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小说。
不是正信佛教!
正信佛教!
佛不是神!佛是智慧慈悲具足圆满的觉悟者!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慈悲度众生方便示现的国土。那里无有诸苦。寿命无量。。。。不可思议。。。。
我们一心专念,消除妄念。不失正念。念念不忘阿弥陀佛。临终佛自来接引众生回家去。
念佛法门。普摄3根。非常适合末法众生。
西游记是小说。不是正信佛教!
如来是佛的统称。一切佛皆可叫如来。
正信佛教!
佛教是智慧的宗教。
谭嗣同:“佛教能治无数无边不可说之微尘世界,尽虚空界,何况此区区之一地球。”
孙中山:“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辅科学之偏。”
陈独秀:“佛法之广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
瞿秋白:“无常的社会观,菩萨行的人生观,引导我走上了革命道路。”
爱因斯坦:“未来的宗教应该是宇宙的,它超越一个人化的神,无需死板的信条与教义,包含自然现象和精神领域,基于对一些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经验而成一体。佛教符合这些条件。”
梁启超:“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入世而非出世,乃积极而非消极,乃兼善而非独善。”“佛教为最崇贵圆满之宗教,其大乘教理尤为人类最高文化之产物。”
鲁 迅:“释迦牟尼真是伟大的圣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伟大的圣哲。” ...........多么伟大的佛法。
佛生万法。佛教超过一切。不是迷信。有正信就好好思考伟大的佛法。给您个佛教网站。。。我发信息给您了
要有正信。信仰是证悟人生的意义。求来生现世的福报。为了解脱轮回。成佛度众生。要知道今生的苦报都是自己造业而成。一切都是心的影像。正法太伟大了。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学佛。最大的享受就是学佛。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希望您早日解脱。
很多人不了解佛教就说迷信。您说不懂有什么资格说了。
其实很多迷信的东西都不是佛教的东西。佛是开大智慧的觉悟之者。
----------------------------------------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大智大觉的教育,佛教是智慧觉悟的教学。佛教的教学宗旨是在彻底破除迷信,启发正智,使人能明辨真妄、邪正、善恶、利害、得失,进而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清净慈悲救世的宇宙人生观,达到解决众生一切苦难,获得圆满、真实、幸福的生活目标。因此,佛陀教育确是每个人都应当接受,应当依教奉行。
这就是宗教的局限性,不只西游记中如此,现实中亦是如此。说是平等,但是寺院不还是有方丈、小和尚之分。众生终归跳不出六道轮回之思想, 毕竟宗教本身就是人类按照当时的统治者管理制度衍生出来的。
直到现在,人类也没能摆脱这种制度,哪个组织都是有个老大, 然后带一群各司其职的小弟。
西游记中佛只有佛法高低,心灵修行程度之分,并无大小贵贱之分。
而且佛教中的佛只有几个,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是菩萨并不是佛
菩萨与佛就是佛法高低,心灵修行程度高低的出家人不同的尊号
《现代因果实录》之《西游记》与《封神榜》
师父,听你讲了《白蛇传》的故事,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对法海老和尚的歪曲丑化,就是对佛法的攻击,对许仙和白娘子人畜相恋的同情和赞美,实际上也是末法时期的颠倒行为。我们佛弟子有责任通过书籍和各种传媒工具把被颠倒了的,再纠正过来。我现在还有几个问题请教师父:
《西游记》是一部历代大众喜欢看的历史名著,被编成电视剧之后更受大众欢迎。但是,我从小时候看这出戏就觉得唐僧太窝囊了,观音菩萨怎么会叫孙悟空拜他为师?而且还教给唐僧一个紧箍咒,专治惩恶扬善的孙大圣?唐僧什么本事也没有,能教给徒弟什么呀!这个故事从佛教的观点应该怎么理解呢?
