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有许多人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于不明白心理的规律。
河北衡水市心理咨询中心的一修老师,以前患过10来年的心理障碍。后来在试用各种方法,阅读各种资料后,自已领悟到了心理的规律。也帮助了很多的人走出了心理的误区。这些心理规律即使对正常的人的心理也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心理也被作为一种事物来研究。但心理不同于一般的物理现象。所以好多人对于心理问题走进了误区,机械地看心理问题,现实中的物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很明确,很机械,但心理就不一样,它变化多端。所以如果医院用药物治疗心理障碍作为主要手段,就是错误的。心理的问题主要就是心理的原因,只要思想变好了,问题就解决了,跟体质没多大关系,除非是心理影响伤害到了身体,需要对身体治疗。
弗洛伊徳的潜意识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虽然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但还是很不完善的。而且在我们心理的实际应用上没多大作用,比如你如果对汽车的各部分都相当了解,但是你驾车技术不好的话,你车也是开不到好的,而如有一人对汽车各部分都不了解,但他驾车技术好,他就可以把车开的更好。心理也是一样,我们的心理驾驶技术决定了我们的心理运行的好不好。弗洛伊德晚年的研究使他自己陷入了完全的悲观,不但对心理治疗感到完全的悲观,甚至对整个人类也感到了完全的悲观。弗洛伊德本人并没有实际治愈过一例典型的心理障碍患者,而且弗洛伊德本人也承认这一点。
怎样让我们的心理变的更好呢?从古到今,有着对此各种各样的讨论。其实我们可以从古代的老子,庄子,佛教的禅宗中得到很多有有益的启示。但是一提到宗教,很多人可能就想到那些迷信的东西,当然,其中迷信的部分我们不要信,那是肯定错误的。但是这些古人的思想中确有许多可取之处,比如关于心理方面的一些知识方法,也可以说是技巧。 比如佛教的禅宗,提倡顿悟。其实这个开悟就是对心理规律的技巧方法的掌握,但它不当当是个知识,它是一种体验,它要你自已去真实感受它,要实际运用它,觉得好了,你就会知道了。就比如你没吃过一样东西,不管别人怎么说它的味道,你还是不会知道它真正的味道,只有你亲自吃了后,你就立刻知道。当然,我们也不要把悟当成是什么成神成仙的事,没有那么神的。我们只把它当成是对自已心理的一种领悟。
这是个什么方法呢?其实它是太简单,简单到你可能不会认为它是个好方法,你就没有真正用它,它才会从我们眼前溜走。我们喜欢把问题复杂化,我们的本能使我们认为简单的东西更不正确。所以才有禅宗里的棒喝,就是师父拿着根木棒要逼徒弟领悟,就是说这么简单的东西你还不知道。
这个方法就是“接纳”。就是诚心接纳你所有的感觉,感受,想法,行为,痛苦,害怕,高兴等等一切。就这么简单。要注意是一切,不管再怎么痛苦,再怎么难受,再怎么不合理,都接受它,接纳了,你就会好。在接纳的同时,你也可以观察自已的心理到底在想什么,去感觉自已的感受,就好象看另外一个人一样。这就好象佛教里的俗语,“观照”和“觉知”。当然,你没去想怎样接纳,你也可以是在接纳。 这个方法对于正常人,对于有心理障碍的人都是一样有用的。其实所谓正常人和不正常人的区分界限是不大的,甚至就在一念之间。
我们可以用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做为例子,这样更容易理解。比如,有个有心理障碍的人,他每天总在睡前要看一下门关了没有,即使他已经知道门关好了,他还是要去重关一下,如不去,他就不舒服,而且几乎每次门都是已经关好的。他意识到这是个病,为此很烦。如果运用接纳的方法就是,你就接纳有这种想法,有这种行为,接纳自已为此而产生的烦恼。那你就会变好。其实我们有古怪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有这种想法呢,为什么不那样想就是正常的,我们如果把有那种想法和没那种想法都看着是正常的,那我们胸怀就更宽广。就比如庄子的家人死了,他一点都不伤心,反而敲乐器,别人觉得不正常 ,就问他为什么不难过,他说,人死了就是难过的事吗,人死了,与天地同眠,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吗。
