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1月21日,马丁·弗兰克尔出生于托莱多,是当地一名县法官三个儿子中的老二。学生时代的马丁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是他性格孤僻,不太愿与同学一起玩,身边的朋友非常少。
马丁自己则认为他比周围的学生都要聪明,因为他学东西根本不费劲。他以前就读学校的老师也承认,马丁的确有点小聪明,即便他因故缺了很多课,之后他只需要花一点功夫就能赶上,甚至出人意料地拿到高分。或许正是马丁对上天赋予自己的醒目头脑过于自信,让他有点飘飘然;也或许对他来说,这一切荣誉和奖励都来得太容易,让他对未来的生活产生了错觉甚至危险的梦想:只要动动脑筋、钻钻空子,我想要的东西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在高中的最后一两年,学习的兴趣在他身上开始渐渐消退,直到后来荡然无存。这个时候也恰恰成为了他一生的转折点,一步一步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因考试恐惧症辍学
从一开始进学校念书直到步入成年,总是有一个梦魇无时无刻不在马丁身边折磨着他——考试恐惧症。在就读托莱多大学期间,这种精神压力让他的人格产生了分裂。据他的导师约翰逊介绍,马丁的大学是“完全失败的”,考试给他带来的焦虑与日俱增,直到最后被迫中断了剩下的两年学业。
立志做经纪人赚大钱
大学中途辍学后,马丁开始接触房地产生意,想在楼宇买卖中大赚一笔,成为暴发户,但是这个涉世未深、四处胡冲乱撞的毛头小子最后只能接受一次惨败的打击。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他开始对证券市场产生了兴趣并像着了魔一样,想尽一切办法自学,立志做一名经纪人。《华尔街邮报》、《福布斯》等报刊都成为了他的课本。当时没有任何经济能力的马丁为了实现自己的发财梦,借了父母一大笔血汗钱,整天泡在经纪行里,观察那些商人如何让手中的资本“变大钱”,整个专业机器如何有效运转。接触了里面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以后,马丁坚信:只有在金融这一行里混出名堂,才能拿到打开发财之门的钥匙。
开始骗钱 跌了两跟头差点被抓
一方面,马丁凭借他聪明的头脑,很快掌握了证券买卖方面的专业知识并日渐精通,进步飞快;可是另外一方面,他的道德却逐渐被金钱所麻痹,被贪婪的欲望蚕食吞噬。他被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诈骗犯罗伯特·韦斯科的传奇经历所深深吸引住了,并把他作为自己“奋斗”路上的偶像和目标。
金睛火眼下穿了帮
20世纪80年代中期,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和善良的外表博得了他的第一个老板约翰·斯库特的信任。1986年1月,尽管约翰有点犹豫,最后还是聘请马丁做他们公司的市场分析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约翰逐渐发现他错聘了马丁做手下。他说:“马丁不知道怎么去做生意。他只会告诉你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做一些‘马后炮’的评论。他整天滔滔不绝地在宣传他那套根本行不通的系统计划。”
后来,马丁更在约翰不知情的情况下在网上市场谎称自己是约翰的授权代表进行交易。约翰发现后马上开除了马丁。
吹嘘只赚不赔敛资金
后来,他只能一个人独立闯荡。他为免投资者怀疑,盗用了他一个朋友社会保险的名字和帐号注册了一个叫“温思路普”的空壳公司,自己则当上了“董事长”。
