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刚煮熟的鸡蛋放入冷水中一小段时间更容易剥壳?

2025-02-25 16:08:0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将煮熟的鸡蛋浸入冷水中,蛋壳膜和蛋清因遇冷收缩程度不同,容易形成一定的空隙,能轻易剥掉蛋壳。

可是,冷水中存有大量细菌,而鸡蛋被加热后,阻止细菌通过的蛋壳膜已被破坏,蛋壳通气孔不再对细菌有阻挡作用,于是细菌极易趁机侵入蛋内,食用后不利于身体健康。

正确的做法是,鸡蛋在煮制的过程中,加入少量食盐,食盐既可以杀菌解毒,又能同样使蛋壳膜和蛋清膜之间因收缩程度不同而形成一定的空隙,使蛋壳较易剥离。

回答2:

老兄这样虽然可以让鸡蛋壳好剥一点,但有点小弊端。就是刚煮熟的鸡蛋表面和内部都很热,突然放到冷水中后,是外表面急剧降温,内外存在压差,形成真空状态,水中的空气和真菌等会进入里面,可能会危害健康。
最好的做法是,在煮鸡蛋之前,先在鸡蛋的大头稍微磕破一点点,让少量空气进入,在煮的过程中,空气受热膨胀,会使蛋壳与蛋白之间形成空气层,这样,煮熟之后拿出来可以直接把但可轻易剥下来,也比较健康。

回答3:

这是热胀冷缩的原理啊,蛋壳与里面的蛋清坚硬程度不一样,遇热遇冷后扩张收缩程度也不一样。所以遇冷后,蛋清的收缩·程度较大。容易造成剥离。所以感觉会好剥皮

回答4:

你好希望对你有帮助!由于煮鸡蛋时鸡蛋热膨胀,在放到冷水时鸡蛋时收缩!这时外壳就会变得更脆所以容易剥壳!

回答5:

将煮熟的鸡蛋浸入冷水中,蛋壳膜和蛋清因遇冷收缩程度不同,容易形成一定的空隙,能轻易剥掉蛋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