学生把教师想讲的话说出来,从而培养学生“自渎、自悟、自明”的能力,也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第三个层次的读是要求学生寄情于读,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策略进行阅读,如《草原》、《月光曲》等,可用“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的方法,《狼牙山五壮士》等可用“读时按自己的想象加动作”的方法,学生都喜欢这样的阅读,读得有滋有味,配以动作表演时,也有板有眼。因此,学生在愉悦的阅读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从而快快乐乐的学语文。第四层次的读,是指导个性化的阅读。这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读读、说说、评评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学生的身心放松了,思维激活了,阅读自主了,个性也就发展了。
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问,应该是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的基础上。提问不仅仅是要有启发性,而且还应该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目标,要紧扣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去设疑问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我在教《窃读记》一课时,很多学生对“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中窃读的滋味”这句话不是很理解,只是满足于知道这个结果,而不去探究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针对这个问题,我提问:窃读,作者快乐什么?而又惧怕什么?再让学生认真的读课文,找出答案。从课文中使学生知道了,原来当时作者家穷,她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作者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又害怕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学生对窃读就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了。为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我不仅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还鼓励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学生提出了问题,一般的都由学生自己讨论解答,对于那些较难费思索的,我就结合讲解引导学生去理解,去解答。例如,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首先我让学生质疑,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其中有一个学生问:老师,《圆明园的毁灭》题目是“毁灭”,可是,咋写那么多的辉煌啊?我一听很高兴,这孩子动脑子了,也提到了本篇课文的重点,我马上表扬了孩子一番。对于这个问题,我告诉孩子们,现在我先不回答你们,等课文上完了,我们看能否找到答案。于是,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特别认真的去读书,尤其是写圆明园辉煌的那一段:圆明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我让孩子们反复地认真地读,读后我问: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这一段?你们读后有什么感受?孩子们都高兴地回答:自豪、骄傲、高兴等用这样的语气读。当讲到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枪东西时,我问:这些侵略者们是怎样枪夺圆明园的珠宝的呢?由于课前我们查找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我就让孩子读一读当时的情况:他们有的把金银珠宝往口袋里装,有的挂在脖子里,有的身上腰上缠的也是……当又读到侵略者把不能带走的就任意破坏:他们把带不走的景泰蓝瓷瓶打碎,把红木家具用斧头砍……最后为了消灭他们的罪证,又一把火把圆明园烧掉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课堂上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中缺乏学生的自主学习.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达到让阅读教学更有效的目的:
一、让“情”在阅读中过足瘾
阅读过程必然伴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1、巧用独白,在无字处生情.教师独白时情出于衷的声音、表情、动作等,有很强的亲和力,可直接影响学生.学生在内化教师表达出来的情感的同时,也会产生个人的情感,甚至有表达出来的欲望.
2、细心品读,在咀嚼词句中悟情.可抓住文章突破点产生一个话题,引导学生像喝茶一样,细细品味字句的甘香、苦涩,把自己的心情、情感放进去,感悟语言,体验情境,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
3、拓展延伸,在心灵交流中写情.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一段宁静的时间来梳理自己的思路、语言、情感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是很有必要的.
二、让阅读期待显现生命力
教师可创设有效情境,利用阅读期待,构建学生的期待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使阅读显现出生命力.
1、创设情境,在期待中“倾听”文本.阅读期待是读者自己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反映了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小学生喜欢情节,喜欢形象,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相融,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有效顺应和同化教学内容.
2、调整“视野”,在期待中“叩击”文本.教师可创设多种有效情境,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断地调整阅读期待.学生则在期待中满足,从满足中走向新的期待,把知识、问题不断纳入期待视野,与文本交往,始终能趣味浓浓地投入到学习中.
3、积淀语感,在期待中“内化”文本.
三、让学生学会有效的阅读方法
有效的阅读方法会让孩子们的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尤为重要.
1、精读.在充裕的时间内,让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阅读方法认真地读一篇文章,做到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并能说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自己的阅读比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略读.用较快的速度粗读文章、了解大意.在了解大意后,如对文章感兴趣,再进行精读.
四、让习惯成为提高阅读水平是基石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强大的力量,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成长.
1、巧运用.在习作、口语交际和日常交谈中,鼓励学生运用阅读时记录下来的好词、好句,让知识变活.
2、会圈点.引导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会用不同的符号表示自己的喜怒哀乐,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观点.
五、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活跃学生学习气氛的场地,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编排意图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搞好学习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爱劳动爱人民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远大抱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其次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学生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自我评价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我们既要引导学生着力基础,又要促进学生创造性学力的提高,使学生自觉地将语文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与自身个性、特长的发展融合起来.
1.理解
2.有兴趣
3.自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