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文字就是解析百家姓中"符"的来源.
【符姓姓氏来源】
符姓,出自姬姓,起源于琅琊,始祖符雅公。 在我国众多姓氏之中,有竹字头的“符”氏,也有草字头的“苻”氏,这两个姓氏,是绝对不能混为一谈的,他们的来源不同,血脉各殊。必须加以考究的划分开来——符氏,根据《姓纂》所记载的:“鲁顷公孙公雅为秦符玺令,因为氏,琅邪”,应该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苻氏,依照《晋书苻洪载记》的记载,则是由蒲氏更改,算起来是夏禹姒姓后裔。前者,得姓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后者,则始见于距今约1600多年以前的南北朝时期。 ①《元和姓 》纂记载:“鲁顷公孙公雅,为秦符玺令,因为氏琅琊。”②“姓氏急救篇”上说:“符氏,鲁顷公之孙雅,为秦符玺令,因氏焉。” 以上文献说明,符氏得姓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所谓符,是古代朝中传达命令、调遣名将所用的凭证,先用金、玉、铜、竹或木制成某种形状,再从中间剖成两半,君王的使者和被调遣者各持一半,传令时相合,以检验真假。战国时,鲁国被楚国灭掉以后,末代君王鲁顷公有个孙子叫雅,在秦国担任符玺令,便以符为姓。秦统一中国后,将吾祖雅公封地琅琊,故符姓发源地应为琅琊(根据学者考证,在今山东省南部,即诸城以南、郯城以北,以后逐渐变迁,定格为现今的临沂市,与中国显赫家族王氏同出自此地,为古琅琊六大望族之一)。最著名的符姓现在莆田和海南一带。莆田符氏入琼而籍居的海南符氏先祖符有辰、符渚、符大本公都迁自莆田县,为今海南省各支符姓始祖。 符姓,原籍莆田,任广东南雄太守,后选任中书令,于唐昭宗天顺二年(公元891年)迁琼抚黎,成为海南符姓始祖,落籍海南文昌,当今成为海南省人口较多的姓氏。莆田符氏入琼符有辰,原籍莆田,于宋仁宗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迁琼,任清化军指挥使,在任职期间抚黎有功敕封万户候,符有辰座于军所,其子宗系、守不铭、宗举、宗安各任官职,分管琼、崖、儋、万四州清化军。新加坡符氏社保存的义阳堂《符氏族谱》赫然记着:当年符氏先祖从莆田迁移海南的史实:“符有辰,符璘公十代孙,北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奉诏渡琼,随文符绳武官居莆田嵌头村。符渚,符璘公十代孙,北宋仁宗康定年(1040年)奉诏自闽渡琼入职,原居闽莆田县龛头村。符大本头,符璘公二十代孙,元举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奉诏自福建莆田嵌头村渡琼。”姓氏来源另说:淝水之战失败后,苻坚后人为免被追杀,改姓为符。因此,现部分符姓实际是苻姓的后裔。只是未见记载,无从考证。
符,发“羽”音调(古调分“宫商角徽羽”五音,五音不全说的就是这个)。这家族生活在琅琊郡。最早的时候姓“姬”(周王室姓,初代鲁公是周室宗亲)。他们是从鲁顷公的孙子那一代分家的。在秦朝负责掌管符玺(并不止传国玺一枚,各级官僚,大内各种印鉴应该都归他们管),(从此)以(“符”这个)官职做为家族的姓氏。汉朝就有个名人(我不认识)叫符融的。后来氐王蒲洪把孙子蒲坚的姓改做草字头的“苻”,即“苻坚”,同时改国号为“后秦”,这是另一支“苻”家。
这是百家姓里的吧
符,羽音(我看了看,是宫商角徵羽的羽)我猜测可能是当时声调吧
出自琅琊郡。这个世系本来是姓姬。姬:周朝的姓吧,周文王不姬昌吗
鲁顷公的孙子,在秦国的时候做掌管帝王的印章的官。因此以自己的官
为自己的姓氏。汉朝的时候有人叫符融。另外氐王蒲洪改孙坚的姓为姓符,
用草字头而不是竹字头,即‘苻坚’,应该听过这个人吧,晋朝的,很出名
国号后秦,百度上说前秦,我也混了,建立了另外一族,即氐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