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里,离婚率越来越高,而且还是有孩子以后选择离婚,然而离婚后,为什么大部分家庭都会选择把孩子留给男方呢?
正常情况下,由于传统世袭的思想观念,一者孩子是家族血脉的继承者,二者由父亲带大的孩子和母亲带大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经常和父亲在一起生活男孩将来会很有阳刚气质,父亲的严格要求会使男孩学会审视自己的行为,学会承担责任,男孩也会更好地从父亲那里观察、模仿男性的语言利于性别健康发展和行为,日后渐渐能表现出男子汉气概,而跟母亲生活一起长大的孩子,则显示性格软脆弱,偏女性化。当然不排除一些坚强母亲带出的小孩比父亲带出的小孩更加出息。然而现实生活当中,往往离婚后,大多数母亲作为女性,由于常年累月居于家中,充当家庭主妇,很多事物与社会脱轨,离婚后无论是从经济上或照顾小孩成长上都会表现出乏力,而在这种时候,作为男性的父亲则能显现独当一面能力,所以大多数离婚后的孩子都跟父亲。
对于妈妈来说,我相信离婚后,大多数妈妈都会想着带自己孩子一起走,但是也不得不正视现实中的困难,不是说想带走就能带走的,一般情况儿子跟着父亲女儿跟着母亲的居多,原因有几个,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儿子是家里的男孩,代表着家里的香火,一般都不会让媳妇带走,第二儿子长大后要面临买房结婚的压力,媳妇带着以后再想要第二段婚姻也有点困难,女儿的话,一般都会跟着妈妈,男方也不会反对,第三要看经济实力,男方比较好就跟着男方,女方比较好就跟着女方,最后,还是希望夫妻不要随意离婚,让孩子在原生家庭快乐健康的长大。
在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男娶女嫁,一个女人嫁到男方家里,那对于娘家她就成了客,尤其女方有兄弟姊妹的尤为明显,一旦离婚,离开夫家,娘家也待不长,因为你是客啊,再带个孩子长期住根本不现实,也就是说没有后盾。再者,这个社会虽然女人的地位提高不少,但是还是弱势群体,有很多女人因为生儿育女没有办法工作,在家做全职妈妈,一旦离婚,没有工作收入怎么保障自己和孩子的基本生活问题,这是现实的经济问题。最后,现在法律规定,婚前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你离婚了只能拿到共同还贷的那丁点儿份额,碰到婚前全款的,碰到离婚耍无赖的,女人想要房子,难难难。一个女人,没有后盾没有收入没有住处,靠什么去养活自己,还要带个孩子?当今社会人情冷漠,又有几个家庭能接受带孩子的女人再婚?所以,要么不结婚,要么离婚就不要再婚。总之一句话,做女人,好难!
传统来说,孩子是夫家的人,他的人当然跟着他了传承血脉,什么时候听见说一个孩子是传统女方血脉了。传宗接代,男方怕以后娶不到媳妇生不了孩子,眼前的孩子当然得是自己的,老了有依靠。现在孩子跟着爸爸也多半是爷爷奶奶养。抛开传统,现实来说,孩子留给父亲相对于妈妈来说再嫁人比较容易一点,很多家庭是不能接受女方带着孩子,或者可以接受带过来是女孩子但绝不接受男孩子,因为负担重,谁也不愿意养别人的小孩子。但是现在女人少,男人多,娶妻难很多人也不得不接受带孩子的妈妈。现在传统思想没有那么重,不在那么反对孩子跟着妈妈就成别人家的孩子了,那还是自己的孩子也不会那么反对孩子跟着妈妈。带着孩子再嫁,也比以前容易,女人也能赚钱养家,不全靠男人。(反正男人多,他们男人只能当然选择接受)一般要是女人自己有能力赚钱,娘家经济也可以,都会留着孩子,自己条件不好也不会留小孩子,毕竟小孩子要吃喝,没有钱拿什么养。
像有的孩子跟着妈妈,爸爸付抚养费,如果父亲没有经济实力,这个事情也就是一张纸而已。留给父亲了,好歹都得他自己养。另外就有很多现实问题,比如户籍怎么弄?户籍限制太多了,特别是农村户籍限制太多了。学籍怎么弄?像是农村女孩子带着孩子落户父母家,可是可以但是很麻烦。然后以后长大了宅基地有没有?住哪里?赚钱去城里买?这都是妈妈带着孩子要考虑的问题。农村一个女人相信自己能赚得出一栋房子?应该没有几个人这么相信自己能。妈妈带着孩子离婚都是有胆量的人。
从性别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男,这个字的造字是由田和力构成。意味着男性在家庭里面是主要的劳力,也就意味着男性更能创造价值和财富。从生存角度来理解,孩子归属父亲更符合孩子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传统角度上,最早由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转化,男性一直占据家庭的主导地位。男人娶妻纳妾,是由财富和地位来衡量的。男人因为支出了财富,并为女性提供了庇护和生活保障,生育的孩子自然归属男性所有。从宗族观念上理解,男丁出生之后是要进族谱的。名门望族还会为出生的孩子举行宗族仪式。
如果夫妻离婚之后孩子归属女方,不但男人没有面子,宗族也不会答应。当然,以上只是传统观念。如今女权得到解放,很多女性的经济和社会地位都大大提高。如果夫妻双方都非离婚不可,应该相互商量。如何保障对孩子成长更有利,孩子归男方还是女方真的不是主要问题。但是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完整的家,小编还是奉劝各位,离婚要慎重!
我很喜欢《破碎家庭完整爱》这篇文章的一段话:他们是一对分手的夫妻,但他们都没有把离婚的恩恩怨怨,把他们破坏性的情绪传给我。他们从来没有向我说过一句互相诋毁和谩骂的话,他们没有让我因为他们的离异而产生痛恨,他们都最大限度地让我感受着双亲的爱,都最大限度地是我在心里和感情上保存了亲情的完整。在孩子和父亲的关系上,我非常尊重父亲,并真切意识到父亲在女儿成长路上的重要性。我不会问女儿是爱爸爸多一点,还是妈妈多一点。当别人问她这个问题时,我会告诉她:你要爱爸爸,也要爱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