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话
宋朝的官话是以河南开封话和洛阳话为标准,其实更准确地说是读书人说的开封话和洛阳话。宋朝各地方言其实有很大的差别,宋人也在追求一个标准语音。以开封话为官话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宋朝建都是开封。常有人称“乡音是处不同,惟京师,天朝得其正”。陆游曾说过:“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但是,他又认为即使是洛阳方言的读音也并非纯正,如洛阳语“谓弦为玄,谓玄为弦,谓犬为遣,谓遣为犬之类,亦自不少”。
宋代国语称“正音”、“雅音”,宋朝时的声调有8个,而宋时的韵母发音比现在复杂。
历史原因
纵观历史,历代都是在西北建都,周、秦、隋、唐一次次统一中国,尤其是周期800年,将《周礼》及洛阳读书音传播到全国,周人封诸侯到全国,而后经过了几次朝代的更迭,直至隋唐时期还延续洛阳读书音作为正音,为官者必须会讲正音,这样以来也促使全国读书音学习官话传播正音。秦、隋、唐征服蜀国导致洛阳读书音迅速传播到西南地区。自秦一统全国后,隋朝再次统一中国,编《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长安官音(秦音)。隋唐都长安,并以洛阳为东都。到了宋朝时期,作为立志一统中原的王朝,建都开封后,依然延续历代的传统,希望通过教化加快文化的传播与教会。所以赵匡胤建立宋朝后,虽以开封话为官话,但也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在传袭的基础上作了相应的改变。
因为开封和洛阳是当时的国都,所以才会把开封话和洛阳话定为官话,再加上开封话和洛阳话大家也比较能听懂。
河南开封和洛阳类似于今天的北京,它是当时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中心,也是当时的人才交流市场,所以就需要一个人人都能听懂和交流的语言,因它的特殊地理位置统治者就将开封话和洛阳话定位宋朝的官话。
因为南北两宋的首都一个在洛阳,一个在开封,官话就是都城人常说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