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之间的竞争。创始人自己都不敢确认打车市场的规模是否有必要这么血淋淋无脑烧钱。而是幕后老板(腾讯与阿里)之间竞争的第一战!他们竞争的是用户出口。两家各自坐拥巨大的用户入口,而主营业务(即时聊天和电商)各自已经完全占领市场的绝对主导,并确保了市场的饱和状态。双方都做过攻击性的测试,但结果淘宝把拍拍打的体无完肤,微信把来往杀的屁滚尿流。我想日后大家在主营领域不太有可能再越过雷池。而想要扩展领地那就必须从其他商业服务中做产业布局占领消费出口。
电子支付领域一直都是支付宝占领了绝对高地,万万没想到过年出了微信红包这个奇葩,本来一个没被重视的小产品竟然撼动了支付宝的市场占有率,马云也吓得不轻,而马化腾貌似从这个点看到了攻击阿里的切入口。所以支付出口必定是两大巨头今年竞争的制高点。
两位老大这点很好,就是说做就做绝不犹豫,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正好赶上了这个茬。2月以前就是双方竞争的先驱战场,2月以后随着微信红包的鸡血效应,就在前几天更是发起了第二轮砸钱战争。
这场仗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今后的产业布局、项目控股、甚至开放平台的竞争:中小企业与创业团队到底应该选择跟谁混?!这是一个示范,到底哪家对控股项目支持更大,不惜投入成本也要帮你完成理想。
另一方面用户的消费出口竞争也到了白热化,尤其是腾讯,相对阿里来说他的实体经济出口相当薄弱,虚拟商品不是必要消费,而且都会有衰变期。第一轮的QQ空间,第二轮的端游都让腾讯突然爆发。但如今不管是原有用户的消费观成长也好,行业领域的生命周期也好,总之都在降温或者说是热点转移,谁都不知道下一个热点是不是还在腾讯手里。而阿里掌控的实体消费确永远不会缩水,就算他自己不努力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这个涨幅也是必然的(除非碰到大型金融危机),因为这是必要性消费。近几年他甚至霸占了线下实体经济的蛋糕,更在金融产业混蛋风生水起(要知道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都是靠的金融衍生品,可想而知有多重要)。
所以纵观这几年腾讯有多么叫好叫座叫人心叫体验叫用户基数,如果不考虑腾讯在金融产品上的翻盘机会,长期来看我还是更看好阿里。
红包这个机会让腾讯找到了发力点,而第一战的出口就是打车。但这绝对不是唯一的一战,今后会有更多的消费出口成为战场。
其实双方不要出现一边倒,你来我往打的不可开交才是老百姓喜欢看到的,所以我是墙头草谁出现劣势了我就帮谁摇旗,原因你懂的。
而支撑这些商业行为的根本是什么?金融!
其实打出租车本身只是切入点(尽管一开始应该就是盯着这个需求做的),互联网常常采用这样的战略迂回方式,开出一片地,等着来年再另一头种下庄稼收割。可能的点:
1.专车服务
这已经在做了,通过出租车打车服务获取的流量,放到专车上非常合适。
2.同城快递及类似业务
有那么多司机跑在路上,有太多可以挖掘的空间,往往一切入就颠覆一个行业。司机可以送人自然可以送快递,送了快递又能继续往下切。
3.数据
遍布全国主要城市的实时交通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这不仅仅是卖给地图导航公司的问题,往下挖掘又是一堆可能性。
4.汽车相关的其他服务
这么巨大的、有明确场景的入口,只要和汽车联系起来,从租到卖到服务,都是巨大的机会。
看懂互联网,就知道他们不是疯了在撒钱。从这个时代开始,人类社会的很多生意模式都是大开大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