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教师专业化与幼儿社会性发展
摘 要
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还相当迟缓和艰巨,但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已成为现代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幼儿教师专业化主要分为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三个阶段。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幼儿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课题之一。社会性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培养和促进幼儿社会化水平的发展是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是以幼儿教师的专业化为前提的,后者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程度。
本文从探讨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路径出发,结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求,通过教师与幼儿的行为互动从而将两者融合起来,达到幼儿教师专业化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幼儿社会性发展,环境
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还相当迟缓和艰巨,但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已成为现代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幼儿教师专业化主要分为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三个阶段。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幼儿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课题之一[1]。社会性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培养和促进幼儿社会化水平的发展是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是以幼儿教师的专业化为前提的,后者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程度。
本文从探讨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路径出发,结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求,通过教师与幼儿的行为互动从而将两者融合起来,从而将两者融合起来,达到幼儿教师专业化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协调统一。
一、幼儿教师专业化面临的突出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社会对幼儿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要求空前提高,在这一背景下,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是提高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质量、实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保证。为确保幼儿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实现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必须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弄清这一问题,首先要探析目前幼儿教师专业化面临的突出问题。
1.1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偏低,综合素质不高
新《纲要》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专业化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教育学的、心理学的以及有关幼儿发展的各类专门知识,需要自然科学的、工具性学科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素养,还特别需要丰富的教育艺术、教育智慧以及熟练的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幼儿教师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幼儿教师不再是一个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匠,而是应承担多重社会角色如幼儿身体健康的护理者,认知发展的促进者,游戏的参谋和同伴,社会化的指导者,儿童教育研究者等。由于缺乏应有的幼教职业训练和实践提高的有效机制,不少幼儿教师不仅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专业技能不够深厚,而且在教育理论素养和职业道德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1.2科研意识有待加强,科研能力急待提高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正是脱离科学研究使幼儿教师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尊严。有的幼儿教师“不敢”研究,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一线幼儿教师,没有接受正规的有关研究方面的培训加上加上资源缺乏,不能保证研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怎么可能有资格搞研究呢?有的幼儿教师则本质上就缺乏研究意识。自身教育理论素养不高,同时还缺乏实践中的深刻反思和积极探索,他们的教育研究能力长期未能得到积极训练和有效提升,以至于对幼儿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困惑,难以运用教育理论进行理性思考和深入分析,难以探究其问题的成因、条件及解决途径。
1.3职业倦怠现象突出,敬业精神有待加强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而现实中他们的职业倦怠却比较突出,敬业精神也有待加强。很多幼儿教师对工作失去了乐趣,疲于应付,出现了职业倦怠,这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阻碍着他们的专业成长。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有着职业本身的原因,也存在着社会方面的原因,如幼儿教师编制少,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很低等,而造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观原因,则在于她们自身的敬业精神不足。面对幼儿世界层出不穷的各种问题,不去认真钻研、自我反思,只凭有限的经验穷于应付,以至于身心疲惫,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产生职业倦怠,进而影响自身专业化发展。
二、实现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路径
推动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和幼儿教师培训机构的帮助,还需要幼儿教师个人、同事等方面的主观努力和共同合作。
2.1各级相关政府部门的帮助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幼儿教师专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针对当前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方面的法律不完善的情况,相关政府部门的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为幼儿教师学习提供制度保证。可以为幼儿园提供一些合适的进修机会,比如带薪休假、定期培训。其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对幼儿教师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现状进行充分的考虑,培训方式应该多种多样、实用高效,通过对幼儿教师进行切实可行的培训,在提高理论的同时也要对提高幼儿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2.2幼儿园应该创造良好的环境
