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肺炎克雷伯氏菌后,除了发生肺炎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外,近年来导致幼兔肠炎更为多见。患兔精神沉郁,行动迟缓,体温升高,呼吸急促,食欲减少或废绝,饮水增加,排出褐色糊状稀粪,肛门周围被毛污染。一般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多数于发病后1~3天死亡。
病理变化:一般以肺部出血、水肿和其他器官的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特征。发生腹泻死亡的病兔,肠道黏膜出血,尤以盲肠浆膜最为严重,肠腔内有大量的黏稠稀物和大量的气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口多汁、外翻。部分死兔腹腔内有少量淡红色积液,肝脏肿大、质脆,有少量白色坏死点;肺脏轻微肿大,有针尖大出血点,其他脏器无明显变化。
本病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家兔的呼吸道和消化道,是条件致病菌。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是降低本病的重要措施。注意兔舍的卫生消毒和清理,合理搭配饲料,保持相对稳定。特别是仔兔断奶时,慎重换料,防止断乳应激及其他应激因素;发生本病后,可使用恩诺沙星、氟哌酸、氯霉素、卡那霉素、鼻肛净等控制;在发生本病的兔场,以分离到的本菌制成的氢氧化铝灭活菌苗,仔兔断乳后皮下注射,每只1毫升,7天产生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