那个总关门的人,就是为有这样的想法而烦,所以他就努力压制这样的想法,但是心理就是这样,你越压制,他越对抗。这样相互对抗,冲突就会越来越大。这是愚蠢的做法。可笑的是,世上的许多人恰恰喜欢这样做,还美其名说坚强,其实,如果他去接纳这种想法,接纳这种行为,那么渐渐的反而就会变好。当然,这是个渐变的过程,这点很重要,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蜕变,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变好。就象我们在睡觉时,我们是在不知不觉中睡着的,你从不会知道是哪一刻睡着的。当然这个蜕变的时长因人而异,有些人很快,只需一会儿,有些人则要几天或者几十天。
当接纳时,我们的心理反而慢慢不再对抗了,这时我和我们的心理成为一体了,就象“无我”那样。有一个典故,有人问佛,我为什么烦恼呢,佛跟他解释后,他立即顿悟了,佛大概的意思就说,是你自已在烦,是你自已一直在纠缠你的心,本来你是不烦的,你为什么要去纠缠它呢,也就是说你接纳你的烦恼,你就不会烦了。所以也有个典故,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就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样惠能得到了师父的衣钵。勤拂拭正是自已没有必要的纠缠。所以佛教常常以小故事来启发人们。
那个关门的人其实更多的是为有那种想法而烦,当他接纳后,他可以常去关门,甚至还可以喜欢上关门,但他也可以不去关门,如果不关门有不舒服就接受不舒服。这样渐渐地,关不关门对他就无所谓了。心理也没什么障碍不障碍了。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我们话语有时难以表达清楚,但只要去体验就容易明白的,而且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实际体验。
另外我们也要相信接纳就会好,信则有,不信则无,这虽然很主观,但心理就是这样的,你不信的话,你连体验它正不正确的机会都没有了。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客观的心理科学。禅宗的悟也是客观的心理科学。
再比如有些人会失眠。对于失眠,药物治疗是没什么用的。完全是心理原因。当失眠时,你就这样想,我就让它失眠,一直醒着到天亮我也真的接受,有烦恼有担心我也接受,当然你闭上眼睛,摆好了睡觉的姿势。你要相信接纳就会好的。而的确实际上就是会好的,慢慢地,不知不觉你肯定会进入梦中。这个过程也是很微妙的。
总之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都大同小异。解决的方法也差不多。有心理障碍也不一定是坏事,正所谓没有迷哪来的悟,没有悟也就没有迷。
其实我们还可以由这种体验领悟到很多道理。还有象老庄的“无为而无不为”,我们的工作是工作,如果我们不工作时,就是在玩吗?不工作时,我们的身体在运行,嘴巴在呼吸,在一定意义上不可以说是工作吗。所以你即使一事无成,和做成大事,在一定意义上是一样的,这就是你的思想要有包容性。有时候世俗的思想是片面的。还有老庄思想的柔弱能胜强硬等等,都是很有道理的。
当我们接纳了自已时,我们还可以体验到更多的感受,有时候即使你一个人静坐时也能感受到无比的愉悦,你也会知道快乐和痛苦是相对的,一波又一波,而且不受我们想法控制。很多时侯你的思考变的根本不重要了,你只需去体验,你没去想接纳,但你是在接纳,而且接纳的更好。我们的思考有时反而束缚了我们,丢开了可笑的思想,我们会变的更自由,更精彩。我们的心是很大的,我们体验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我们的世界是复杂的。有太多的问题我们不明白。好多人喜欢问为什么,有时对于一些问题,你不要去想为什么,不要去钻牛角尖,你想也想不明白,一句话,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我们的脑子的思考力实在是很渺小。我们的世界也是很矛盾的,真理和错误都是相对的,真理在一定意义下是错的,错误在某种意义下又可能是对的。有时我们的言语很难表达出好多事情,言语表达也有许多不完整性,所以争辩也是没有多少意义,你争赢了也不一定是对的,争输了也不一定是错的。只要我们体会到其中的真正的意思也就足了