幼儿园应该积极为教职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教职工提供一种支持性的园所文化。通过改善幼儿园的教学流程、管理制度,通过提供多样的活动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也可以通过专家讲座方式进行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奖励措施。对幼儿教师进行多元化培训,以便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质量。
2.3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首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推动自我发展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让自我教育成为幼儿园的风尚。幼教事业的陕速发展,幼儿教师的要求逐渐提高和严苛,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发展自己的其他爱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其次,应该注重在教学中学会反思自己,加强团队协作能力。教学实践中要学会反思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学会刨新教学方式和手段,与其他幼儿教师进行合作,放弃那些孤立、沉默的工作方式,学会积极交流和讨论,通过幼儿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和能力的相互激发,从而提高各自的教学水平与团队协作能力。
三、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制约因素
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发展教育,不仅是幼儿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着面向21世纪的挑战,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研究人的社会化已成为具有国际意义的课题,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发展教育,不仅是幼儿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2]。制约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3.1家庭
家庭是幼儿社会化最初的环境,父母、家长是幼儿最早的、最密切的接触者。家庭对幼儿早期的社会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亲子关系为基础,父母、家庭在幼儿的社会化过程的影响是最深刻、最长久的。
3.2幼儿园
社会化最根本的途径是教育,而早期教育的实现离不开幼儿园。虽然幼儿园和学校的教育不能脱离家庭的影响,但是在校的师生互动、集体生活、同伴交往、激励机制等有着比家庭更丰富的机制和途径。
3.3社会
社会是幼儿成长的大环境。社会的影响渗透到幼儿成长的方方面面,如心理、行为、情感、价值取向等等。
3.4文化
社会文化和大众传媒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不容忽视。这方面的影响体现在文化认同上,文化认同有一种预定人的社会角色的功能,以确定人在文化群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其与幼儿的社会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3.5自身因素
幼儿的一些自身因素也会影响其社会化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有幼儿的智力水平尤其是情商(情绪商数)、个性特征、气质类型等。有研究表明幼儿的气质与其社会化发展有较显著的相关。
四、幼儿教师指导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两项原则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幼儿教师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对儿童社会性发展起着直接、重大的影响。尽管家庭、社会、文化等因素都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但是幼儿教师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指导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决定着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性质与水平。
通过相关部门和幼儿教师培训机构的帮助,以及幼儿教师个人、同事等方面的主观和共同努力,提升了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幼儿教师如何实现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呢?本文通过实践及经验得出专业化的幼儿教师与幼儿实现双边互动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路径,幼儿教师指导儿童社会性发展坚持以下两项原则。
4.1坚持情感支持性原则
坚持情感支持性原则是指幼儿教师与儿童的日常交往中,积极地建立双向接纳和爱的情感联系,并在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社会性情感感染、激发幼儿的社会性情感。这是幼儿社会性教育中独特而非常重要的原则。在这一点上,社会性教育与认知教育有着极大的不同。儿童接受知识、认识事物现象的效果,更多取决于知识的正确性及其是否有趣、有吸引力,而幼儿教师对儿童的行为指导、情感培养、价值观念的教导等,如果离开了儿童与幼儿教师间的积极的情感基础与互动,则几乎不可能有良好、有效的教育效果。师生间的积极关系、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的情感投入和感染,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心理背景,并为教育、指导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1.1建立双向接纳、爱与关心的情感联系
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最主要的交往对象。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基本情感态度和幼儿对幼儿教师的基本情感倾向对幼儿社会性教育效果影响至关重大。可以说,幼儿教师能够通过自己与幼儿进行积极、恰当的情感交流,与幼儿建立起双向接纳、爱与关心的情感联系,是幼儿教师展开社会性教育培养的基础。已有实证性研究和观察经验一致表明,幼儿教师对幼儿温暖、关系、接纳、理解和支持的情感态度是影响幼儿接受幼儿教师教导及幼儿社会性良好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首先,幼儿教师必须爱孩子。这是无条件的,不管孩子是否聪明、机灵、乖巧、招人喜欢。幼儿教师在与幼儿交往时必须持有温暖、亲切、关心、慈爱的态度,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亲近感。这将使幼儿情绪积极愉快,乐于与幼儿教师接近、交流,也更愿意接受幼儿教师的教导。
其次, 幼儿教师应积极地接纳、尊重幼儿。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接触中,要通过自己对幼儿的关注、微笑、点头、肯定性手势、身体性接触(如抚摸、拍头)和鼓励性言语(如表扬、赞赏)等,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感和被尊重感,并有一种充分的被接纳感,感受到自己为老师所喜爱、所接纳,使幼儿与老师的相互作用在温馨、和谐的气氛中发生。第三,幼儿教师还应对幼儿持有理解、支持的情感态度。幼儿年龄较小,难免能力弱、行为显得可笑,甚至常常好心办坏事。对此,幼儿教师必须坚持理解、鼓励、支持的原则,积极地肯定、鼓励幼儿,不仅要给幼儿以具体方法、策略上的支持,更要给以情感、心理上的支持,以给幼儿努力克服困难、行为进步的动机与力量。当然,幼儿教师还应善于体察幼儿的情绪、情感、需要等心理状态,并给以及时、适宜的反映。只有在这样的情感交流背景基础之上,幼儿教师才有可能与幼儿建立起积极的相互接纳、信任、爱与关心的情感关系,成为教育和社会性良好发展的基础。同时,这种情感支持本身也会成为幼儿社会化学习的榜样,促进对幼儿的行为指导。
4.1.2积极的情感投入和情感激发
