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女士都爱穿高跟鞋,尤其偏爱踩上两三英寸的高跟鞋,因为许多女士相信,穿高跟鞋时走路姿态会更优雅,身材也会较显修长。但高跟鞋往往也是引起脚部疾病的主要原因。 鞋子原是作为保护双脚之用,但一些脚部疾病却往往和穿鞋不当有密切关系,例如一些常见的脚趾变形,甚至必须进行手术治疗的足患,都跟穿着不合脚的鞋子有密切关系。 不要超过2英寸半 根据美国骨科医生学会的建议,女士的高跟鞋不应超过1英寸,同时,鞋身阔度与脚前掌的阔度也要相若;另外,尽量选择完全包裹足踝的高跟鞋,鞋跟面积要愈大愈好。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高跟鞋的确是脚部健康的大敌,然而,对大多数女士来说,至少也要2英寸以上才称得上是高跟鞋,1英寸高的鞋跟哪称得上是高跟鞋,因此,一些爱美的女士们大概也不会去听取这个建议,因为“不切实际”。 骨科顾问医生罗志光说,如果非得穿高跟鞋不可,那为了健康着想,鞋跟最好不要超过2英寸半。 拇趾外翻要小心 同时,罗志光医生说,长久穿高跟鞋会引起各种酸痛,也会引起一些足部疾病。高跟鞋的问题还不只在于其高后跟,还有,高跟鞋尖尖的鞋头、窄窄的鞋身也是问题所在。高跟鞋使到原来平均分布在脚底的压力向前倾,令脚前掌包括脚趾的骨骼和肌肉受压,再加上狭窄的鞋身把前掌及脚趾进一步挤压,使到问题产生。 临床上,有一些女性,因为长期穿着高跟鞋,造成脚趾受伤,必须接受手术治疗。罗志光医生说,女性常穿尖头高跟鞋引起的常见毛病包括大拇趾外翻、趾甲内侵及长鸡眼等。 “拇趾外翻”患者会发现自己的大脚拇趾向第二脚趾挤,而大脚拇趾根部鼓出一个包,使得前脚形成一个难看的三角形畸形,这种足患的特征,虽然是大脚拇趾向其他脚趾里面靠近,但临床医学却将这种足患称为“拇趾外翻”。拇趾外翻严重者行走时疼痛,可将大拇趾挤到第二、三足趾的下面,长久之后甚至发生足趾畸形。 罗志光医生说,拇趾外翻患者若是病情不太严重的话,可通过改变鞋子的穿着习惯来改善病情,例如不穿高跟鞋、尖头鞋等,但是若病情严重的话,则必须通过手术治疗。 多数的高跟鞋款前端都是较为窄小,穿上后五个脚趾因为鞋子太窄小,空间不够,脚趾会整个挤压在一起。 趾甲向肉里长 罗志光医生说,除了拇趾外翻之外,爱穿高跟鞋的人也常会发生趾甲内侵的情况。所谓趾甲内侵,也叫“嵌甲”,简单的说,是趾甲向肉里生长。这是因为两侧甲沟肌肉受到又尖又窄的鞋子挤压,包绕趾甲,导致趾甲向肉里面生长,造成嵌甲。 罗志光医生说,为预防足患,尽量不要一整天穿着高跟鞋,若是当天会多走动,穿着较为舒适的鞋子,减少穿着高跟鞋的时间。同时,穿高跟鞋时不应跑步,以免增加危险几率。 足底的疾病其实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先了解自己的脚形,选择适合自己的鞋子,可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同时,楦头较尖的鞋款,本来就不适合经常穿用,尤其是脚掌太宽的女性最好不要穿楦头太尖的鞋,以免伤害脚部。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人体工程学研究人员卡特·克雷加文对700多名时尚女性的调查发现,70%以上的女性喜欢穿鞋跟高度为6至7厘米左右的高跟鞋。因为它可以使脚背文雅地拱起,让脚部显得更加小巧,脚踝、小腿、大腿的肌肉能够紧绷,形成优美的腿部线条,臀部肌肉也会受力紧缩,显得更加性感。但专家认为穿6厘米以上的高跟鞋会给踝骨和膝盖增加负担,腿肚、背部等处的肌肉非常容易疲劳。 据研究,在脚后跟不垫高的情况下,成年人不穿鞋站立时,脚腕的夹角(小脚轴线与第一庶骨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17度,而满足前掌和后跟受力完全均等的平衡,从理论上说夹角应为127度。因此,只有把脚后跟适当垫高,利用勾股定理我们不难算出,成年人脚后跟垫高的最佳值为2—3厘米。当脚后跟抬高不超过3厘米时,压力分配变化不大。所以鞋跟在3厘米高度为最佳。
穿高跟鞋 有利于塑性 但是容易崴脚!!!
好处,显着高!坏处,走不了多些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