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种子呈倒卵状披针形。
暗褐色,长约4~5毫米,宽约1~1.5毫米,上部具小刺,下部具成行排列的小瘤,顶端逐渐收缩为长约1毫米的圆锥至圆柱形喙基,喙长6~10毫米,纤细;冠毛白色,长约6毫米。
蒲公英生长不挑环境,生命力极强,路边杂草中、郊外田野里,到处都可以见到蒲公英的身影。蒲公英,又名蒲公丁、婆婆丁、黄花地丁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是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微风一吹就会四处飘散。在古籍中记载:蒲公英味苦甘寒,无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
蒲公英富含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等多种营养元素。研究表明,蒲公英全草具有抗菌、通乳、抗肿瘤、利胆作用等,特别是对于扁桃体炎、胆囊炎、急性黄疸性肝炎等疾病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世界各国对蒲公英也是偏爱有加。日本人不仅用蒲公英治疗乳腺疾病,而且已经开始研发出了健康的蒲公英食品;德国人则干脆把蒲公英的根须切成碎片,替代咖啡饮用。
扩展资料:
1、蒲公英含有多种维生素:
蒲公英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其次是维生素B2含量,最低的是维生素B1含量。各个部位中,维生素C含量顺序是叶子>花>花苞>根,每百克叶子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达59.2毫克,是根的5.8倍、花的3倍、花苞的5.8倍。维生素B2的含量顺序是花蕾>花>叶子>根,每百克中的含量分别为1.8毫克、1.3毫克、1.1毫克和0.4毫克。
2、蒲公英富含氨基酸:
蒲公英中含有17种氨基酸。花苞的含量最高,达到16.2%,其次是叶和花,分别达到15.9%和12.1%,根的含量最低,仅为3.8%。从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来看,蒲公英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9.5%(叶子)、37.3%(花)、37.1%(花苞)和37.8%(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蒲公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好吃又有营养的蒲公英
蒲公英种子呈伞状,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蒲公英形态特征:
蒲公英是多年生原草本植物。根圆柱状,黑褐色,粗壮。叶倒卵蒲公英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20厘米,宽1-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有时倒向羽状深裂或大头羽状深裂,顶端裂片较大,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全缘或具齿,每侧裂片3-5片,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通常具齿,平展或倒向,裂片间常夹生小齿,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疏被蛛丝状白色柔毛或几无毛。花葶1至数个,与叶等长或稍长,高10-25厘米,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直径约30-40毫米;总苞钟状,长12-14毫米,淡绿色;总苞片2-3层,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8-10毫米,宽1-2毫米,边缘宽膜质,基部淡绿色,上部紫红色,先端增厚或具小到中等的角状突起;内层总苞片线状披针形,长10-16毫米,宽2-3毫米,先端紫红色,具小角状突起;舌状花黄色,舌片长约8毫米,宽约1.5毫米,边缘花舌片背面具紫红色条纹,花药和柱头暗绿色。瘦果倒卵状披针形,暗褐色,长约4-5毫米,宽约1-1.5毫 蒲公英-原植物米,上部具小刺,下部具成行排列的小瘤,顶端逐渐收缩为长约1毫米的圆锥至圆柱形喙基,喙长6-10毫米,纤细;冠毛白色,长约6毫米。花期4-9月,果期5-10月。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25cm,含白色乳汁。根深长,单一或分枝,外皮黄棕色。叶根生,排成莲座状,狭倒披针形,大头羽裂,裂片三角形,全缘或有数齿,先端稍钝或尖,基部渐狭成柄,无毛蔌有蛛丝状细软毛。花茎比叶短或等长,结果时伸长,上部密被白色蛛丝状毛。头状花序单一,顶生,长约3.5cm;总苞片草质,绿色,部分淡红色或紫红色,先端有或无小角,有白色蛛丝状毛;舌状花鲜黄色,先端平截,5齿裂,两性。瘦果倒披针形,土黄色或黄棕色,有纵棱及横瘤,中产以上的横瘤有刺状突起,先端有喙,顶生白色冠毛。花期早春及晚秋。生于路旁、田野、山坡。
蒲公英种子呈倒卵状披针形。
蒲公英生长不挑环境,生命力极强,路边杂草中、郊外田野里,到处都可以见到蒲公英的身影。蒲公英,又名蒲公丁、婆婆丁、黄花地丁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是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微风一吹就会四处飘散。在古籍中记载:蒲公英味苦甘寒,无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
蒲公英富含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等多种营养元素。研究表明,蒲公英全草具有抗菌、通乳、抗肿瘤、利胆作用等,特别是对于扁桃体炎、胆囊炎、急性黄疸性肝炎等疾病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这上面就是两颗蒲公英种子
蒲公英的花与种子长啥样,很多人分不清楚,容易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