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也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与社会交往障碍或沟通障碍、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的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自闭症的治疗:
1、现代康复治疗
① 感统训练
给予前庭、肌肉、关节、皮肤触摸、视、听、嗅等多种刺激,并与运动相结合,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在指导下感觉到自己对躯体的控制,由原来焦虑的情绪变为愉快。
② 言语训练
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提高听觉和言语能力的活动。以锻炼受训练者对言语活动中的听觉或视觉信号的分辨力和理解力,形成和发展其言语感受和表达能力。 ③ 认知训练
系统结合被训者的现状及心理发展特点,主要对注意力、感知觉、记忆力、思维力、情绪能力、认知灵活性等6大认知能力进行训练,帮助提升认知水平。
④ 注意力训练
使用特定方式培养训儿童集中注意力,既可提高其学习能力,亦可改善兴趣与行为异常,提升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给予必要的触觉引导,是吸引自闭症儿童注意力的重要手段。
2、物理治疗
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磁信号可以无衰减地透过颅骨而刺激到大脑神经。
脑循环治疗仪——可以明显调整大脑供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智力。
多参数生物反馈治疗仪——是一种发展迅速且已经逐渐成为治疗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方向。
磁场刺激治疗仪YRD——直接作用在脑细胞和脑血管上,改善细胞活性,加速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脑神经综合修复治疗仪——长期坚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认知功能障碍,提高自主能力和行为认知。
经络生物靶向治疗——促使神经递质长期平衡分泌,从根本控制疾病逐步达到临床效果。
自闭症需要经过专业正规的治疗以及康复训练,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推荐去【大米和小米机构】,该平台汇聚了海内外一流的儿童康复专家、儿童教育学家、儿童行为发育医生、心理学家等,开发了具有完善自主知识产权的RICE康复干预体系。
目前自闭症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对这个疾病的认识其实也是越来越深入,病因以及自闭症分类再到自闭症的治疗,其实目前的研究还是很多的。对于儿童,主要是分为家庭治疗和特殊学校的治疗。第一个在家庭方面家长在回家之后要不断的和孩子有交流有语言这种沟通,避免把孩子自己放在一个地方或者是让他去看手机、看电脑保持不哭闹就可以了,这样是绝对不可以的。第二个是让孩子在一些特殊学校或者是康复中心进行一些训练指导,包括语言方面的训练以及其他认知交流智力方面的训练,这些都包括进去。第三个还有就是让孩子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要多与其他人交流,多把孩子放到集体环境中去交流而不要把这种孩子孤立起来。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自闭症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大米和小米。大米和小米中的综合小组帮儿童建立对人的动机和兴趣,激发主动交往;学习社交行为,沟通简单表达,听懂指令,互动游戏。干预的内容包含观察同伴、听指令、模仿、命名常见物品、主动提要求等,非常全面。
家庭小游戏的开展对自闭症孩子的训练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家庭小游戏对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手眼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流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等诸多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家庭小游戏的开展对缓解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增进亲子感情也有积极的作用。很多家长因家庭场地有限,教学具缺乏而苦恼于无法开展家庭游戏。以下介绍几种所用教学具简单,不受环境限制,适宜在家庭中开展的小游戏,希望对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们有所帮助。
一、假想类游戏
有助于开发自闭症儿童的想象思维,改变其固有的思维模式,提高其生活模仿能力。
1、猫和老鼠
目标:训练孩子走和跑的运动协调能力、体验假想游戏的快乐感。
准备:猫和老鼠的头饰各一个。
玩法:
1.1、家长和孩子各选择一个头饰,分别扮演“猫”和“老鼠”。
1.2、“老鼠”选择好家庭环境中的一个隐蔽位置藏好后,发出信号,如说一句:“藏好了”。“猫”开始寻找“老鼠”。
1.3、“猫”找到“老鼠”后,角色互换,开始下一轮的游戏。
2、捉田鼠
目标:训练孩子对人的面部表情的感知能力。
准备:猫头鹰的头饰两个、田鼠的头饰一个、小凳子一把。
玩法:
2.1、家庭中设置一处地点为“地洞”,如沙发。一名家长扮演“猫头鹰”,一名家长扮演“田鼠”,孩子扮演“田鼠”。戴上头饰。
2.2、“田鼠”在场地内做钻洞、吃粮的动作,说儿歌:“小田鼠,真正坏,偷吃粮食搞破坏。猫头鹰,快快来,捉住田鼠别放开”;
2.3、说完最后一句儿歌,“猫头鹰”迅速跑到场地内捉“田鼠”,“田鼠”只有跳到“地洞”里才安全;
2.4、角色互换,进行下一轮的游戏。
3、小鸡吃米
