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有关余数问题的口诀,题干有误:“余同加余”应为“余同取余”。 和同加和,即每组除数与余数之和相同,则取和。 差同加差,即每组除数与余数之差相同,则取差。 余同取余,即每组的余数相同。
余数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且余数的取值范围为0到除数之间(不包括除数)的整数。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要是比另一个数小的话,商为0,余数就是它自己。例如:1除以2,商数为0,余数为1;2除以3,商数为0,余数为2。
扩展资料
余数的性质:
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
1、余数和除数的差的绝对值要小于除数的绝对值(适用于实数域);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3、如果a,b除以c的余数相同,那么a与b的差能被c整除。例如,17与11除以3的余数都是2,所以17-11能被3整除。
4、a与b的和除以c的余数(a、b两数除以c在没有余数的情况下除外),等于a,b分别除以c的余数之和(或这个和除以c的余数)。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除以5的余数等于3+1=4。注意:当余数之和大于除数时,所求余数等于余数之和再除以c的余数。
例如,23,19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所以(23+19)除以5的余数等于(3+4)除以5的余数。
5、a与b的乘积除以c的余数,等于a,b分别除以c的余数之积(或这个积除以c的余数)。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16)除以5的余数等于3×1=3。
注意:当余数之积大于除数时,所求余数等于余数之积再除以c的余数。例如,23,19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所以(23×19)除以5的余数等于(3×4)除以5的余数。
请解释:余同留余,和同加和,差同减差;最小公倍数做周期
答:
有一种同余问题是:给出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的余数,反求这个数。
这种同余问题,有数论中称为同余式组,或者说同余方程组。
有些简单的同余方程组,可以用观察法进行解答,利用简单的心算检验,即可解答。以上口诀就是讲的这类问题。
其实这类问题是十分容易解答的,这个口诀,反而让人一头雾水,没有突显同余式解法的妙处。我私自以为,不记此口诀罢。
网上摘抄:
首先要对这几个不同的数的最小公倍数心中有数,下面以4、5、6为例,请记住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0。
1、最小公倍作周期:所选取的数加上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任意整数倍。
2、余同取余:用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得到的余数相同,
此时反求的这个数,可以选除数的最小公倍数,加上这个相同的余数,称为:“余同取余”。
例:“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1,除以6余1”,因为余数都是1,所以取+1,表示为60n+1。
3、和同加和:用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得到的余数,与除数的和相同,
此时反求的这个数,可以选除数的最小公倍数,加上这个相同的和数,称为:“和同加和”。
例:“一个数除以4余3,除以5余2,除以6余1”,因为4+3=5+2=6+1=7,所以取+7,表示为60n+7。
4、差同减差:用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得到的余数,与除数的差相同,
此时反求的这个数,可以选除数的最小公倍数,减去这个相同的差数,称为:“差同减差”。
例:“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2,除以6余3”,因为4-1=5-2=6-3=3,所以取-3,表示为60n-3。
注:
事实上,就是说,解这类同余问题,所得的某个结果上加减最小公倍数的任意倍,均可以得到他的其他解,进而这种形式可以得到所有的解,即通解;任意某一个结果,可以称为特解。
当同余问题较为简单时,可以观察余数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可以用这一个余数来加上相应的除数的最小公倍数,从而找到针对这些除数的解;如果余数不同,可以在余数上分别加减相应的除数的倍数,设法使之相同,相同的话,就按余数相同的方式来处理了。
如果讨论负值倍数与负值的同余数,那么减去倍数就是加上负值倍数,上面的说法就只是加上相应的除数的倍数就行了。并且加法就已经相当于“代数和”,就已经包含了减法了。
例如,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2,除以6余3,我们在各个余数上分别减去除数,得到
一个数除以4余-3,除以5余-3,除以6余-3,故这个数除以456的最小公倍数也余-3,故这个数是
-3+60n,这里n是任意整数。
备用:
某除以诸数,各各知余数。欲求某数者,方法见如下。
余数加减其除数,题目结论无影响。设法变换使相同,相同之数即为解。
这是有关余数问题的口诀,题干有误:“余同加余”应为“余同取余”。
和同加和,即每组除数与余数之和相同,则取和。
差同加差,即每组除数与余数之差相同,则取差。
余同取余,即每组的余数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