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下大家 :①学术型研究生 保博是怎么回事? 只能保本校的博士还是也可以去其他学校。 ② 如果

2024-12-02 10:38:5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保博是只保本校的,专业型硕士读博是需要初试的。

保博一般是指保本校的,但是如果成绩好,可以自己申请外校的,还有就是考博主要还是看导师,如果自己学术做的好,找好导师很简单的!专硕和学硕都没关系。

博士质量下降

博士作为学历教育的“塔尖”层次,其教育水平不仅反映一国最高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影响着一国知识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准。中国的研究生教育20多年就走完了美国100多年的路,实现了“赶美超英”的目标。对此,有学者用“大跃进”、“泡沫化”来形容,长此以往,将很难保证博士生的质量。

著名学者丁东尖锐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博士点和博士生的含金量便开始下降……现在,中国博士生的整体学术水平,不但不如80年代前期的硕士生,能不能超过那时的本科生,也很难说。”

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也认为:“我们现在高水平的博士生不多,导师水平不够,这很麻烦”,“有些导师没有科研项目,没有项目怎么带博士生,这不是瞎带吗?”

2008年9月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更印证了人们对博士质量的担心。该项调查显示,对一直以来都令社会不齿甚至愤怒的“学术不端行为”,分别有39%和23%的博士认为是“值得同情”和“可以原谅”的。这种“宽容”实在令普通人感到难以理解。

管理方式松散

目前,我国针对博士生的管理,采用的是松散的导师带学生的管理模式,基本是学生一年时间上课,两年时间跟随导师做论文。由于课题项目不多,大部分的博士生都是在上课一年之后,就纷纷投入到找工作的大军当中,到各个公司去实习,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

更有甚者,刚考上博士就已经在外边的公司就职,只是期末参加考试就万事大吉。这种管理方式直接导致导师对博士生的指导不足。

据调查,我国博士生导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博士生数量的要求,使得当下我国每名博士生导师平均要带5.77名博士研究生,高于国外每名导师带2至3名学生的比例。

社会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学习社会科学的学生不必像理工学科那样整天泡在实验室、整天做实验,他们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的意志力来决定的,早晨几点起床、学习几个小时、学习的中途休息多长时间等,完全由自己控制和把握,这就养成了随意性。

如果从事的工作和所学的专业对口,那还可以将工作看成是对学术的补充,大部分博士生的工作只是为了养活自己,赚点小钱而已。

这样不仅浪费宝贵的读书时间,而且会使得博士生的读书心态发生变化,一部分人就会脱离理论研究,转而投向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博士生比较优势的领域。这不仅使个人的发展受到了时间的限制,而且也浪费了国家宝贵的教育资源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博士

回答2:

保博一般是指保本校的,但是如果成绩好,可以自己申请外校的,还有就是考博主要还是看导师,如果自己学术做的好,找好导师很简单的!专硕和学硕都没关系,一样!
另外,还可以直博,就是你导师可以带博士,读两年硕士不用考试直接升博士。
博士属于易近难出型,跟硕士相反!

回答3:

正常是直博,直接转成本校博士,保博应该属于面笔试推荐入学那种,可以去别的学校。
考博难度一样

回答4:

保博是只保本校的,专业型硕士读博是需要初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