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过时的中短期理财产品 近期,中短期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火爆,这和此类产品的几个特点是分不开的。 首先,产品收益高。相较于同期甚至中长期定期存款的收益水平,中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以建行相关理财产品为例,目前三个月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为3.1%,而同期限建设银行保本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6%,相差近50%!这种收益上的差距在其他不同期限产品(如一个月、六个月)上的表现也同样明显,因此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追捧。 其次,产品风险低。目前的中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基本上有债券型、票据型、保本型以及高流动性的日日开放式(资产池)等几类,主要投资的对象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企业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回购、同业存款以及银行承兑汇票等,投资标的物都是非常安全的品种,在产品风险把控上安全性极高,因此深受投资者信赖。 再次,起点金额低。在存款持续“负利率”,基金、股票遇冷,房地产投资受控,黄金价格高企,信托、PE门槛较高的当下,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愈加狭窄。与动辄100万元、300万元甚至1000万元的信托、PE基金相比,中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起点金额大多为5万元或10万元,这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还是可以接受的。因此,收益高、风险低,且起点金额低的中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就成了现阶段普通投资者少有的“防空洞”,这也为中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网罗了大批拥护者。 最后,投资市场前景的不明朗更加体现出中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高流动性优势,使得它成为了很多投资者甚至投机客短期躲避市场风险,等待市场机会的“避风港”和“驿站”。 既然中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有这么多的优势,那么,它是否适合所有类型的资金进行投资呢?答案是否定的。 以资金用途而言,在当下,有两类资金是适合投资于中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 首先,是投资者的家庭备用金。这类资金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无常,要求流动性高,因此投资者可以将部分家庭备用金投资于中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其次,是用途及使用时间明确的资金。这类资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准备投资股市、基金的闲钱,比如投资者认为未来一个月市场没有机会,那么他就可以选择购买一个期限在一个月以内、甚至天天开放的银行理财产品,从而保证投资收益及流动性;另一种则是中短期内需要使用或消费的大额资金,比如一个投资者准备三个月后买房、买车,那么这笔钱就经不起任何损失,因此投资者就需要投资于比较稳健的产品中,而不能再选择如股票、基金这样有风险的投资渠道,这时中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就成了他的好选择。 但是,很多投资者喜欢将长时间不用的闲钱反复购买中短期银行理财产品,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因为中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往往低于中长期理财产品,而且在接续过程中,由于产品发行时间、募集期、到账时间等问题,还容易产生资金时效性等方面的浪费。因此,投资者应该优选产品,搭配好各产品的投资期限,使资金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实现收益最大化。 建设银行北京分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产品经理主管陈朴然 渤海银行国家高级理财师、全国杰出财富管理师姜龙君 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保证收益类和非保证收益类两种,根据其资金投向,大致可分为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类、信托类、结构性类、代客境外理财类(QDII)等。 银行理财产品较之证券、基金、信托、期货、外汇、私募、贵金属等高风险品种更加安全,较之银行储蓄则有明显的收益率优势。做为性价比较高的防守型品种,越来越受到广大客户(特别是个人普通客户和大中型机构客户)的青睐。 商业银行根据理财产品的风险度评级,会设定单一客户的销售起点限额。以个人客户为例,风险评级为一、二级的理财产品,主要针对谨慎型和稳健型客户,起售金额为5万元人民币;风险评级为三、四级的理财产品,主要针对平衡型和进取型及以上客户,起售金额为10万元人民币;风险评级为五级的理财产品,仅针对激进型客户,起售金额为20万元人民币。个人投资者可以根据起售金额,理性判别相关产品的风险度,以确定符合自身风险偏好、收益预期和资金档期的理财产品。 