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诸葛亮怕司马懿,倒不如说他们两人互相忌讳。两人岁数相当,且各为其主。孔明忠心不二,司马仲达有窃国之心。两个同是谋臣,同样操守大军。说诸葛亮怕司马懿的原因是两人若是对决的话,定是不分胜负的。他们两个人一生只有过短暂的两次正面对战,两次的结局都是两军对峙。谁若是想进攻的话,谁就是输家,所以才会出现第一次诸葛亮因为粮草不济而无功而返,第二次诸葛亮准备好充足粮草,但是司马懿坚决不出战。谁先出战,谁就是输家。
如果真要说怕的话,那就是诸葛亮死后,蜀国将无人能挡司马懿。若是司马懿挥军而上的话,蜀国必败无疑。这是由于蜀国的实力较弱,诸葛亮若不为蜀国殚精竭虑,蜀国很快就会被吞并。
性格纯厚端正之人肯定怕性格诡异之人。司马懿能隐忍这么多年,极少人能做到。一般这样的人不是内心平淡如水,就是野心极大,而司马懿就是后者。诸葛亮和司马懿虽性格不同,但是他们对彼此的作战思路和风格颇为了解。你说诸葛亮能不怕这样的人吗?只要有司马懿在,他诸葛亮就休想战胜曹魏。在他们两人的最后对决中可以看出孔明耗尽心力,孔明甚至用下三滥的手段羞辱司马懿,但是司马懿就是不迎战。可见,诸葛亮拿司马懿无可奈何。
诸葛亮火烧司马懿
诸葛亮火烧司马懿传的沸沸扬扬,这是真的吗?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诸葛亮火烧司马懿。这是发生在上方谷的事情,而且是真事,因为留有此次事件的诗句为证。诸葛亮大呼天不助他,随后吐血身亡。
诸葛亮为此大放哀嚎之声,大哭天不助他。那次战争是孔明最后一战,战前准备充分,孔明事先设下埋伏,等着司马父子三人葬身火海。而司马懿父子三人也认定自己必死无疑,正在这个时候天骤然下起倾盆大雨,司马懿才侥幸逃脱。诸葛亮也因为大雨的来临由喜转悲,情绪的大变导致他淤血难散,郁结加上长期的操劳,年仅五十多岁的诸葛亮提前死去。
如果司马懿父子在这次大火中丧生的话,就没有后期的司马家窃国一统天下的故事。有人说诸葛亮的无知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谷口突然产生的热量与冷气流发生物理反应,就会骤然降雨。但当时的人认为这就是天意,诸葛亮认为连天都不帮他,蜀国灭亡将不远。
历史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试问哪个朝代不是灭亡在时代的局限中呢?但是只以当时所知的范围来讲,诸葛亮又何尝不是一个著名的大人物呢?如果司马懿父子在那场大火中丧生的话,历史会不会就此改写呢?我想应该不会,一个司马懿死了,后面还会出现无数个司马懿,直到跟上历史的步伐为止。
大火没有烧死司马懿也可能是天意。我们看后只会婉然一笑而已,但诸葛亮却无法释怀。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聪明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聪明的问题难倒众生,应该从不同角度去评价这两人。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司马懿和诸葛亮谁聪明。
我认为他们两个是旗鼓相当的,但是诸葛亮活得更累一些。诸葛亮是个大忠诚,古往今来所有的君王出于统治的目的,一直褒扬诸葛亮而贬低司马懿。诸葛亮很注重个人的名节,凡事都亲力亲为,所以活得非常的累,后人评价他活得不够洒脱。
反观司马懿,他虽然一直隐藏自己的实力,也暴露自己的实力,让曹操看透他,才避免了杀身之祸。司马懿一生都在为自己而活,他一直都在想着怎么取得曹操的信任。尽管曹操到死都不相信他,但是他还是想到让自己活路的办法。
曹阿瞒知道自己死后只有司马仲达才可以克制孔明,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没有杀司马懿。否则即使司马懿能逃过曹操的刀,也躲不过曹魏的剑。司马懿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与孔明对战的时候,是不会真出手杀了孔明。如果孔明死了,他司马仲达也命不久矣。孔明也明白这个道理,才会独自一人对着空城弹琴,因为孔明心里清楚,司马仲达是不会杀他的。
虽然小说和民间传说把诸葛亮神化,历史上的孔明在军事上大都搞后勤工作,但是他的忠心值得所有人学习。司马懿虽然最后夺得天下,但他始终落下了话柄。两个人谁更好、更聪明,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有不同的答案。
上方谷也叫“葫芦谷”,当年诸葛亮引诱司马懿进上方谷,进而火烧上方谷,想置司马懿于死地,可因为一场大雨,结果功亏一篑。而司马懿之所以上当,是因为上方谷的蜀军主力不在,楼主想一想,像司马懿这种谨慎的人,如果不是确定蜀军主力不在上方谷,怎么会进去截粮草呢。司马懿进了上方谷后就像进了个死胡同,诸葛亮只需用火和少量的兵封住谷口,进而再往谷里放火,这样蜀军的主力即使不在,也可以靠有利的地形用火来以少胜多。可是天有不测纷纭,没想到关键时候下了大雨,灭了诸葛亮的火。楼主可以想想,诸葛亮没火了,怎么依靠少量的兵去抓住拥有一支大军的司马懿呢。
至于你说诸葛亮可以观天象,姑且不说是真是假。先说说上方谷这个地方,上面说了,上方谷也叫“葫芦谷”,整个山谷就像葫芦一样。诸葛亮在谷底放火,大火形成的热气流只能向上升,且升的很高。大家都知道,当热气流和高空中的冷气流相遇时就极容易形成“雨”。这就是诸葛亮的悲哀之处。就算他可以夜观天象,估计他也不会知道现代科学,也不会知道这地形,火,和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