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从汉代到唐代,选官制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5-02-25 07:39:5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自唐代完善的科举制度,起到了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几个方面:一是用人权由地方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二是选官的范围比过去广泛了一些。不仅为庶族地主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扩大了统治基础,而且大大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同时科举制作为一种封建的选士任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性。

回答2:

汉代到唐代选官制度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王位世袭制的出现,取代了禅让制。这一变化标志着原始社会的“天下为公”为奴隶社会的“家天下”所取代。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它是历史的进步,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2. 察举制的建立和发展。汉武帝时期建立了完整的选官制度用来选拔人才,其内容包括地方察举和皇帝征召等。这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3. 九品中正制的创立。三国时开始实行,隋唐时被废除。由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打破了原有的统治秩序,使得汉代的察举制度无法继续实行下去。曹操为发展自己的势力,采用“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曹丕当政时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具体做法是:中央选择“贤有识鉴”的官员兼任本州的中正官,察访士人,评列九品,作为官吏除授的依据;中正评定士人,家世、才能并重。
4. 科举制的出现。自唐代完善的科举制度,起到了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这一作用主要表现在以几个方面:一是用人权由地方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二是选官的范围比过去广泛了一些。不仅为庶族地主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扩大了统治基础,而且大大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同时科举制作为一种封建的选士任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性。
总的来说,从汉代到唐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从世袭制到察举制,再到九品中正制,最后到科举制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也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