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观后感2000字

RT
2024-12-15 01:35:4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写作思路:可以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再详细地阐述一下,语言要真挚,中心要突出明确等等。

正文:

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直到21:00才结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10月1日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刚刚就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朱德两位伟人一前一后,最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当林伯渠宣布开始后,在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位。人民领袖毛泽东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共54个单位的54门礼炮齐鸣28响。

升旗之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紧接着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庆祝活动到当天晚上9点多钟结束。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主力已基本被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到长江北岸。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已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绝境。新中国诞生的条件已经成熟。

1949年9月21日,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的,有各个中国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侨胞和其他爱国分子的代表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国际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表明中国终于是一个自主的国家了,表明中国人民可以从东亚病夫成为龙的传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中国的历史开辟了新的纪元。

回答2:

新中国成立之日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典礼上要举行阅兵式, 这个设想早在1949年7月底就确定下来了。

可是,开国大典的地点选在哪里好呢?这个问题却让开国领袖们颇费脑筋。很长时间都没能决定下来。
举行开国大典,面对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这事一定要圆满。而选定一个合适场地的重要性,也就因此凸现出来。

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人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

开国大典的方案,很快由筹委会拿了出来。方案主要内容有三项:

一是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

二是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

三是举行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筹委会认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这三项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三者之中,阅兵式怎样举行,尤其是阅兵式在什么地方举行,决定着整个开国大典怎样进行的问题。

阅兵式怎么搞和在哪里搞的问题,成为筹备开国大典的中心问题。

开国大典筹委会成立不久,就设立了阅兵指挥机构。这个指挥机构的领导力量很强。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亲自挂帅,担任阅兵总司令。阅兵总指挥由聂荣臻担任;副总指挥由杨成武、唐延杰(华北军区参谋长)、唐永健(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刘仁(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肖明(北京市总工会主席)、肖松(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等人担任。

杨成武与唐延杰走上特殊领导岗位后,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首先主持起草“阅兵典礼方案”。

这个方案拟制出来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筹划阅兵仪式的负责人,专门听取了有关汇报。

阅兵总指挥聂荣臻汇报了阅兵的基本设想。阅兵副总指挥汇报了阅兵方案的主要内容: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阅兵程序、阅兵礼乐及受阅前的训练等事宜;方案设想,阅兵式分为检阅式和分列式。

阅兵方案顺利通过,但开国阅兵地点放在哪里,却没有当即定下来。

毛泽东对搞好阅兵很重视。他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重点围绕确定阅兵地点问题,阅兵指挥所的成员们进行了反复研究。

1949年8月的一天,华北军区的几位将领来到周恩来办公室,将他们经过反复论证的两套阅兵方案,交给周恩来。

第一套方案:地点选在市中心天安门广场;

第二套方案:阅兵地点在市郊西苑机场。

这两套方案分别标画了一张部队位置及行进路线图。对于看惯了作战地图的周恩来来说,这图显得既简单又复杂。周恩来仔细看过地图后没有马上拍板。这两套方案都有优点,但也都有缺点。

阅兵地点放在天安门广场,有利条件是显而易见的:地处北平市中心,届时领袖、军队和群众水乳交融,开国大典可以搞得轰轰烈烈,特别是天安门城楼就是现成的阅兵台,不必费太多的力气,就可以让全体政协代表到天安门城楼进行检阅。并且,天安门周围街道四通八达,容易集中和疏散。

但是,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参加开国大典人员众多,当日城市交通至少要中断四小时;当时长安街不够宽阔,没有经过拓宽,远不像后来那样阔气,只能横排通过步兵十二路纵队、骑兵三路纵队和装甲车二路纵队。

与天安门相比较,西苑机场的优势在于,它有宽阔的机场跑道,没有阻碍交通的后顾之忧。而且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1949年3月25日,华北军区为了欢迎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已经举行过由一万余人观看的阅兵式。

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式的缺陷,首先是那里没有检阅台,临时搭建应付一些小的场面还可以,举行将有数十万人参加的开国大典就不行了,如果要搭建天安门城楼那样气势雄壮的检阅台,所费工程之大、投资钱财之多,在当时都是很难办到的。其次,西苑机场距市区有很长一段距离,数十万群众要参加大典,往返都不方便;假如没有相当规模的群众参加,开国大典应有的气氛就出不来,阅兵式也就达不到扬我军威的目的,会影响开国大典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再次,机场跑道虽大,但只有一条道可以进退,对参加阅兵的部队来说,行动起来很不方便。