目标: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手部精细动作能力,让孩子感受到假想性游戏的乐趣。
准备:塑料小碗两个,各种豆子(芸豆、黄豆、绿豆)。
玩法:
3.1、家长先和孩子讲明游戏规则,孩子扮演的是“小鸡”,现在要吃“米”,豆子代表“米粒”;
3.2、家长将豆子放在一个塑料小碗中,示范给孩子看,用拇指和食指捡取豆子放在另一个空碗中。
3.3、捡取豆子可以按芸豆—黄豆—绿豆的顺序,由易到难。
建议:游戏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孩子不要将豆子误吞;要语言提醒孩子现在扮演的是“小鸡”,在“吃米”。
开展假想类游戏的注意事项:假想类的游戏需要家长带着孩子进入角色,这就需要家长尽量多的带着孩子做这样的游戏。在不同的游戏、不同的场景中,做出不同的表情,让孩子来感知表情的变化。比如,《捉田鼠》游戏中钻洞、吃粮的动作可以做的轻松些,“猫头鹰”出现时,表情要紧张些、表现出恐惧的样子。表情要夸张,这样孩子才能感知到面部表情的变化。初期,孩子在不明白游戏规则的情况下,家长可以示范给孩子看。并且每一次做这样的游戏时,都要和孩子讲清游戏的规则,分清自己扮演的角色。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不断的游戏中,明确游戏规则,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感受假想游戏的乐趣。
二、动手操作类游戏
有助于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手眼协调能力,手部精细动作能力、视觉追踪能力等,培养规则意识及等待意识。
1、吹泡泡
目标:训练孩子对口部气流的运用能力,视觉的追踪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准备:泡泡器一个或两个。
玩法:
1.1、家长可以拿泡泡器先吹出一些泡泡,位置尽量低一些,让孩子蹲下用手去抓空中的泡泡;
1.2、几个回合后,可以再将泡泡吹的位置高一些,让孩子跳起抓空中的泡泡;
1.3、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吹泡泡,比赛看谁吹的高、吹的泡泡多。
建议:对于不会吹泡泡的孩子,家长可以拿泡泡器先做示范,尤其是嘴型的示范,慢慢教孩子学会运用口部气流。
2、投纸球
目标:锻炼孩子手的揉捏能力,发展手指的灵活性及空间距离的判断能力。
准备:软硬适度的纸若干张(不要用卫生纸),收纳筐一个。
玩法:
2.1、家长将收纳筐放在距离自己有一段距离的正前方,先给孩子做示范,拿一张纸,揉、捏、团,做成一个纸球。再将纸球投进收纳筐中。
2.2、开始时可以辅助孩子进行游戏,孩子熟悉后可锻炼其独立完成。
2.3、收纳筐距孩子的距离可由近及远,慢慢提升孩子对空间距离的掌控能力。
建议:游戏中家长注意提醒孩子是投纸球,重在投的动作上,而不是走到收纳筐前去把纸球扔进去。
3、天气预报
目标:训练孩子的模仿能力、肢体大动作的协调能力及孩子的反应能力,对天气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概念。
准备:无。
玩法:
3.1、家长首先要向孩子讲明白,“多云拍头,小雨拍肩,中雨拍腿,大雨鼓掌,狂风暴雨跺脚,晴天双臂划个圈,下雪双手掌手指由自身的斜上方向斜下方抖动”;
3.2、家长先带着孩子熟悉各种天气情况,并做出示范,要求孩子模仿自己的动作;
3.3、当孩子做此游戏已不需要家长的辅助时,可由家长说天气、孩子做出相应的动作,或是家长做动作、孩子来说出对应的天气。
建议:需要家长有耐心、有恒心的教给孩子。
4、剪刀石头布
目标:训练孩子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提高孩子的反应能力。
准备:报纸两张。
玩法:
4.1、家长和孩子脚下分别踩着一张报纸。
4.2、家长先给孩子做出示范,石头剪刀布,谁输了就把报纸对折再站在上面。
4.3、开始游戏,家长与孩子之间通过石头剪刀布决定谁输谁赢,输了的一方将报纸对折再站在上面,直到一方报纸不能再折后,停止游戏。
建议:可以由一名家长辅助孩子与另一名家长进行游戏。
适宜在家庭中开展的小游戏远不止这些。家庭小游戏的开展重在利用现有的场地和材料,构思出各种有趣的游戏,在增进亲子感情、培养默契度的同时,锻炼自闭症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对自闭症儿童规则意识及等待意识的培养,更需要家长持之以恒的带着孩子多做家庭中的游戏练习,不厌其烦的向孩子讲明游戏规则,这样孩子才能一步步的提高自身的规则理解能力,将这种能力灵活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
自闭症治疗的八个方向:
1.开音纠音:开音训练能帮助孩子学会发音要领,掌握发音技巧,培养正确的语音习惯,帮助孩子清楚,流利地说出每一个字。纠音训练帮助孩子正确掌握和使用发音器官,吐字变得更清晰。
2.语言表达:孩子语言思维的建设是语言表达丰富起来的前提。
3.逻辑思维:思维逻辑的练习可以让孩子从1到2,至关重要。
4.社交技能:社交欲望不要过于强调,社交技能要不断去提升,在生活中要创造适合孩子能力的社交活动机会。
5.精细自理:训练出灵活的小手,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对于孩子能否独立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6.想法解读:从自己的角度,到他人的角度,看到他人所看,想到他人所想,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7.感觉统合:让孩子对自己身体有主导权,建立良好的自控性非常重要。
8.注意力:注意力是一切学习的开始。
自闭症患者他们从小不会与人沟通,兴趣爱好关注很局限,有一些非常重复、刻板的行为模式。他们经常会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在我们眼中他们是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从而把自己隔离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