如果你觉得好,以后一定多帮别人回答这类问题,帮更多的人解决苦恼。当我们知道心理的方法后,对于各种心理问题我们都能从容面对,而且可成为别人的心理辅导老师,不会再谈心理色变了。 (转载)
我说话比较直,希望你能理解。可以这样讲,你进入到了一个误区,如果你的心理学知识是有人传授的,那么他应该首先告诉,学习心理学,第一条就是不要对号入座,更不要的是给自己贴标签。如果给自己贴上了标签,那么你的迷惘就不可避免了。
还是回答问题吧:
1、我们98.9%以上的人都是有理性的,并且在处理95%以上的事务的时候都是理性的。我们的观念、行为模式早已从我们出生时开始就已经在建立,我们遵从于这个社会的道德观,价值观等规范,包括法律法规。那些消极和积极的东西,在产生的时候,我们是知道的。比如,我们在路上发现了一串钥匙,想到这可能是某人丢失的,我们是捡还是不捡呢?你的习惯、知识、处境等等因素在瞬间就做出了决定。捡和不捡都是可以的,这里面也有积极和消极,而不是积极指的就是好的,消极就一定是不好的。你没有去捡,说明的不是你阴暗的一面,这需要综合去考虑。我想你的知识还不够完备,凭着自己的兴趣去涉猎了这样的书籍,一下子难以接受,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消极的观念的爆发是要强大的诱因的,我们对这个世界没有仇恨,对这世上的人也没有,偶尔的摩擦就算侵犯到了我们的道德底线,也不会诱发。这一点请不要担心。
2、你说的打消消极思想所面临的问题,是此时的消极思想是习惯思维或者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导性思维,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你的积极观念在暗示输入的时候,它也在输入,而且在执行的时候是你的积极观念在主导,这可比潜意识里暗示要深刻得多。更不需要去多想!因为这同样是个在人脑的复杂结构中已经形成处理模式的东西。
3、碰到脸红和口吃,我们常遇到的解决方法上说是要克服,其实不是的。你需要的是适应这样一个环境,如果你的内心去抵触这样一个环境,那么是谈不上克服的。脸红和口吃都是代表人脑的思维,虽然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在思想上你已经有了对待问题的态度。你提到的形成习惯的问题,是不一定的,在我看来可能性就更小。一个小孩子,他的家里经常来外人,那么他看见外人是不陌生的,对外人的防范也就低。相反,若是这个小孩子没见过爸妈以外的人呢,他的行为就取决于他从爸妈等外部接受的教育来看了。所以说,脸红和口吃是会变的,不是必然形成习惯。
4、为什么上上升到意识层面就好了?是说一个人内心知道害怕就好了。错误的潜意识不会是以前一种习惯性思考根深蒂固的认知。如果是的话,就不会是潜意识了,而是直接作出的反应。思维这是条件反射,就像别人叫你的名字,你所作出的反应一样。当你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上升到了意识层面了,因为你的思维方向转向了它,它就上升到了意识层面了,并有可能继续发展——这由你的综合因素决定。
最后,我想给我的回答作一个总结,楼主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是需要与人交流的,最好是能得到他人的指导,还有就是要辩证的去看待问题,不要书上说了什么,我们就顺着思考下去,这样有可能影响到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或是道德观,这不一定是有利的。
另外,我建议楼主,在阅读类似书籍的时候,穿插着看一些《老子》、《孔子》这些书籍更符合我们东方人的观念,那种从祖宗那里继承并代代延续不息的思想、传统。
你在想的同时已经在强迫了好吧。。。关于社恐,不要想它是最好的,提升是让你面对问题,光研究不实践是没啥意义的,遇到情况的时候面对,平时别瞎想太多,容易把自己绕进去,俗称钻牛角尖,放宽心,平常心,这般.
