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一条绳子对折三次之后,其中一小段长为1.3m,所以这条绳子原来长10.4米。
此题具体的解题过程如下图:
每次对折都使原长度除以2。所以三次对折是原来的长度除以2*2*2=8。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
因为:原长÷8=1.3
所以:8*1.3=原长=10.4
扩展资料:
“米”(meter),国际单位制基本长度单位,符号为m。可用来衡量长、宽、高。1米等于100厘米。
“米”的定义起源于法国。1米的长度最初定义为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并与随后确定了国际米原器。随着人们对度量衡学的认识加深,米的长度的定义几经修改。
1983年起,米的长度被定义为“光在真空中于1/299 792 458秒内行进的距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米
这根绳子原来长10.4米。
这种题目需要运用次方来进行运算。1.3*2^3 =1.3*8 =10.4(米) ,所以原来长10.4米。
扩展资料:
0与正数次方:
一个数的零次方
任何非零数的0次方都等于1。原因如下
通常代表3次方
5的3次方是125,即5×5×5=125
5的2次方是25,即5×5=25
5的1次方是5,即5×1=5
由此可见,n≧0时,将5的(n+1)次方变为5的n次方需除以一个5,所以可定义5的0次方为:
5 ÷ 5 = 1。
参考资料:
次方_百度百科
一条绳子对折三次后,其中一小段长1.3m,这条绳子原来长是10.4米.
解题思路:
一小段是1.3m,只需知道这条绳子对折3次形成几小段即可。一条绳子对折1次的时候是2段,将这两段再次对折变成4段,再将这4段对折形成最终的8小段。计算方法是1.3×8=10.4。
这其实是道乘法题。
扩展资料:
乘法(multiplication),是指将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x”是乘号。从哲学角度解析,乘法是加法的量变导致的质变结果。整数(包括负数),有理数(分数)和实数的乘法由这个基本定义的系统泛化来定义。
乘法也可以被视为计算排列在矩形(整数)中的对象或查找其边长度给定的矩形的区域。 矩形的区域不取决于首先测量哪一侧,这说明了交换属性。 两种测量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测量,例如,将矩形的两边的长度相乘给出其面积,这是尺寸分析的主题。
一条绳子对折三次后,其中一小段长1.3m,这条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1.3×2×2×2
=10.4
这条绳子原来长10.4米
一条绳子对折三次后,其中一小段长1.3m,这条绳子原来长是10.4米.
解题思路:
一小段是1.3m,只需知道这条绳子对折3次形成几小段即可。一条绳子对折1次的时候是2段,将这两段再次对折变成4段,再将这4段对折形成最终的8小段。计算方法是1.3×8=10.4。
这其实是道乘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