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只是一种低息贷款,并不是慈善,捐赠,其根本还是通过商业可持续的方式,将金融服务覆盖到非传统金融用户人群。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增长,中产阶级人口大量增长,中国已经逐步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但是中国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减贫任务仍然艰巨。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可谓是天地良心,于国于民,都是大大有益。
然而,减贫与普惠金融有相互关系,但不是对等关系。如何更好的运用好普惠金融的政策,做好目标人群定位,是很有必要的。坦白讲,对于完全贫困的人口,普惠金融是插不上手的。理应交给政府,用财政政策来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然后,给予最基本的教育和医疗扶助,从而保证生存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的脱贫。
对于那些有能力自我脱贫,缺乏金融资源支持的,并且传统金融机构不把这些人纳入贷款视野的,给予普惠金融政策扶持,这是最佳策略。普惠金融,只是一种低息贷款,并不是慈善,捐赠,其根本还是通过商业可持续的方式,将金融服务覆盖到非传统金融用户人群。
普惠金融过去依靠行政命令,如今依靠技术红利和制度改革红利,再加上法律制度的规范和有效执行,整个领域的新的市场纪律和市场规范建立起来,那就是普惠金融大显身手、大展宏图的时候,也将给社会和谐发展添加新的助力。
普惠金融,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国际社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普惠金融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政策的引导加上技术的发展也大大加快了我国普惠金融领域的创新。2018年10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摘编版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银行业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95.99%。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74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73.1%;为1521万户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较2013年末增长21.7%。2017年大中型商业银行对普惠金融客户取消收费项目335个、对387个项目实行收费减免。2018年10月17日,据财政部消息,中央财政下达2018年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100亿元,比2017年增加23亿元,增长29.85%。
普惠金融政策有利于贫困的消除、社会公平的实现,要实现普惠金融,需要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发展可持续。既可以满足更多群体的需求,同时也让供给方合理受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认为,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大有用武之地,金融可以从五个角度来看——大数据、智能化、互联网、分布式计算技术以及安全技术,运用金融科技,将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应用于普惠金融业务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技术高速发展和金融业的高度融合,加快了智慧银行的建设进度。在建设过程中,无疑会遇到很大挑战,区域性银行、中小银行,需要依靠金融科技的力量来推动银行智慧转型和落实普惠金融。上海分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CEO金豪义认为,城商行可以联合起来基于区块链技术形成好的协同机制,风信子风控云向小微金融机构提供的不仅仅是科技能力,同时也是互联网能力、人工智能能力,以及基于大知识和大智慧的业务能力。“走出去,想办法找场景竭尽一切能力去接近你的客户;收回来,在数据基础上深度积累和内敛,形成自己业务特色的技术核心竞争力,厚积薄发迎接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