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丝》苔丝的人物形象分析,简单点说

2025-02-21 22:25:2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苔丝本是一位纯洁美丽又非常勤劳的农村姑娘,她向往人生的真和善,但又时时遭到伪和恶的打击。苔丝的悲剧始于为了全家人生计去远亲家打工,却因年幼无知而被亚雷骗去了处女的贞操,成了一个“堕落”的女人,受到社会舆论的非议,把她看成不贞洁的罪人。

苔丝后来与青年克莱相爱,又因为新婚之夜坦诚有污点的过去而被丈夫遗弃,而与近在眼前的幸福失之交臂;出于高度的家庭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苔丝为换取家人的生存而再次违愿沦为亚雷的情妇;最后因为丈夫的回心转意使得绝望的苔丝愤而举起了复仇的利刃,终于成了一个杀人犯,最后不得不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导致“像游丝一样敏感,像雪一样洁白”的苔丝最后终被完全毁灭。

这一切悲性遭遇全由于无情命运所精心谋划和设计,安排世事的宇宙主宰通过命运的巨网毫无怜悯地将人伦道德意义上的好人、善良人笼罩于进退维谷的苦难陷阱。

扩展资料

苔丝是哈代塑造的一个全新的妇女典型,她有着双重性格。一方面她敢于反抗传统道德和虚伪的宗教,另一方面又不能长度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特别是后者与她的悲剧命运直接相关。

女主人公苔丝生活的各舞台,如宁静的布蕾谷及其周围一带的山林、草地、低谷和河流,美丽的塔布篱和荒凉苦寒的棱窟槐。绘画艺术的运用更使文字如图画般呈现在读者面前,与小说的人物和情节有机地融为一体。在这里,艺术追随着自然界,艺术家的手不由自主地听从眼睛的感觉支配,而读者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最典型的一部。在小说中,环境与主人公相互感应、相互衬托、息息相通。人物的喜怒哀乐与环境的情调色彩变化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环境预示反映人物的命运和情感,人物的情感命运则赋予环境更多的灵气和活力。两者之间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环境的情调和角色的心灵形成一个整体,交相辉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德伯家的苔丝

回答2:

这部小说生动展示了英国农村经济解体以及个体农民走向贫困和破产的痛苦过程。其中,苔丝的形象丰满感人,她坚强、勤劳而富有反抗性,小说的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苔丝的人道主义同情,认为她是社会的牺牲品,同时大胆地对资产阶级的法律和道德进行挑战。

清幽僻静,群山环绕的马洛特村有一户德伯菲尔人家,本来就贫困潦倒,却还要还生养众多,有六七个孩子呐;杰克、德伯菲尔是这家的男主人,喜欢借酒浇愁,常常用酒自我麻痹,十天有八天不是在去喝酒的途中就是在回来醉酒的路上,这不、、、,有一天他跌跌撞撞地在从馆喝酒回来,在路上遇到了本镇的牧师特林厄姆,牧师故意说漏嘴,说他家祖上曾经是高贵的约翰爵士德伯维尔家族,只是现在没落了,杰克、德伯菲尔这么一听,那还了得。从此,他就沉浸在炫耀他家祖坟是如何的高贵和气派,他逢人就说“俺家在玉陴有一大片祖坟,俺家那些被封为武将的祖宗们装在那儿的铅棺材里面哩!”

与杰克、德伯菲尔愚昧高傲虚荣完全不同的是他的大女儿德伯菲尔苔丝,苔丝十七八岁的样子,有一张灵性的牡丹唇,一双天真的大眼睛,一个自尊心极强,情态稚气,气韵清新,生动如画且单纯善良的乡下姑娘,是未被染指的纯情少女。

有一天,苔丝的父亲杰克.德伯菲尔灌多了黄汤,于是就无法像往常一样在凌晨将蜂箱送到城里的市场去交易,换取来维持一家人所必需的生活开支,所以,这一次的运输任务落在了大女儿苔丝的身上,苔丝便带着他那还在睡眼惺忪的弟弟在凌晨驾着他家那匹又瘦又老的马拉着蜂箱出发了,由于缺乏驾驶经验,在漆黑的路上马车发生了事故,与迎面而来的一辆高大邮车撞在了一起,幸儿苔丝和弟弟只是受了点轻伤,但他家的老马却由于失血过多当场死亡,本来就赖以为继的生活在失去了老马后无异于更是雪上加霜。

回答3:

  一、苔丝本是一位纯洁美丽又非常勤劳的农村姑娘,她向往人生的真和善,但又时时遭到伪和恶的打击。苔丝是哈代塑造的一个全新的妇女典型。她有着双重性格。一方面她敢于反抗传统道德和虚伪的宗教;另一方面又不能长度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特别是后者与她的悲剧命运直接相关。

  二、《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它描写了一位农村姑娘的悲惨命运。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

  三、女主人公苔丝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后来她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恋爱并订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却没能得到原谅,两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几年后,苔丝再次与亚历克相遇,后者纠缠她,这时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与仇人同居,不久克莱尔从国外回来,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无情,在这种情况下,苔丝痛苦地觉得是亚历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尔便愤怒地将他杀死。最后她被捕并被处以绞刑。

  四、作者简介: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英国诗人、小说家。他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
  哈代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诗8集,共918首,此外,还有许多以“威塞克斯故事”为总名的中短篇小说,以及长篇史诗剧《列王》。

回答4:

苔丝是个美丽的乡村姑娘,纯洁,善良,又有韧性且善恶分明。由于家境贫穷,给与自己同姓的贵族德伯家打工。结果她被主人家的儿子亚历克·德伯诱奸,并生下了一个私生子。由于这个“罪过”,苔丝很受鄙视。在巨大的压力下,再加上小孩夭折,苔丝离家来到一个牛奶场工作,遇到了牧师的儿妇安吉尔·克莱尔。两人相爱并结婚。但在新婚之夜,苔丝向他坦白了自己的过去,安吉尔竟将她抛弃,独自去了巴西。生活困苦,备受侮辱的苔丝苦等安吉尔回来无果,无奈成为了亚历克的情妇。就在这时,安吉尔抱着忏悔的心情,来到苔丝身边想和她重新在一起。这时苔丝杀死了亚历克。在他们逃亡的途中,苔丝被警察抓到,被判了死刑。《苔丝》这本书出版后,苔丝被称为最纯洁的人。在当时社会上有极大的影响。
苔丝的性格:纯洁、善良、没有办法的暴力因素。

苔丝是哈代塑造的一个全新的妇女典型。她有着双重性格。一方面她敢于反抗传统道德和虚伪的宗教;另一方面又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特别是后者与她的悲剧命运直接相关。
由于苔丝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残存于农民身上的某些旧道德和宿命观点使她在反抗传统道德时出现了软弱的一面。她在受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迫害的同时,又用这一道德标准来静观自己,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她把自己看作一个罪恶的化身”“她老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注意她的情形,不敢抬头见人”,她比别人更不能忘记自己的耻辱。苔丝正是这样用一张自己织成的道德罗网把自己束缚起来。其实,她的自我束缚意识有其深刻的历史基础,是整个社会意识的具体表现。苔丝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个人,必然会形成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她的思想和行动也必然会受到时代和社会意识的制约

回答5:

苔丝本是一位纯洁美丽又非常勤劳的农村姑娘,她向往人生的真和善,但又时时遭到伪和恶的打击。苔丝的悲剧始于为了全家人生计去远亲家打工,却因年幼无知而被亚雷骗去了处女的贞操,成了一个“堕落”的女人,受到社会舆论的非议,把她看成不贞洁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