看你写了这么多,似乎想的也是很深入的,从理论联系到现实,还打了很多比方.我不知道你是不是研究心理学的专家或是对这只是感兴趣,所以写下了这么多的不解.我自认为我也是一个心理学的爱好者,可是我从没看过一本有关心理学的书,没接受过专业培训.因为我对世界有不同的看法,我很多地方不赞同现在的理论.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但是都被传统压抑着了....对于你的问题,我只想问,什么是消极的,什么是积极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难道我们都分的很清了吗?孔子.所谓的圣人,到了40才达到不惑,就是可以很正确的看事物的对与错,该于不该~. 现在的人都那么蒙蔽,受着社会和家庭的种种压力,能真正看清事物对错的人,有多少. 其实你上面说了那么多,可是,我不太知道你在说什么.....也许你的话太专业了,也许.你的表达太有问题了.这主要取决于你是否是一个专业的心理研究者.
我对于这个的看法是这样的.我们没必要去想那么多,正常人不会干这个事的.如果真的像你说的,那世界上还有多少事正常人.一个人的智慧越超前,在那个时代就越是个不被人接受的人.在他眼中,世界上的都是庸人,在别人眼中,他就是个疯子.其实这又有什么争论的必要呢.历史的节奏本来就是这样的.对于事物的对与错,我觉得没有讨论的必要,在很多时候.这种讨论时没意义的.比如说,你一个朋友来找你借钱,要10W,说是出去做生意什么的,你们又是多年的好朋友,难道你不借吗?如果你有钱的话,我想应该会借的.因为你相信他.结果他出去后,好多年没了声音.......正赶上这几年你们家境也不好,这个时候,你们家人可能会埋怨你,你可能会埋怨你那个朋友,这个时候矛盾的冲突就来了,你们根本不知道那个人现在的状况,可是你们却妄加猜测,结果呢,只是给自己找烦恼.我想,这就是人性的一种很低劣的,但是很难避免的潜意识.这是人的一个弱点......因为那些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做,可是心里还是会这么想,这个是无法避免的,除非你没了七情六欲.没了感情.......然而,在你很难抉择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记住这样一句话:没有对不对,只有该不该.(我记得是单雄信说过的,很有朴素的哲理.
说了这么多,也许我没回答你的问题,不过,我希望你可以明白我上面说的道理....因为它不比你那个问题差
我也看过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引论他可没有说过显意识有一个观念潜意识就必定有一个与之相对观念。所以就不是所有观念都伴随这压抑。
就是说我看到女人很讨厌难道就是我潜意识很喜欢女人吗?反过来更不可能。
佛洛依德说神经症(注意神经症、神经病、精神病是不同的概念)、口误等的罪魁祸首是压抑,这时候才需要用到压抑潜意识的概念。
你要理解佛洛依德的压抑部分就要把人格结构部分一起思考。他简单地理解可以这么说,人之所以得到神经症是因为压抑。为什么压抑呢?就是因为这样的欲望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就要用神经症来满足欲望,即是说神经症是用来满足欲望的暂缓措施。
如果你正值青春期,生理激素很旺盛,那么你就会比啊伯更容易想到黄色的东西。这也是正常的。那么这时候你没有正常的路径发泄你的欲望的话,你就有可能有神经症。但是你去做咸猪手的话就是缺乏自制能力。这是不同的概念哦~!神经症可以有不同的形式表现。很轻微的一般不叫神经症,你可能只是产生一些口误。我这里给你乱作一个例子,如每天都要进出房门10分钟你才安心睡觉。
为什么进出房门就要知道神经症的形成。这里简单解释为房门为阴道,10分钟是男人的持久力。以上信息是你知道的信息,从而变形成神经症。
回答你第一段,一些杂念是不用去害怕的,因为那已经是在意识层面了,如果你还不理它的话最后可能成为神经症。你应该把你的杂念当做成理解自己的方法。也可以稍微参考一下一楼的回答,但接纳不等同于放纵。
有很多心理学家给健康的心理定义都说到了能够调节自己,对于一个人重点是在调节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如果在意的是后者的话你会掉进漩涡里面,无法接纳自己。一个人有“坏”想法,但是他能够调节自己的话他还是一个正常人。还有不一定是强迫症的。
我也不是专家,爱好者而已。
现代心理学只承认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对心理学的贡献,但不认为他是一个流派,因为他并不具有可证伪性。所以很多人说精神分析不算是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