要培养幼儿积极、良好的社会性情感、行为,幼儿教师不仅应当在教育活动中和日常生活中以积极、温暖、友善的态度来对待幼儿,还应有意识地在教育过程中积极投入自己的情感,以此来感染带动幼儿,对幼儿的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幼儿教师在其教育过程中是否积极投入自己的情绪、情感,并善于对孩子进行情感激发是其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情感在幼儿社会行为的产生中有着强烈的动机作用,有助于推动幼儿做出所期望的社会行为:相反,缺乏社会性情感,则谈不上相应社会行为的促动。情感的投入和激发在社会性教育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观察和教育实验反复揭示和验证了这一点。
角色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3]比如,一天配班张老师因地上有水不小心滑倒了,晕倒在地。这时,许多小朋友看见和听见了,他们或旁观,或看看走开,或愣着不知所措,或哈哈大笑地说:“真好玩,老师那么大了,还摔跤”。这时主班王老师看见了,马上急切地冲了过去,努力将张老师扶起、按人中,并焦急、关切地询问: “张老师,你怎么了?”“张老师,你哪儿不舒服?”……又转身对小朋友说:“张老师晕了,坐不住,怎么办?”“张老师晕得那么难受,该怎么办?”在老师的真情感染、带动下,小朋友逐渐地参与进来,他们有的忙着抬桌子让张老师躺下;有的怕张老师躺在光桌板上冷,搬来了娃娃家或自己的被子给张老师盖上;有的给张老师倒来了水;有的帮张老师揉胳膊、腿;有的则焦急去找医生……由于王老师的真情投入,感染、激发了孩子们的善良情感,使其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孩子们在积极的投入、参与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4.2坚持行为实践原则
坚持行为实践原则是指幼儿教师在幼儿社会性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向幼儿传递社会认知观念、技能、知识,更必须为幼儿提供大量实践的机会,并对其行为实践进行指导。行为实践是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培养的又一重要原则,它在幼儿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功能。但现在因多种主、客观原因,常常为不少幼儿教师所忽视。而实际上,在我们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时,我们不仅要使幼儿逐渐具有正确、积极的社会性认知和情感,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实际的生活中、活动中实践、锻炼,把相应的观念、认识、情感变为行动,尤其能在以后相应的情景中自觉产生出适宜的社会行为。这是我们社会性教育的目的,而且这也才是完整的社会性教育过程。可以说,幼儿积极的社会行为的养成是我们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幼儿社会性认知和情感上所作的一切工作最后都是为了他们能产生出实际的相应行为,养成行为习惯、品质。因此,行为实践是社会性培养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幼儿教师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4.2.1幼儿教师要注重帮助幼儿所学得的社会知识、行为规范与自身的实际行为联系起来,并教给幼儿具体的行为方式。
为达到这个目的,幼儿教师首先应帮助幼儿明确其所学到的种种行为规范都是与自己的行为密切相关的。规则不是一般的知识,而是对每一个幼儿行为共同的期望与要求,不仅约束其他幼儿的行为,也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帮助幼儿在行为规范与自己行为间建立联系。这样不仅使幼儿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应该怎样做(更应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怎么做)。其次,幼儿由于年幼、普遍缺乏社会行为的经验,有时即使产生了作出一定亲社会行为的愿望,但由于没有了解、掌握适宜的行为方式,常常做了但不能产生良好的结果。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教给幼儿相应的具体的行为方式,即示以幼儿“如何去做”。这样,使幼儿不但认识到自己应该帮助别人,同时掌握一些帮助别人的具体行为方式和方法,为其今后在实际生活中的社会行为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4.2.2幼儿教师要给幼儿提供大量的行为实践的实际机会。
只有在实际的生活、活动过程中,幼儿才能进行社会知识经验、行为规则的具体学习的实践,并将与规范和自己行为有关的社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并通过实践逐渐养成习惯,内化成为一种品质。由于幼儿通常不会自己主动去寻找和创造这种机会,他们受环境和活动条件本身的影响很大,因此幼儿教师不仅不能限制,而且应该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充分的社会性实践的机会,例如,提供丰富的有益于幼儿间友好交往、关心、合作、分享、谦让等的活动、机会,以使幼儿在这些方面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提高其发展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必须要注意对幼儿的实践行为进行随时的观察、指导。幼儿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为幼儿提供活动和实践的机会,更在于结合幼儿的行为实践,予以及时的指导、反馈,这样可使行为实践的效果更好。
4.2.3幼儿教师要给幼儿协商、讨论解决问题的机会
行为实践意味着幼儿教师应当避免一旦看见幼儿间产生什么问题就自己包办处理,而应当有意识地把这个问题展出给幼儿自己,让他们有机会协商、讨论,并在幼儿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在发生拥挤,解决小朋友间的抢夺或帮助某些小朋友解决困难时,幼儿教师不一定要利用自己的权威和指令来处理这些问题,而可以有意将这些问题摆到孩子面前,让幼儿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社会知识、行为规范,所具有的行为、能力,来分析讨论、商量解决这些问题。为此,幼儿教师既要充分意识到在每日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哪怕是一件小事的教育意义;又要相信幼儿的能力,锻炼幼儿的行为。
4.2.4幼儿教师应当特别注意引导、帮助幼儿将其在特定教育或情景中学到的认知、行为迁移到更广泛的日常生活、情景中去。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幼儿通常不会主动地将其在某一教育活动或情境中学得的认知、行为推广,迁移到其它相应场合。比如,在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了小朋友摔倒后应予以帮助的教育之后,有的幼儿就只会在本班或基本相同的情景下做出帮助行为,而不能在其他的场合(如院子里、马路上看见他班小朋友,不认识的弟弟、妹妹、老人摔倒了)助人。而我们行为教育的目的是幼儿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人物、情境等条件下,只要他人需要帮助,都能表现出同类的行为,而非仅局限于特定的情境,即助人行为要能成为幼儿行为习惯的一部分,成为幼儿一种内化了的行为品质。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幼儿将行为扩大、迁移到更广泛的情境中去,使之对在其他场合、情境中需帮助的人也能予以关心、帮助。
五、结束语
本文从分析制约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因素出发,探讨实现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关键路径,结合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综合因素,得出教师专业化在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通过坚持情感性和实践性两项原则将教师与幼儿的行为互动融合起来,从而达到幼儿教师专业化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 龚顺梅.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研究.[J].高等教育.2014.06
[2] 郑春燕.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J]. 新课程·上旬.2013.05
[3] 徐丽娜.角色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教师.2013.28.