目前,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主要集中于1-6个月(含)的中短期限内,大多投资于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及结构性产品,与同期的市场资金价格有较高的相关性。例如:渤海银行的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渤盈”系列,就属于保本浮动收益型的较低风险产品,其衍生品部分挂钩美元计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4%-5%的区间水平,只要挂钩标的的期末价格小于或等于8%,客户即可获得产品约定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从近年来Libor利率的波动水平来看,该产品的收益率风险几乎为零。 当前楼市调控政策持续紧绷,CPI拐头下行,利率有望回归正收益水平,市场资金宽裕,加之国内外市场诸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长期利率有下调预期。中短期理财产品因期限灵活、流动性较好,对于兼顾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客户来说,是非常适宜的选择。对于不愿意面对频繁选择风险的客户,也可购买中长期理财产品。 多数投资者在实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往往热衷于“货比三家”。但从非专业的角度,很难对理财产品做出客观的综合评价,单纯以表面收益率为依据,频繁进行“存款大搬家”,既不现实也未必划算。一般来说,中小商业银行由于知名度小、产品数量单一、网点分布较少,往往更乐于采取让利方式吸引客户,其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略高于同业平均水平。投资者可以本着“就近、方便,服务优先”的原则,选择相对熟悉的银行网点,定期购买相应的理财产品,减少产品衔接之间的“空置期”。对时下的理财达人而言,通过网上银行汇划资金、选购理财产品,用“通知存款”来填补“空置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总体而言,投资理财市场并没有产品的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中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做为攻守兼备的防御品种,较好地融合了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优势,在目前资本市场趋势尚不明朗的局面下,无疑是较好的大众理财品种。 资金进出频繁的年轻白领、有短期资金存放需求的投资者和炒股人士更适合购买中短期理财产品。另外,一些对流动性要求极高、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中高端客户,尤其是现金流较大的小企业主以及股市、期货客户,如果手上有大笔闲置资金,中短期理财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要留意申购、赎回费率。一些短期产品锁定了7天、1个月或3个月等投资固定期限,投资者中途不能赎回;有些短期产品则设置了提前赎回条款,可供客户中途退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费率主要包括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产品年管理费、年托管费、超额收益业绩报酬等,虽然每一项都不多,但加起来还是很可观的。 第三,要关注预期收益率。由于投资范围不同,中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相差是比较大的。即使是同类型产品,各家银行的预期收益率也各不相同。所以,要经过多方咨询、了解后再做选择。一般来说,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是指在理想情况下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预期收益可能最终无法实现。而固定收益率的风险几乎为零,这就注定了其收益率不可能太高。中短期理财产品的最低收益率则一般很低,它在保障最低收益的基础上,还有一定的获利潜力。所以在选择产品时,一定要考虑产品收益实现的可能性大小,可参考产品以前年度的业绩,或关注市场走势分析。 第四,资金利用效率问题值得关注。许多投资者认为理财认购日和资金到账日之间都算作理财产品期限,参与计息,其实不然。一般来说,理财产品登记日和到期日之间的时间才是计息的产品投资期限,而从购买理财到登记日之间的间隔和产品到期日至到账日之间的间隔,都不参与计算利息。对于中长期限的产品来说,2-3天起息和到账日体现在客户实际收益上的差异并不明显,但对于本身只有数天或1个月投资期限的短期产品,影响就比较显着了。投资者可优先选择起息速度快、到账时间短的短期理财产品。 第五,中短期理财产品不是一般的储蓄存款,还是存在风险性的。普通投资者在选购产品时,最好选择那些募集资金是用来投资债券、票据类资产等品种的风险系数较低的产品。 目前,各家银行都有类似的产品推出,如交行的“智慧添利”系列设有7天、14天、21天和28天四个品种,投资者可以在任意一个工作日进行产品申购,投资期限将以选择的7天、14天、21天和28天为基本单位,到期时如果投资者不进行赎回操作,产品就将自动进入下一个投资期,几款产品对应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3.2%-3.9%。 需要提醒的是,并非所有的投资者都适合中短期理财产品。比如,一些投资者非常在意滚动投资的“在途时间”,那么,就不妨考虑一些替代产品,如银行推出的理财周计划。看上去,理财周计划的预期收益率不及定期发行的理财产品,但是理财周计划采用了特定时间扣款和本息返还,还可以连续滚动投资,大大节省了资金的“在途时间”,长期来看,实际收益率并不低于单独购买某一只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