两套方案,论证者明显倾向于第一方案,但没有拿出结论性意见。

举行开国大典的日期一天天迫近。准备参加阅兵的部队已经开始进行分列式训练。

距离开国大典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了!周恩来的思维重心落在天安门上。

这座矗立于北平城中央的巍峨壮丽的古代阙楼,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它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毁于兵火后,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后称天安门。它是旧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天安门城楼,从广场整体布局上看,大有“横空出世”之象。从天安门广场上放眼眺望,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显得无与伦比的庄严、雄伟。实际上,明清两朝,广场上所有的建筑,都是作为这一主体建筑的陪衬物而建筑的,这就是为什么看上去天安门城楼气势非凡的奥秘所在。天安门还是明清两代帝王从事重要活动的地方之一,其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金凤颁诏”,每逢冬至到天坛祭天,夏至到地坛祭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兵亲征等隆重典礼,都要从天安门出入。

天安门,这座封建时代北京城的最高建筑,即将消失它作为封建皇权的所有痕迹,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举行将赋予它全新的意义,使它从此拥有崭新的时空。

经过反复权衡,周恩来终于挥毫醮墨,写下了意见:

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

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闭幕后。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阅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兵司令请朱德同志担任。

周 九·二

这个意见传到刘少奇手上,他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一个松子般不大不小的圈圈。

毛泽东和朱德没有在这份意见上画圈,他们听取了周恩来的口头介绍和分析,同意在天安门前举行开国大典。

自1949年10月1日起,天安门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参考资料:《开国大典6小时》 于江编著,辽海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
回答者:xshh11111 - 魔法学徒 一级 10-8 18:59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共 1 条
o
评论者: xyzxyz007 - 童生 一级
其他回答 共 7 条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毛泽东主持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首都北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全体出席会议,宣布就职。

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纲领。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并责成他们迅速组成政府机关,推行各项工作。

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主席、副主席和委员们在天安门城楼上就位。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本日成立了。”在国歌声中,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毛泽东又宣读了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接着,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朱德总司令检阅了陆海空三军,并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对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

晚上,北京市民举行提红灯游行,直到9时许结束。
回答者:老妖真精 - 副总裁 十一级 9-25 10:58
1949年:
10.1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接受新政协的《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军委”)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朱德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联播。
10.2~3 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以下简称“全国和大”)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宣言,郭沫若当选为全国和大主席。
10.3 中国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10.9 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选举毛泽东为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通过“以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的国庆纪念日”的建议案,并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纳施行。
10.21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成立。
11.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
11.15 周恩来外长致电联合国大会,否认蒋介石集团出席联大的合法地位,要求立即取消蒋介石集团的代表团。周恩来外长分别致电联合国组织秘书长赖伊和联合国大会主席罗慕洛,声明所谓“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完全无权代表中国,要求联合国立即取消该“代表团”参加联合国的一切权利。
12.16~1950.2.17 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50年1月21日,周恩来总理抵达莫斯科。)14日,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2.27 四川省会成都解放。至此,解放大西南的战役胜利结束。大陆解放战争基本结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行没收官僚资本的政策,把它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使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并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庆典场地为何选定天安门
佚名

下午2时58分,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实况播音员丁一岚立即欢呼起来:“毛主席来啦!毛主席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顿时,天安门广场成了欢腾的海洋……
目录
1.权衡再三选定庆典场地
2.清除三朝垃圾二十多万吨
3.为新中国门面整容
4.天安门城楼的超级书法展览
5.中日美术家联手制作大红宫灯
6.周恩来提议中国“第一碑”建在天安门广场