首先,他不惜重金做广告“钓”大客户。马丁在广告词中夸大其辞地吹嘘自己的公司开设的“新业务”:这项投资不但能保证投资者在盈利时得到分红,而且在亏本时能够也及时获得补偿。听说真的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少人真的动心了。1986年,终于有一个名叫道格拉斯·麦斯韦尔的生意人“上钩”了!他同意与马丁合伙建立一个“弗兰克尔基金”,双方各投资至少5万美元。马丁一方则找来了前老板的朋友泰德,麦斯韦尔一方则去找他的有钱朋友及亲戚集资。
看在钱的份上马丁不遗余力地推销自己的“计划”,哪怕是跑到佛罗里达州棕榈滩去劝说麦斯韦尔一方的投资者。他的“计划”在当地口口相传,而且越传越神,马丁一下子成为了当地人的“财神爷”,各家纷纷拿出积蓄交给他,做梦都希望他能帮他们在不久的将来“生下”更多的“小钱”。他一下子就筹集到了几百万美元。
让他从眼皮底下溜了
后来由于麦斯韦尔的生意失败,资金损失惨重,“弗兰克尔基金”宣告破产后,1991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对马丁采取了“终身禁止参与证券交易”的处罚措施。但是,证券交易委员会却疏忽了对马丁的进一步调查,或者说,他在调查人员面前显示出了他可怜的一面:他没有大肆挥霍投资者的钱;个人生活也很简朴;他在事件中只是个打杂角色。因此,调查人员没有把他当成是日后投资界的巨大威胁。
连一名代表马丁的律师最后也这样说:“他(马丁)并不是什么天才,也不是金融家。他只是一脸老实相的骗子。人们容易受他所骗因为他表面看上去并不狡猾,因此能‘扮猪吃老虎’。
但是,委员会的人员没有搞清楚1991年前马丁到底做过些什么。其实,他早在1989年已经悄悄地成立了他的第二个“公司”——“合伙创业基金”。这个“公司”其实和“弗兰克尔基金”一样,只不过摇身一变换了个名字。为了避免引人注意,马丁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最低的投资金额降到了1万美元,吸收的投资者数量也更加多了。这时,已经和斯库特离婚的索尼亚也加入到当中来了。
瞒天过海 收购保险公司挪用储备金
早在联邦联邦政府注意到马丁的这些非法举动时,此时的马丁已经盘算好了他的下一个目标:用骗来的钱不断发展子公司。
那时候,马丁正在筹建一个“特奈信托投资公司”。据后来田纳西州审计调查员的资料档案,这家信托公司成立时就从投资者手中骗到了共计370万美元的资金,这些资金相当一部分是来源于“合伙创业基金”。
为何瞄准小型保险公司?
马丁成立这个“特奈信托投资公司”的目的是要以非常低的价格收购那些出现财政困难的保险公司。为什么马丁想到购买其它保险公司,而且对那些濒临破产的特别感兴趣呢?因为美国法律规定,合法的保险公司除了有一部分流动资金能及时对保险客户进行理赔、偿还客户保险金以外,还要有一定数量大额资金作储备。但是,这些大额储备金一般除了可以用来购买国家债券之类高信用等级的证券以外是不允许挪作它用的。但是马丁却有自己的一条“妙计”既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储备金也可以避开调查人员的视线。
他的“妙计”就是用他开的“信托公司”的资金购买越来越多的的保险公司,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资金补充,作为利益交换,这些保险公司的储备金都收归他名下。神不知鬼不觉,保险公司的储备金没有经过任何资金的兑换和转移就转到了马丁的“公司”帐下。没有任何的单据痕迹和银行纪录,这当然就可以巧妙地避开调查人员的监察视线了。有了这些储备金,马丁不仅可以建立他的“保险业帝国”,而且可以收进自己腰包,过上奢侈的生活。
首次收购就吞了2000万
1991年10月,“富兰克林美国人寿保险公司”成为了第一家被马丁收购的保险公司。当时,保险调查员非常吃惊的发现,这间存在严重财政困难的公司一夜之间被“特奈信托投资公司”注资近400万美元以后突然起死回生,濒临倒闭的“富兰克林”又可以重新开保单了。
马丁把“合伙创业基金”里投资者的钱注入“特奈信托”,进而购买了“富兰克林美国人寿保险公司”。同时,“特奈信托”也马上从“富兰克林”那里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储备金。他明白该保险公司的客户不太可能一下子要提取2000万保险金,而调查员也丝毫没有发觉,所以他可以把这笔钱随意挪作它用。
