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件你想得到的东西:新车、更多的自由时间、有自然光的办公室、加薪。问自己如下问题:“如果我得到这件东西(新车、更多的自由时间、有自然光的办公室、加薪),我还能得到什么比这件东西(新车、更多的自由时间等)本身更重要的东西?”。
用这一答案反复问自己同样的问题,直到你再也想不出自己想要这 件东西的更深层原因。多数人考问最终几乎都会集中在一套普世价值观上:诚实、幸福、充实、自由、和平与爱。
你可以用反问来证明这些品质的根本属性。扪心自问:“如果我过 上诚实的生活,感到幸福、充实、自由、和平与爱,我还能得到什么比 诚实、幸福、充实、自由、和平与爱更有价值的东西?”这是个很难回 答的问题。想想看,你会发现没有什么比这些东西更为重要。诚实、幸福、充实、自由、和平与爱不是达到更高目标的手段,它们就是至高的 目标。
成功的定义是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但成功却显然并不在这一系列 有价值事物之列。虽不否认成功的重要性,但成功就像所有外在结果一样,只是通往幸福等更高目标的中间目标。单单是一个问题就足以证明这点:“通过成功,我能得到什么比成功更重要的东西?”
不要盲目相信他人的话,试试看你自己能想出什么,只有在鼓励你去探究对自己最有意义的事物,并每时每刻依照你最关切的价值观行事。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在研究如何走人生之路,但凡是研究出结论的人都提出了十分相似的道德建议:“不要关注私欲,而要在一举一动中体现你的最高价值观。”这也类似于博弈论的一句名言:“为了赢得博弈,你 必须愿意放弃子博弈的胜利。如果你想赢得子博弈,你就会无视总体目标,并很有可能输掉博弈。”
从超脱的态度中寻求庇护,你会积聚大量的心灵觉悟财富。只 以渴望行动结果为动机的人是可悲的,因为他们始终都要为所作所为的结果而忧虑。
断绝了对行动结果的自私执念的人过着智慧的生活。他们既不 为悲伤而忧虑,也不追求享乐,而是过着不贪、不嗔、不惧的生活。
痴者则执迷于行动的结果。一切行动都为了我(本质真理)且 不含期望,在行动中摆脱对自我的执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