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是指冠状动脉里存在大量的血脂的沉积引起粥样硬化的出现。在一些供血供氧,对血氧需求量比较大的器官,比如冠状动脉、脑血管出现动脉硬化,患者会出现活动后的胸闷、心悸、胸痛以及全身乏力等症状,甚至出现心肌梗死、意识丧失以及心跳呼吸的骤停。如果动脉硬化持续增加,脑血管栓塞,会出现肢体瘫痪、言语不利、活动不灵,甚至出现心跳呼吸减慢、肢体活动不灵等症状。下肢的动脉硬化会出现活动后疼痛以及跛行,甚至出现静息痛等症状。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动脉硬化根据其原因、后果和病理形态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3种类型:
(1)小动脉硬化:发生于末梢小动脉,这种病变多与高血压有关,对脑和肾的血液供应影响最大。
(2)动脉中层钙化:其发生与年龄有关,常发生于老年人头颈、肢体动脉,动脉中层有退行性变和钙质沉着,从而使血管变硬,但一般不影响血液供应。
(3)动脉粥样硬化:它影响大、中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可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绞痛乃至心肌梗死;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脑供血不足、眩晕、头痛,后期脑萎缩时,可有精神变态、痴呆等。脑动脉内血栓形成或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小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脑卒中,会造成意识丧失、偏瘫、失语等严重后果;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肠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消化不良、便秘、腹泻;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间歇跛行,严重时发生肢端缺血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