妙法老和尚答:“我觉得一个懂得佛法的人,应当这样理解《西游记》:唐僧原来讲的是自己修自己的小乘佛法,不能成就无上菩提。所以观世音菩萨化现成一个老和尚,指点唐僧去西方拜见佛祖,求取大乘经典。西天取经的路实际上就是唐僧自度度人的修行之路。而修行之路不是平坦的,充满了艰难险阻。
“唐僧的三个追随者,实际上集中体现了众生‘贪、嗔、痴’三种恶习。猪八戒代表贪欲重的人,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贪吃、贪睡……所以给他取名八戒,意思是只有守戒才能熄灭贪欲,只有守戒才能获得智慧,所以叫悟能。孙悟空代表那些有本事,有能力但脾气大的人。取名悟空,就是告诉这些人要知道一切无常,万法皆空的道理。而沙悟净是指那些生性憨厚的‘老实人’,因为不明白佛法,造下了杀生吃肉的罪业(他曾在流沙河吃人为生),取名悟净是要他修净行,要想出离三界必须慈悲不杀。而身为师父的唐僧,四大皆空,不被财色名利所吸引,在生死存亡之际视死如归,宁向西方一步死,不向东土一步生。他在悟空破杀戒不听教诲的时候念紧箍咒,意味着用戒律来约束他,令他改邪归正。
“唐僧不会腾云驾雾,不会变化,只知一心念佛,表明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有神通。你看神通广大的孙猴子,在妖怪的神通大于他的时候,不是也束手无策吗?然而邪不压正的,在一心念佛的唐僧有生命危险时,观世音菩萨一定会逢凶化吉,助唐僧遇难呈祥。再说,那些猴子对付不了的妖怪,多是哪位圣人的侍者或坐骑之类跑下来作怪的,这应当理解成菩萨、仙人为帮助唐僧早证圣果,有意制造的障碍。“一切是考验,看你怎么办”,唐僧在生死悠关的时候,从来都没有怪过观世音菩萨让他取经啊!
“孙悟空一个筋头十万八千里,却出不了如来佛的手心。如果佛想把大乘经典交给唐僧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或者由孙悟空去取不就省事了吗?所以,这部《西游记》是告诉我们修行的艰难。在每一个学佛团体里,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在求佛道。佛教的团体就是个大熔炉,兼收并蓄。佛法是至刚的,无坚不摧;佛法是至柔的,无往不利。只要大家禀持修行的正念,就可共图大业。所以在经历了千难万险之后,师徒四人终于拜见了佛祖。然而在去藏经阁取经书时又遇到了障碍,这实际上是说只要未成佛,就会有无明,也是说只有舍,才有得。
“归来途中,所有佛经都掉进了水里,最后只剩下“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佛在《金刚经》里也曾说过‘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同时也是说到了末法的后期,从《楞严经》开始,所有经书的文字都会逐渐消失,最后只剩下“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
“其实我的这种解释,是在以正纠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西游记》和《封神榜》本来就是佛道相争,互为攻击的产物。近代中国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曾讲述了这两部书的来历:
‘当年北京白云寺白云和尚讲《道德经》,很多道士跑来听后都作了和尚,长春观的道士就不愿意了。以后打官司,朝廷为化解矛盾,令长春观改名为长春寺,白云寺更名为白云观。道士们并不服气,写了一部《西游记》小说骂佛教。看《西游记》的人要了解这一历史背景,就能看出它的真相。最厉害的是小说中描写唐僧取经回到通天河,全部佛经泡水后文字都没有了,只留下“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这就是影射玄奘法师所翻译的佛经全部是假的。可惜的是世人误信《西游记》,却把真正记载史实的《西域记》埋没了。
针对《西游记》创作的小说《封神榜》是和尚骂道士的。从这个观点看它,就看出处处都是骂道士的。比如说道士修仙必有劫数,要挨刀刃。看这两部小说。如果不明白它的佛道相骂的关系,便会认假为真。所以看书要明是非,辨邪正。’”(请参阅《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
以上是妙法老和尚对《西游记》的解释。他还建议我们熟读《楞严经》,就可以具备择法眼,多读大德高僧的著作就能开启自己的智慧。
没有大小贵贱之分,有的也是尊敬之分,就像弟子尊敬老师一样,弟子做错事,师长有责任处罚,弟愿意受,或许你把这些看成了大小贵贱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