野心渐膨胀 狡兔建三窟
有了第一步的成功,马丁的胆子更大了,贪欲的野心也在不断的膨胀。他下一步打算在全美不同的州收购更多的保险公司,扩大“业务”。而他这样做是为了万一某个州的调查员要审计这个州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时,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从他名下另外一些州份的保险公司调集储备金应对审查而不漏破绽。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马丁通过他的“特奈信托投资公司”以非常低的价格收购了美国南部许多州的小型保险公司。每次收购计划的成功都会给他带来一笔上百万美元的储备金收入,同时也为他下一次的收购筹措到了足够的资金。如此循环往复,他手中资金的数目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了1998年,他花了4800万美元就把美国第一人寿保险公司买下,同时获得了该公司1亿美元的资产。和以往不同的是,这家保险公司并没有财政困难,而是仍在盈利的阿拉巴马州的大公司。1998年底,“特奈信托”的总资产就已经达到了4亿3400万美元。
露出破绽 逃到欧洲还给引渡受审
再聪明的狐狸最后还是要露出尾巴的。马丁保险储备金挪用的痕迹还是给细心的保险调查员乔治·戴尔发现了。乔治对密西西比州转往纽约的一笔钱产生了怀疑,进而追查这笔打算转往“国家自由证券公司”的地址。但是,令他感到震惊的是,这间公司竟只是纽约的一个邮箱!于是,他继续深入询问密西西比公司的职员,最后顺藤摸瓜发现了马丁在该州的三家保险公司涉嫌非法挪用资金。
未烧完文件留罪证
早已预感情况不妙的马丁开始为逃往做准备:吩咐手下搞到数个欧洲国家的假护照和身份证,把数百万元美元兑换成钻石,甚至连逃命用的私人飞机、藏匿的住所都想好了。1999年5月初,弗兰克尔在康州格林威治的豪宅起火,烧毁了他的商业文件。他干此后不久即告失踪。警方认定这是一起自行纵火案,在搜查他的住宅时,当局还找到许多证据,在两个壁炉中发现了大量未完全烧毁的文件,在一页纸上还写着〃洗钱及逃跑计划〃。于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发出通缉令,开始在世界各地追捕他。
纵火后,弗兰克尔携带他的一名生意合伙人、也是他的女友侯伊秘密逃往意大利,他们在罗马附近的一家小旅馆租了一个房间。弗兰克尔不敢外出,于是租了许多录相带,关起门来消遣。女友对此不满,离他而去。弗兰克尔也胆战心惊,怕女友暴露了他的行踪,于是又逃往德国。
德国越狱未遂
弗兰克尔在汉堡一家旅馆租了一个房间,一下子就交了两个月的房租。与此同时,他又找了一个女友。1999年9月,美国联邦调查局终于找到了他的蛛丝马迹,并把他的行踪通知了德国警方。德国警察顺藤摸瓜,一举在他的旅馆房间内把他逮捕。在他的房间内,警察搜出574颗钻石和9本假护照,其中两本是英国的,7本是希腊的,此外,还有巨额现金。德国司法机关以逃交进口钻石税及拥有假护照罪,判处弗兰克尔三年徒刑。
按照德法律,弗兰克尔要在德国服刑一半才能引渡。他曾经在德国的法庭上表示:“……说实话,我还是愿意留在德国。”对此,美国当然不答应,国内还有一大批受害者在等着讨个说法呢。
弗兰克尔得知要引渡的消息后,知道回国死路一条,于是冒险策划越狱。他通过同监的室友从外面秘密传递进狱中一根钢丝锉。在室友的帮助下,于2月27日夜里,用这把尖锐的钢丝锉,企图锉开汉堡监狱的铁栏栅越狱。实际上监狱早有准备,在他的房内安装了秘密摄影机,他的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之中。他刚一动手,狱内警铃大作,他和他的室友束手就擒。
2001年,马丁·弗兰克尔被德国警方引渡回美国。2004年12月10日,这个逍遥法外了十多年的美国头号金融诈骗犯被法庭判处17年的监禁。
