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是因为唢呐独特的音色,还有急转的曲风令西洋乐乱了。
一般西洋乐以小提琴快速的起音,民乐则以中国的二胡迎合接应。大提琴与琵琶相互较量,单簧管的音色迅速而饱含律动,民乐用笛箫进行管乐反击而不失韵味,笙与喇叭调皮对垒,钢琴与扬琴正面交锋。
千指大人打前锋叫阵,古筝版《广陵散》显战斗之意。西洋乐以竖琴应战《德彪西第一号阿拉伯风华丽曲》平息躁动。西洋乐用《野蜂飞舞》开始引发混战,本是想用西洋乐一向拿手的快节奏让注重韵味的民乐跟不上,结果没想到民乐接住了。
随着一声唢呐的音律进场,凭借着乐器本身独特的音色,成为整场的领导者,凭着一声急转高调,直接将乐曲引向《百鸟朝凤》,整个乐曲曲风转变,斗乐已经成为了民乐的主场。打乱节奏后改吹的《百鸟朝凤》更是让西洋乐无法招架。
西乐阵营由于对民乐的音律不熟悉,导致主提琴手溃败停音,钢琴强行僵硬救场,虽极力想找到民乐的律动性,无奈节奏难以琢磨,只能停手候音。随着唢呐音乐的再起,各民乐乐器重新奏响,完美回归西乐主场《野蜂飞舞》,让西乐只能望尘莫及,虽耳听熟悉的旋律,也无力回天,眼看着民乐将整首乐曲推向了高潮。从西乐在这次的音乐中完败。在音律上,西洋乐阵营里根本没有相匹配的演奏接得住。
以上仅个人观点,欢迎留言。
是因为唢呐中的独特音调,和音乐的结合,才会出现西洋乐器混乱的情况。但是从整个局势来看的话,其实这也无伤大雅。而且《闪光少女》的剧情,也是围绕着音乐而展开的。从另一方面来说的话,这也算是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我觉得也应该是这样的情况,这部影片的评分和口碑都非常的理想。
而且剧中的唢呐,也是体现了我国“优雅”音乐的见证。而且这部剧中有一个场景,我记忆犹新。那就是在他们比赛结束以后,她们一路跟着去乐器队为比赛做提前准备。用资深的音乐文化,成功地战胜了西洋队。这反映出西方没有的民间音乐,与此同时这也侧面地验证了,为什么在剧情的开端,会有他们吹号的画面。
我觉得她们此次失败的情况,就是输在了不熟悉音乐的节奏,虽然民间音乐的节奏很难找到,但是最起码能找到音乐的旋律。假如她们真的掌握了这点,那么结局有可能是东方队输掉比赛。而且她们“龙飞凤舞”的表演,感觉让观众又回到了音乐大师的手中。哪怕赶不上西洋队的快节奏,但是她们也有属于自己的“特点”。
我们从整体的情况来说,她们的这场对决,其实也是有一定好处的,那就是能将彼此的音乐水平完美的呈现给对方。不仅能将音乐提升到一个档次,而且还能促进两队以后正常的发展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