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为什么叫天安门

2025-02-22 14:41:3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清代统治者特别注重“安”与“和”的策略,以求清朝统治的“长治久安”,“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既涵盖了“承天启运”的命名意旨,又纳入了“安邦治国”、“国泰民安”的思想。

满清封建贵族入主中原后,为了达到其长期统治的目的,除采用其他措施外,还在城门的名称上大做文章。由于当时接连不断的反清斗争危及着满清封建贵族的统治,清代统治者为求清朝统治的“长治久安”,“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清代紫禁城内“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即取内宫平稳之意。还有皇城的“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三个门,都突出了一个“安”字,以示外安内和。

回答2:

天安门最初的名字叫承天门,有承天启运、受命于天的意思,之所以被改为天安门是因为原来的承天门两次被大火焚毁,直到公元公元1451年重建并更名为天安之门,之后又将牌匾上的字体更换为楷书,同时改为天安门。
天安门,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隔长安街相望,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
根据我国史料记载,清代初期的天安门牌匾上刻有满、汉、蒙三种文字,并且按照蒙语直接翻译为“天安之门”。但是后来牌匾上只剩满汉两种文字,并且将上面的汉字改成了楷书重新书写了“天安门”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