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里读了一本书,叫《老人与海》,让我深有感触。
《老人与海》主要讲了一个常年独自在海上打鱼的老人。有一次他钓到了一条大鱼,但在返回的途中引来了成群的鲨鱼,老人使出浑身解数与鲨鱼搏斗,鲨鱼把能吃的肉全吃完了,结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鱼骨架。作文网 home.sanwen8.cn
老人说:“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你可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这个永不言败的精神感动并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
我想老人能打败鲨鱼是因为他的机智和勇敢的可贵精神。鲨鱼来吃大鱼肉时,老人一点儿没有畏惧,而且还说“来吧,花皮魔鬼。”当鲨鱼跟老人开战时,老人用刀子猛扎鲨鱼,可鲨鱼的皮又硬又厚根本扎不进多少,于是老人开始观察鲨鱼,终于找到它的要害部位,扎了下去,鲨鱼沉了下去。作文
这使我想到我在学骑车时,开始,我刚骑上车,车头歪歪扭扭,车一下子就倒了,我把车扶起来再骑上去,刚骑两步,连人带车一起摔了下去。我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扶起倒下的车,又骑了上去。这时前面来了一个人,我一慌张,松开了双手,连人带车重重的摔了下去。这时只感觉右膝痛得钻心,起来一看,右膝盖鲜血直流,回家我将伤口处理了一下,想了想摔倒的原因,仔细想过后,我知道了骑车要保持身体平衡。我又下楼骑车,这一次我终于学会了。
我明白了不管遇到任何事,任何困难,我们都要像老人一样有永不言败的精神,才不会被困难压倒。
扶老人过马路作文
人人争做好事,时时拥有快乐。
做好事,能让自己感受到快乐,也能解决别人的一些燃眉之急。还记得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吗?一个晨练的青年,一边跑步锻炼身体,一边帮孩子拿下了不小心扔在树上的羽毛球,还把路边的垃圾扔到垃圾箱里,帮助一位费力上坡的三轮车老人推车,早晨跑一路,好事做一路,快乐了别人也满意了自己。
雷锋,一位经常帮助别人的标志性人物。他象征着和谐社会中互帮互助,助人为乐的一个好楷模。学习雷锋贵在自觉,学习雷锋贵在坚持。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有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把“3。5”变成“365”天天学雷锋。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要你有爱心,留意一下身边,留意一下耳边,总会有需要帮助的人或事。
做好事,也许对于你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但你坚持不懈尽力而为,既有益社会也洁净了心灵,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暑假的一天,我到公园去散步。一路上,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我走到了马路边,看见一位老奶奶刚想过马路,我立刻拦住老奶奶,说:“老奶奶,您看,对面亮起来的灯是红灯,而不是绿灯,所以请您先不要过马路。”老奶奶听了,就停了下来。不一会儿,红灯立刻变成绿灯,我高兴的说:“老奶奶,可以过马路了,我扶一下您吧!”老奶奶说:“嗯,好。”我扶着老奶奶过了马路,老奶奶问我:“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我说:“我叫???。”奶奶高兴地说:“哦!??,你可是一个乖孩子呀!我重来都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孩子。”我说:“呵呵,老奶奶,谢谢您的夸奖,这多是我应该做的。”老奶奶说:“再见!”老奶奶就回家了。尊老爱幼,希望每一个小孩子都能做到。名师点评:小作者在到公园去散步,做了一件好事:帮助一位老奶奶过马路。助人为乐是一种传统美德,小朋友应从小培养这种精神,从小事做起,例如在车上让座等,都能够体现这种美德。文章通过和老奶奶之间的对话,把整件事描述得十分生动,也很能吸引读者,无论从文章的写作还是小作者助人为乐的行为,都值得表扬!
老人摔倒无人扶作文
眼下,国家在不断呼吁提高公民素质,要求每一个公民做到孝敬老人,与人和睦,积极构建人与人平等互利的和-谐社会,那么我们的道德和良知何在?老人摔倒无人扶窒息身亡,到底是在拷问谁的道德和良知?