论幼儿教师专业化与幼儿社会性发展
摘 要
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还相当迟缓和艰巨,但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已成为现代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幼儿教师专业化主要分为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三个阶段。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幼儿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课题之一。社会性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培养和促进幼儿社会化水平的发展是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是以幼儿教师的专业化为前提的,后者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程度。
本文从探讨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路径出发,结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求,通过教师与幼儿的行为互动从而将两者融合起来,达到幼儿教师专业化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幼儿社会性发展,环境
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还相当迟缓和艰巨,但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已成为现代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幼儿教师专业化主要分为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三个阶段。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幼儿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课题之一[1]。社会性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培养和促进幼儿社会化水平的发展是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是以幼儿教师的专业化为前提的,后者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程度。
本文从探讨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路径出发,结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求,通过教师与幼儿的行为互动从而将两者融合起来,从而将两者融合起来,达到幼儿教师专业化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协调统一。
一、幼儿教师专业化面临的突出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社会对幼儿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要求空前提高,在这一背景下,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是提高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质量、实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保证。为确保幼儿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实现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必须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弄清这一问题,首先要探析目前幼儿教师专业化面临的突出问题。
1.1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偏低,综合素质不高
新《纲要》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专业化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教育学的、心理学的以及有关幼儿发展的各类专门知识,需要自然科学的、工具性学科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素养,还特别需要丰富的教育艺术、教育智慧以及熟练的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幼儿教师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幼儿教师不再是一个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匠,而是应承担多重社会角色如幼儿身体健康的护理者,认知发展的促进者,游戏的参谋和同伴,社会化的指导者,儿童教育研究者等。由于缺乏应有的幼教职业训练和实践提高的有效机制,不少幼儿教师不仅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专业技能不够深厚,而且在教育理论素养和职业道德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1.2科研意识有待加强,科研能力急待提高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正是脱离科学研究使幼儿教师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尊严。有的幼儿教师“不敢”研究,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一线幼儿教师,没有接受正规的有关研究方面的培训加上加上资源缺乏,不能保证研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怎么可能有资格搞研究呢?有的幼儿教师则本质上就缺乏研究意识。自身教育理论素养不高,同时还缺乏实践中的深刻反思和积极探索,他们的教育研究能力长期未能得到积极训练和有效提升,以至于对幼儿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困惑,难以运用教育理论进行理性思考和深入分析,难以探究其问题的成因、条件及解决途径。
1.3职业倦怠现象突出,敬业精神有待加强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而现实中他们的职业倦怠却比较突出,敬业精神也有待加强。很多幼儿教师对工作失去了乐趣,疲于应付,出现了职业倦怠,这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阻碍着他们的专业成长。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有着职业本身的原因,也存在着社会方面的原因,如幼儿教师编制少,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很低等,而造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观原因,则在于她们自身的敬业精神不足。面对幼儿世界层出不穷的各种问题,不去认真钻研、自我反思,只凭有限的经验穷于应付,以至于身心疲惫,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产生职业倦怠,进而影响自身专业化发展。
二、实现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路径
推动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和幼儿教师培训机构的帮助,还需要幼儿教师个人、同事等方面的主观努力和共同合作。
2.1各级相关政府部门的帮助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幼儿教师专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针对当前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方面的法律不完善的情况,相关政府部门的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为幼儿教师学习提供制度保证。可以为幼儿园提
现在选择的专业就是在选择未来的就业方向,像是比较洋气、热门的电脑专业,就非常受欢迎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