感情信条 “有钱就能买来爱情”
在马丁和他朋友的众多电话联络中,有一次他无意中透露了自己对金钱和爱情的一些心里话。他对朋友说:“没有钱,生活就绝对没有自由。如果我现在还是个穷光蛋,住在我父母的家里,我就是个垃圾。你认为那些女人会喜欢和这样一个没有出息的废物吗?所以说,有钱就能买来爱情。”
撬了第一个老板的墙脚
在他成年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他生活中所接触的女人只有母亲和他姐姐。直到1986年,他成为了约翰·斯库特的手下以后,看上了斯库特的太太索尼亚。索尼亚也对这个性格有点古怪的年轻小伙子频抛媚眼。马丁每天都要花数小时和索尼亚谈生意策略,不同的经纪生意,最后发展到他们俩连私事也无话不谈,包括索尼亚经常向马丁大倒婚姻中的苦水。后来两人发展到经常背着约翰私下里鬼混。
后来,两人觉得约翰的存在始终碍手碍脚。于是,马丁以约翰对两个女儿进行性骚扰为由将他告上法庭,并最终让索尼亚和女儿离开了约翰。作贼心虚的马丁还是害怕约翰早晚会找他报复,于是还专门雇请了一名保安专家作随身保镖。后来,为了彻底摆脱约翰在自己心里挥之不去的影子,马丁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托莱多,有多远走多远。
1993年春天,马丁终于在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的小镇上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住所,不久他把索尼亚和她两个女儿都接了过来,安顿在这个环境清静、有如世外桃源的别墅里。
挥金如土 妻妾成群
由于他的骗术高明,十多年间没有任何调查员发现他的诡计,这样他积累了上亿美元的财富。在马丁身上看来,男人有钱就变坏这句话一点不假。那时,已经腰缠万贯的马丁身边的美女慢慢多了起来。他说,这些人一部分是他的情人,另一部分则是倾慕他的“追随者”。真如他所说的那样,马丁的爱情还真的是“买”来的。据他当时的管家回忆说,他对每一个愿意和他在一起的情人都很大方,出手很阔绰。那些情人无论住在纽约还是不知名的小镇,她们住的别墅、开的豪华轿车、穿的名牌服装全部都由他一个人埋单,出行旅游的派头就更大了。他的情人实在太多了,为了方便自己享乐,妻妾成群的他甚至在同一条大街上买了两套房子给两个情人建了安乐窝。
有钱以后的马丁越来越沉迷于酒色之中,生活极之放荡,此时的他暴露出了人性最丑恶的一面。据他附近的邻居表示:“他(马丁)家简直成了妓院了!许多浓妆艳抹的年轻美女经常在他家出出入入,好不热闹。毫不夸张地讲,最多的时候每个小时都有好几个进出啊。”难怪连他第一个情人索非亚再也忍受不了,和她的两个女儿离开了这个再也待不下去的淫窝。
毕竟马丁这样的奢侈生活是以巨额的财富作支撑的。1999年5月,马丁似乎觉察到形势不大对劲,开始做好了逃往的准备,而他那个亲手搭建起来的“情人家族”也开始土崩瓦解,最终昙花一现。
赃物钻石被拍卖
2004年12月9日,美国纽约的一家拍卖行向公众展示了从马丁·弗兰克尔那里搜获的822颗钻石,并将它们全部拍卖。最终这些钻石总共卖得900多万美元,并全部用于赔偿十多年来受马丁诈骗的部分受害者。
为期两天的钻石拍卖会吸引了从零售商人到投资受害者的几百名群众到场。这也是美国财政部组织的最大型的拍卖会。
拍卖会上,一颗15.67克拉、大小与一枚镍币相当的钻石以29万7500美元的价格被一位互联网的竞价商买走,这也是这次拍卖会的最高成交价。
末路迷上占星术
一步一步走向末路的弗兰克尔还迷上了占星术。警察的调查纪录显示,他们在马丁家里搜到了完全看不懂的卜卦图。马丁希望在玄学的神秘当中找到一点可以安慰自己的灵丹妙药,来解决当时一直困扰他的5个问题:
1 我会进监狱吗?
2 会有人出卖我吗?
3 我应该这时候逃走吗?
4 我要把那些海外的资金转回来吗?
5 我最终会平安无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