什么是道德和良知?道德是判断一个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道德,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也指那些与此相应的行为、活动。良知,是人的一种天赋的道德观念,人性的良知就是知耻、知愧、知恩。
《孟子》中将恻隐、羞恶、恭敬称之为良心。良心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内心的正确认识。简言之,良心就是懂得对弱者的同情、关心和怜悯。康德曾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值得敬畏,一个是头上的星空,另一个是人内心的道德准则”。假如一个人缺乏了做人的道理,忘记了人应该具有的本质,那么,他就会走向人性淡薄的天地。
古人云: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是说,一个人的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最仓促、最危急的情况下也不能抛离;一个人的气节、正义、廉洁、谦让在最穷困的时候也不可缺亏。
试想一下,古人能知、能会、能做的“道德和良知”,岂能在我们今人身上逊色?李海波析因社会互动匮乏现实是最好的老师。在天津,许云鹤因搀扶摔倒老人而“吃”上了官司;在江苏南通,长途车司机救人后险遭诬陷;而在江城武汉,也同样有电动车车主因做好事而被赖上……于是,人们总是说服或者强迫自己去适应社会的冷漠与无情,适应社会的“潜规则”,努力去做一个所谓的“聪明人”。
在社会大环境面前,每个人都显得那么力不从心。我们渴望真-相,可是真-相往往被喧嚣所遮蔽;我们追求理性,可是理性经常被情绪性的态度所左右。面对“老人摔倒无人扶”这一社会困境,人们往往会批判社会风气的败坏、道德的沦丧、法律的不彰。而在浮躁的搅拌下,却很少有人关注行为本身。老人摔倒无人扶,从根本上反映了社会互动的匮乏。
“社会互动”是个舶来词,类似于人们常说的人际交往。社会互动与两个因子息息相关,一个是互动的意愿,一个是互动的能力。老人摔倒在地,扶一把、拉一把,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然而,人们为何不愿意俯下身子,伸出双手?
根据互动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可以将社会互动分为三种类型:情感关系、工具关系和混合关系。首先,从情感关系来讲,不同于传统乡村的“熟人社会”,现代都市更多的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人们从事着各种不同的工作,又没有血缘关系的维系,“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便成为常态。试想一下,如果摔倒的是自己的亲人或者是熟人,会有多少人无动于衷?其次,从工具关系来说,在这样一个追逐金钱、讲究利益的时代,由于激励机制的匮乏,扶助摔倒老人,并不见得能得到什么“实惠”,反而有可能“惹祸上身”,趋利避害的本能下,听之任之或许是面对摔倒老人的“最优选择”。在二者的综合作用下,人们有力却无“心”,习惯了做“看客”和“围观者”,却不愿意做“行动者”和“参与者”。
摔倒老人无人扶,不是简单的个体现象,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社会环境的改变也并非朝夕之功,努力提高民众的社会参与则显得更为现实。社会参与提高了,社会才会充满活力,人与人之间才会充满温情,“摔倒老人无人扶”的悲剧才会不再上演。杨朝清建议需要制度保障
这确实是一则让人痛心的消息。可以说,“老人摔倒无人扶”是公众对此前“江苏南通司机救。老人后险遭诬陷”一事作出的鲜明回应。可以想象,李大爷如果被人扶起,他的生命就得救了,而他也不一定会讹诈施救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李大爷也是道德滑坡事件的受害者。在和-谐社会里,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发生。
道德可以滑坡,但法律却不能出现漏洞。在新加坡,对于见义勇为,法律则完全站在保护施救者权益的立场上。惩罚机制规定,被援助者如若事后反咬一口,则须亲自上门向救助者赔礼道歉,并施以其本人医药费1至3倍的处罚。影响恶劣、行为严重者,则以污蔑罪论处。该规定实施以来,新加坡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公民在实施见义勇为时也免去了顾虑和担忧。在新加坡,见义勇为已经借由道德的法律化上升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法律义务。
由此可见,要改变全社会因为害怕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容易惹祸上身的这种缺乏责任感的风气,我们应从相关制度建设着手,例如,在做好事者或见义勇为者受到委屈时,公权机关应主动介入调查,由公权机关承担举证责任,这样才能卸掉市民见义勇为时的思想包袱,促进正义的社会风气形成。
另一方面,从根本上讲,有极个别老人之所以会反咬见义勇为的施救者,主要就是想将扶养成本转嫁给施救者,这与我国仍有部分老人养老保障不完善有关。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程,如何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更好的养老保障,这是一个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孟嗣贵评判司法判例所迫。
小时候上学,老师天天教育我和同学们,要多做好事,遇到老爷爷、老奶奶,要过去扶一把。那时候,总是希望自己运气好点儿,过马路时恰好遇到老爷爷、老奶奶,扶他们一把,开开心心地做了一件好事,还能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且,老师布置作文时,就有了生动的事例,真是一举多得。
谁知世事变化,如今已经不如从前了。现在遇上这样的事,大家都躲得远远的,生怕自己遇到老爷爷、老奶奶,到时候他们摔倒了,自己说不清,反倒成了撞人的罪魁祸首,被人诬陷,上了法庭,法官一番推理,还得搭上一大把银子,接下来一辈子想不通,从此改变人生态度,不再扶了。
然而,人,多数天生有向善的欲望,希望帮助别人,并从中获得快乐。可现实中的司法判例,却使人的向善欲望无法膨胀,见到老人摔倒了,也未必敢去扶一把。显然,司法判例在逼人们学会向恶!