1.权衡再三选定庆典场地

新中国成立之日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典礼上要举行阅兵式,这个设想早在,1949年7月底就确定下来了。
可是,开国大典的地点选在哪里好呢?这个问题却让开国领袖们颇费脑筋,很长时间都没能决定下来。
举行开国大典,面对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这事一定要圆满。而选定一个合适场地的重要性,也就因此凸现出来。
7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人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
开国大典的方案,很快由筹委会拿了出来。方案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二是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三是举行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筹委会认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这三项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三者之中,阅兵式怎样举行,尤其是阅兵式在什么地方举行,决定着整个开国大典怎样进行的问题。
阅兵式怎么搞和在哪里搞的问题,成为筹备开国大典的中心问题。
开国大典筹委会成立不久,就设立了阅兵指挥机构。这个指挥机构的领导力量很强。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亲自挂帅,担任阅兵总司令。阅兵总指挥由聂荣臻担任;副总指挥由杨成武、唐延杰(华北军区参谋长)、唐永健(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刘仁(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肖明(北京市总工会主席)、肖松(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等人担任。
杨成武与唐延杰走上特殊领导岗位后,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首先主持起草“阅兵典礼方案”。
这个方案拟制出来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筹划阅兵仪式的负责人,专门听取了有关汇报。
阅兵总指挥聂荣臻汇报了阅兵的基本设想。阅兵副总指挥汇报了阅兵方案的主要内容: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阅兵程序、阅兵礼乐及受阅前的训练等事宜;方案设想,阅兵式分为检阅式和分列式。
听完汇报后,各位领导先后进行发言,作了一些指示。
阅兵方案顺利通过,但开国阅兵地点放在哪里,却没有当即定下来。
毛泽东对搞好阅兵很重视。他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重点围绕确定阅兵地点问题,阅兵指挥所的成员们进行了反复研究。
1949年8月的一天。华北军区的几位将领来到周恩来办公室,将他们经过反复论证的两套阅兵方案,交给周恩来。
第一套方案:地点选在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第二套方案:阅兵地点在市郊西苑机场这两套方案分别标画了一张部队位置及行进路线图。对于看惯了作战地图的周恩来来说,这图显得既简单又复杂。
周恩来仔细看过地图后,紧锁着眉头,习惯性地将一个胳膊时抱在胸前,在办公室里踱起步来。
他没有马上拍板。
这两套方案都有优点,但也都有缺点。
阅兵地点放在天安门广场,有利条件是显而易见的:地处北平市中心,届时领袖、军队和群众水乳交融,开国大典可以搞得轰轰烈烈,特别是天安门城楼就是现成的阅兵台,不必费太多的力气,就可以让全体政协代表到天安门城楼进行检阅。
并且,天安门周围街道四通八达,容易集中和疏散。
但是,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参加开国大典人员众多,当日城市交通至少要中断四小时;当时长安街不够宽阔,没有经过拓宽,远不像后来那样阔气,只能横排通过步兵十二路纵队。骑兵三路纵队和装甲车二路纵队。
与天安门相比较,西苑机场的优势在于,它有宽阔的机场跑道,没有阻碍交通的后顾之忧。而且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1949年3月25日,华北军区为了欢迎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已经举行过由一万余人观看的阅兵式。
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式的缺陷,首先是那里没有检阅台,临时搭建应付一些小的场面还可以,举行将有数十万人参加的开国大典就不行了,如果要搭建天安门城楼那样气势雄壮的检阅台,所费工程之大、投资钱财之多,在当时都是很难办到的。其次,西苑机场距市区有很长一段距离,数十万群众要参加大典,往返都不方便;假如没有相当规模的群众参加,开国大典应有的气氛就出不来,阅兵式也就达不到扬我军威的目的,会影响开国大典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再次,机场跑道虽大,但只有一条道可以进退,对参加阅兵的部队来说,行动起来很不方便。
两套方案,论证者明显倾向于第一方案,但没有拿出结论性意见。
举行开国大典的日期一天天迫近。
准备参加阅兵的部队已经开始进行分列式训练。
距离开国大典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了!
周恩来的思维重心落在天安门上。
这座矗立于北平城中央的巍峨壮丽的古代阙楼,原名承天门,劝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它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毁于兵火后,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后称天安门。它是旧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天安门城楼,从广场整体布局上看,大有“横空出世”之象。从天安门广场上放眼眺望,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显得无与伦比的庄严、雄伟。实际上,明清两朝,广场上所有的建筑,都是作为这一主体建筑的陪衬物而建筑的,这就是为什么看上去天安门城楼气势非凡的奥秘所在。天安门还是明清两代帝王从事重要活动的地方之一,其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金凤颁诏”,每逢冬至到天坛祭天,夏至到地坛祭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兵亲征等隆重典礼,都要从天安门出入。
天安门,这座封建时代北京城的最高建筑,即将消失它作为封建皇权的所有痕迹,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举行将赋予它全新的意义,使它从此拥有崭新的时空。
决心下定于凌晨。经过反复权衡,周恩来终于挥毫醮墨,写下了意见: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日期在政府成立之日闭幕后。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阅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兵司令请朱德同志担任。
周九·二
这个意见传到刘少奇手上,他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一个松子般不大不小的圈圈。
毛泽东和朱德没有在这份意见上画圈,他们听取了周恩来的口头介绍和分析,同意在天安门前举行开国大典。
自l949年10月1日起,天安门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 摘自:于江编著《开国大典6小时--大典背后的秘闻》一文。
开国大典的照片中为什么没有朱德?
佚名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以浓重的湘音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刹那间万众欢呼,礼炮齐鸣。然而,在这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朱德却从毛泽东的身后悄悄走出。

朱德为什么要离开他的位置?原来,城楼上空间狭小,他看到担当摄影任务的新华社记者为了拍下完整的画面,不得不把身子倚着汉白玉栏杆,一个劲地向后仰,向后仰。这样做太危险!朱德见状,赶忙一个箭步蹿了过去,牢牢抱住那位摄影记者的双腿。

在朱德的帮助下,记者终于顺利完成了拍摄。而朱德本人,也就永久性地留在开国大典的镜头之外。◆[2004-01-21]

回答3:

写作思路: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结合自身感受,真实得描述,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

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

着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矗李公朴、闻一多为代表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回答4:

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国庆,总给人们带来喜庆,带来诗意,带来遐想,带来憧憬,更带来希望,而今年的秋天,非同一般,更不寻常。在这美好的季节,共和国每一平方公里的热土都浸透着欢欣与幸福,流淌着甜蜜与歌唱。十三亿华夏儿女以豪迈激越的歌声放飞金色的理想与玫瑰色的憧憬,放飞坚如磐石的信念与对伟大祖国赞美的诗行。
古老的长城挺起不屈的胸膛,奔腾的长江翻卷晶莹的浪花,千里草原回荡深情的马头琴声,拉萨林卡正传来牧民奔向小康的欢歌笑语。于是,我看到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华夏儿女于天地间引吭高歌。欢庆祖国母亲60岁的生日,以共和国儿女的名义,向祖国致意,为母亲祝福。
祖国,您如一叶希望之帆,从共和国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声中驶来;从神州7号飞船遨游太空的喜讯中驶来;从城市改革振兴的蓝图和乡村富裕文明畅想曲中驶来。于是,我看到春风吹进亿万扇幸福的门窗,听到了“春天的故事”响彻华夏大地。辽阔的海疆飞驶英雄的战艇,西部边陲又腾起冲天的火箭。漫漫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有过辉煌,有过挫折。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在三代领导人和党中央领导下,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振兴中华,壮我国威”的经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军中,华夏儿女创造了无数奇迹,在世界民族之林让世人刮目相看。你看,深圳,珠海,厦门等一批特区掘起座座金山,浦东新区挺起胸膛,骄傲也抒写振兴中华的醒目标题。钢铁巨龙大京九腾飞南北,展示中国的雄姿。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北京申奥成功,华夏儿女无不扬眉吐气,豪情万丈。
朋友们,迎着太阳,秋风送爽,让我们站在古老的长城上以一种深情,以一种豪迈,以一种庄严的仪式,端起金杯,痛饮欢庆的美酒,轻轻柔扶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共同祝福我们亲爱的祖国国泰民安,前程似锦。 9月30日,我们观看了翘首以盼的国庆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建国大业》是一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很具有教育意义,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政治课。它给人的总体印象是:鸿篇巨制,催人奋进,发人深省。可以说这部片子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看。它跟其它大片不一样,电影和观众都是怀着一种感情的。我很激动,很震撼,我们国家的建立真的很不容易,看完这部片子你会热血沸腾,你会无数遍的在心里喊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导演韩三平力争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给我们展现一个全景的建国过程——再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电影中我最喜欢的场景是:北平机场,万人喜迎毛泽东和老红军战士的声嘶力竭的场面,令现场观众百感交集,不禁涌动起对建立共和国的无数先辈的敬仰情怀。

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那一刻,四个改变&方^案范%文库-整理^&了中国历史、改变&方^案范%文库-整理^&了中国命运的伟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那一刻我的心情也十分激动,为新中国的建立而骄傲自豪。

其中选取国歌和国旗的那段,我觉得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和孩子们,应该更多的学习和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最大的红星代表我们的党,四个小星共同向心,代表了四个不同的阶级以我党为中心并围绕其周围。国歌的歌词也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历史,居安思危。

当毛主席在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高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一刻让我们热血沸腾。那一刻的胜利是多少爱国人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啊!翻山越岭,万里长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终于换来了和平,也使中国从那一刻开始慢慢站立起来,屹立东方。

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富强,建国大业会持久辉煌!

回答5:

写作思路:简单叙述下开国大典的内容,把自己对新中国成立的感概写下来。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看完了电影《开国大典》,这一刻我心潮澎湃。蓦然回首,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战场撕杀,再观今朝中国的强大,我不禁潸然泪下。我被中国巨龙的精神所深深折服。我要向世界人高呼:“中国万岁”!

中国的成长坎坷但不平凡,她的每一步都要为13亿中国人民造福啊!1949年以前,中国处在一个整日弥漫着战火销烟的黑暗中,中国人民向往自由、和平、幸福。于是,他们握紧手中的钢枪,毅然驳起,迸发着石破天惊的力量。终于,在1949年,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将子弹射入了敌人的心脏,彻底打倒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中国人民胜利了,中国人民取得了自由、和平、与幸福。

中国人民等啊等,盼啊盼,期待着1949年10月1日的到来。终于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用激昂的语调郑重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铿锵的话语通过无线电穿到了大江南北。接着是中国陆军、海军的阅兵仪式,之只见中国健儿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是令国人骄傲的日子,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如今这条东方巨龙已经开始腾飞,向着更高的高度迈进。她以其矫健的身姿,睿智的大脑,钢铁般的意志,高傲的盘旋在苍穹上。这一刻,她是世人瞩目的焦点,是上天的宠儿。从此,世人擦亮了双眸,开始从新审视这条非凡的东方巨龙。

“中国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