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结晶。
1、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有些单花蜜低温时会产生结晶,生成结晶的是葡萄糖,不产生结晶的部分主要是果糖。蜂蜜结晶与蜜种、储存条件有关。
2、一般蜂蜜在13摄氏度以下结晶,而油菜蜜、椴树蜜在13~14摄氏度就会结晶,洋槐蜜则不太容易结晶。 蜂蜜一般存于阴凉的地方,但是温度不宜过低,蜂蜜一般在10摄氏度时,会发生结晶,不利于食用。
蜂蜜结晶处理办法:
(1)把蜂蜜连同瓶子一起在热水中浸泡,但要注意热水温度必须低于50摄氏度,因为温度过高会使蜂蜜中的酶失活、维生素损失。
(2)可连瓶子一起,放入冷水锅内慢慢加热,当水温达到50~60度时,沉淀物就会自然融化,而且不会再沉淀。
扩展资料:
蜂蜜的保质期:
1、蜂蜜由于浓度极高,渗透压大,进入其中的细胞会严重脱水死亡,所以蜂蜜不易变质。作为食品上市的蜂蜜,根据《食品法》都要在食物上标明保质期,因此,蜂蜜生产厂家一般把蜂蜜保质期定2年或者18个月。
2、在确定纯正的基础上,每批蜂蜜的成熟与否,也就是专业里面说的波美度高低直接关系到蜂蜜的保质期,波美度越高,保质期也就越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蜂蜜
首先肯定那白色沉淀里有糖当然可以吃啦,不会影响效果的蜂蜜结晶是在食用蜂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随着时间的延长及气温的变化往往蜂蜜会从液态变为结晶状态颜色由深变浅。蜂蜜的这种变化常常会引起一些人的误解认为这是由于蜂蜜掺入白糖而造成的。其实这是蜂蜜的自然变化不是掺糖的结果。蜂蜜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葡萄糖、果糖过饱和溶液。由于葡萄糖具有容易结晶的特性因此分离出来的蜂蜜在较低的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葡萄糖就会逐渐结晶。其结晶的速度与其含有的葡萄糖结晶核、温度、水分蜜源有关。蜂蜜中的葡萄糖结晶核非常细小存在于花蜜中和贮存过蜂蜜旧巢脾中。在一定条件下蜂蜜中的葡萄糖就围绕这些细小的晶核长大结晶。蜂蜜内含有结晶核越多结晶的速度就越快。蜂蜜结晶速度的快慢也受到温度的影响在13——14℃时最容易结晶。若低于此温度由于蜂蜜的粘稠度提高致使蜂蜜结晶迟缓;若高于此温度由于提高了糖的溶解度从而减少了溶液的过饱和程度也使结晶变慢。因此在保存蜂蜜的过程中就要控制好温度以延缓蜂蜜结晶的过程。蜂蜜的结晶还与蜂蜜的种类、含水量有关。如紫云英蜜、刺槐蜜、枣花蜜则不易结晶;而油菜花蜜、野坝子蜜、棉花蜜、向日葵蜜就易于结晶。全部结晶的蜂蜜一般含水量较低宜长期保存不易变质‖水量多的未成熟蜂蜜由于溶液的过饱和程度降低结晶速度也会变慢或不能全部结晶。使结晶的葡萄糖沉到底部其它稀薄的蜂蜜浮在上层这种半结晶的蜂蜜其营养成分也未发生变化只是未结晶蜂蜜含水量相应增加因此这种蜂蜜不宜长期保存。总之蜂蜜结晶是蜂蜜的一种物理现象其化学成分、营养价格都未发生变化更不会影响蜂蜜的质量。结晶的晶体是葡萄糖并非蜂蜜中掺入了白糖其实真正掺入白糖的蜂蜜不易发生结晶现象易于结晶的蜂蜜才是纯正的蜂蜜结晶并不影响质量。将柠檬片放入蜂蜜容器中如此就会很不可思议的让白色结晶溶解。
蜂蜜放久了会有很明显的分层,下面沉淀为固体,或者全部为固体,是正常的,可以放心食用
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