每每遇到老人过马路,或发现老人摔倒,纵然内心十分想过去扶一把,可是想想彭宇、想想许云鹤、想想殷红彬,就望而却步了,犹豫了。“我过去扶一把,会不会被讹?会不会脱不了身而成了罪人?”有警-察说,倘若不能保护好自己,不能随便扶人。
是啊,当下遇到老人摔倒,到底扶还是不扶,很纠结。不扶吧,良心不安,过去扶一把,又怕被讹。倘若不差钱,被讹或许承担得起,倘若自己生活拮据,还要替别人赔冤枉钱,往后的日子怎么过?总之,很煎熬。
这是在折磨人,是在摧毁人性,是在“谋杀”老人。真的希望有些人认真反盛反思和忏悔,做回正常人,别逼他人袖手旁观、无情、冷血。
扶老人过马路的作文
记得小学的时候,经常在作文中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看见一老人过马路,主动过去搀扶……
现在呢?还有这样的作文吗?
改革开放,国人的文明素质?
2006年11月20日,徐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候车时,被撞倒摔成了骨折。徐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彭宇,并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彭宇表示无辜。他说,当天早晨一下车,就看到一位老太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了,后来与其他市民一起将她送到医院,自己却被老太太及其家属认定为“肇事者”。
2007年9月4日,鼓楼区法院一审宣判,判决彭宇赔偿受害人4.5万余元。
别看发发长得墩墩实实的,但是胆子太小,从上幼儿园到现在,姥姥接,妈妈送,一天不落,几乎没自己过过马路。这次老师号召大家做好事,他也想不起什么好事来做。
一天放学,姥姥来接他,走在大街上,他看见一位和姥姥差不多岁数的老爷爷正要过马路,他想上次老师留作文写《一件好事》,好几个同学写了扶爷爷奶奶过马路,于是对姥姥说:"姥姥,我要过马路。"
"咱们还不该过马路呢!"姥姥说。
"我要搀一位老人过马路。"发发说。
"为什么呀?"姥姥不理解。
"您别问了,这是少先队员的行动!"
发发抢上一步扶住要过马路的老爷爷说:"我扶您过马路。"
"谢谢你,小朋友,我自己会过。"老爷爷和蔼地说。
"那我也得扶您过去。"发发很坚决地说。
老爷爷只好领受了,发发扶着老爷爷,回头对姥姥喊:"您就在这等我!"
发发扶着老爷爷边走边说:"您一定要看见绿灯再走。"
"知道,知道。"老爷爷说。
"走在街上,要靠右走,不能逆行,如果您逆行,车撞着您,人家不赔。"
"别说这些不吉利的话,我从来不逆行。"正说着,一辆拐弯的汽车开过来,爷爷一把拉住发发,说:"你看你还没有我灵呢!"发发的脸红了,老爷爷好像真的不用人扶过马路?!
到了马路对面,这边的姥姥喊上了:"发发,你别动,姥姥接你过来!"
扶老奶奶过马路作文
放学后,冬冬走在回家的路上。马路上的车可真多呀,有公共汽车,小轿车,摩托车……真是川流不息,车水马龙。
突然,冬冬看见一位老奶奶拿着拐杖在斑马线上打转转。“太危险了。”冬冬赶快跑过去,问:“老奶奶,您需要帮助吗?”
老奶奶说:“我是个盲人,我想去对面书店去给我孙子买本书。”
冬冬说:“那我扶您去,好吗?”
奶奶说:“好呀,谢谢你。”
冬冬就扶着老奶奶过了过路。
周围的人看见了,都夸冬冬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连司机叔叔也从车窗伸出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