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国,大有一口气吞并鲁国之势。眼看鲁国即将面临着被齐国消灭的危险,
危急时刻,一位谋士挺身而出,
以他的政治远见和出色的指挥
才能,成功地指挥了一场著名
的、以少胜多的长勺之战,从
而让历史铭记了他——曹刿。
曹刿,何许人也?
从“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句中,不难推知曹刿出身民间,没有官位,实实在在的一个普通老百姓。
疑问这就出现了——是什么让一位平民百姓“麻雀变凤凰”,成了拯救国家的军事家?
我认为,首先他爱国。
危险来临,许多百姓对此漠不关心,大都怀着“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心态。可曹刿与别人不同,他担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担心国家的存亡,自愿参与到国政之中,把自己的想法和力量都贡献给国家,由此看出曹刿的爱国之心。
其次,他有胆识。
没有几个平民百姓敢像曹刿这样直谏统治者,因为统治者的脾气可不好惹,一个不小心便会招来杀身之祸,历史上谏臣被杀的例子可不少啊!有谁喜欢惹事生非呢?可曹刿不怕惹事生非,为了国家的安危,他宁可置个人生命于不顾,大胆请见鲁庄公,质问鲁庄公“何以战?”可见曹刿是一个有胆识的人。
第三,他自信十足。
因为他自信,才敢入朝请见统治者——他相信自己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统治者;因为他自信,才能在战场上准确指挥军队——他相信自己的策略必定会成功。自信心对于曹刿成功指挥长勺之战来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