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对自己的攻击,投射给了别人
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特别招人烦的人,比如说总是故意挑茬、总是通过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总是习惯性只看别人缺点的人,碰见这样的人,每个人都会感受到自己被攻击,自己受到了伤害,然后通过反驳、回避等方式,采取防御措施,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也有一些情况,对方很可能没有攻击我们,但是我们却听出了被攻击的意味。
早些年还在外企工作的时候,公司有一年要参加某个国际展,作为市场部的工作人员,我当时负责协调文案策划和平面设计。负责平面设计的是个男孩,当时在公司和大家相处得不是特别愉快,不愉快的原因就是他脾气比较大,总是和同事们起争执。
因为知道他脾气不好,所以我和协调的时候,也很注意和他说话的态度,尽量做到和颜悦色,但是让我意外的是,这并没有成功阻止一场争吵。
当年大家还在使用诺基亚,也都还没有出现新媒体,所以我们的国际展要在各大平面媒体上做推广宣传,那个男孩(我们称呼他为T先生吧)当时在设计平面宣传海报,当时他在海报上遗漏了一个合作伙伴的logo,还把活动时间写错了。因为当时急着要交稿去制作,所以我很着急地说了他一句:“这都第几稿了,为什么还能出现这么明显的错误?你是最近这两天没休息好吗?”
结果他大发雷霆,对着我说:“你什么意思?什么叫我这两天没休息好?你是想说我蠢、我智商低、我没用、我一无是处,是吗?觉得我不行,你自己干啊。”
他的反应让我吓了一跳,赶紧说:“我不是那个意思……”
他没听完,又紧接着说:“那你是哪个意思啊?你是不是也像他们一样,觉得我这个人特别古怪啊?……我告诉你,我才不好欺负。”
我自己当时也因为他的话感受到很委屈,然后和他吵了起来……
看回我们的对话。
其实当我问他“你是最近这两天没休息好吗”的时候,我的本意是想知道他为什么会在连续修改几稿之后,还会出错,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错误。
但是在T先生看来,我这句话是在嘲笑他,否定他,并且是对他的全盘否定,所以他才会说“你是不是觉得我蠢、我智商低、我没用、我一无是处”。
很显然,他过度解读了我的质疑,我没有要全盘否定他,是他自己的潜意识率先否定了自己,所以当外界稍微有些风吹草动,他就会把对自己的否定,投射给外界,以此缓解他持续攻击自己的痛苦。
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别人“话里有话”?
从自我攻击到防御性倾听
在心理学上,把这种对他人的话过度解读的过程,叫做防御性倾听。就是说,当你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你首先先在内心树立一道屏障,以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防御他人对你的攻击。
换句话说,你在和别人沟通的过程中,你更关心的不是沟通的内容本身,而是从对方的话里面,主动搜寻对方有哪些地方是在攻击你,你好可以抵御或者还击回去。
所以,当一段对话开启的时候,习惯防御性倾听的人,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是心理活动却是丰富的:
你说的不对,我不是这样的,我没有像你说的那样;
你不就是在通过说别人,来影射我嘛,别以为我不知道;
你凭什么否定我,指责我,你以为你是谁啊;
你这句话就是为了故意伤害我挑衅我才这么说的吧;
……
因为这样的心理活动,所以当对方话音一落,你就忙着去证明“我不是这样的”,或者忙着去攻击“你凭什么这么说我”,结果搞得对方一头雾水,“明明自己没有这个意思啊”。
什么样的人,会常常防御性倾听呢?
习惯自我攻击的人,或者说,自我价值感低的人。
一个人如果从小就常常遭到指责、否定或者忽略,那么就会形成这个人关于“我是不好的”这样的核心信念。“我是不好的”,这个信念本身,就是一种对自我的攻击和否定。
当一个人坚信自己是不好的,只要外界的一丝一毫的质疑,就会唤醒他的核心信念,并且会把自己的核心信念投射出去,以为全世界都在挑剔他,嫌弃他。
源于对“死亡”的本能恐惧,这个将自我攻击投射给外界的人,就会采取防御姿态,来确保自己的安全,确保自己可以顺利活下去。
防御性倾听,就是他众多防御中的一种姿态。
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别人“话里有话”?
如何减少防御性倾听
防御性倾听不仅带给自己很多烦恼,也会在不经意间破坏关系,因此,如果你发现自己有防御性倾听的倾向,你需要尽量让自己在沟通的过程中,尽量减少一些防御。
首先,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确或错误。
当一个人在和你沟通的过程中,对你的观点表达出质疑的时候,你需要明白的是,他只是在表达他的观点,并非在对你进行全面否定。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表达的观点不代表绝对正确,同理,你表达的观点也不代表绝对错误。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或者绝对错误,但是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权力。
其次,把自己“想太多”的部分提出来。
习惯防御性倾听的人,总是在沟通过程中,自发地就自导自演了一部被人打的苦情戏,每当你再要自导自演的时候,你可以尝试把自己联想出来的部分,尽量以平静的方式向对方提出来。
比方说,当有领导对你“这个事情你和小郭一起完成吧,尽快交上来”,那么你如果对于他的话产生关于负面的联想,你可以尝试说:“领导,我觉得我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完成,你不必担心我个人的工作能力,另外,尽早,是说今天吗?”
这样的表达,会让对方做出进一步的反馈,让你更加确定对方是否真的在贬低你或者否定你。
此外,要时常提醒自己“对方是值得信任的”。
习惯自我攻击的人,本质上是不相信任何人的,所以他才会把全世界都树为自己的“假想敌”。
要改变自己防御性倾听的状态,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内心学会相信别人,相信别人没有想要伤害你,相信别人对你没有那么大的偏见,相信别人也看到了你的优点。
当你在内心种下了相信的种子,世界也就会长成自己被相信的样子。
美剧《破产姐妹》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你以为天要塌下来了,很可能是因为你站歪了”。
这个世界并非如你想象那般不怀好意,卸下防御,温热的光亮就能照在你脸上。
潜台词,有时候确实需要,用得好,避免过于直白带来冲突,用得不好,双方都累,而且增加猜忌和隔阂,搞得关系更复杂。
听不出来潜台词,不一定是你情商低,也有可能是对方用得不恰当,表达失败,沟通是双方的事,你不需主动背锅。
学会听潜台词,主要靠实践,有时觉得奇怪的话要多想想。
我小的时候,一次跟父亲去一位亲戚家做客。这人是他表兄,年事已高,腿脚不便不能出来,经常有亲戚 包括我父亲去他家里闲坐。他老伴去世,子女在国外,经济条件好,请了个保姆照顾起居。为了让人多来看他,他家里茶水、好烟、点心、报刊杂志什么都齐全,过得也不冷清。
那天坐下来聊了一阵,保姆端上点心。老人拿出一张存折,说给我父亲看看。他说“这是小某(保姆)帮我刚办的存折,老弟你看看对不对?现在银行有些工作人员很不负责任的,经常搞错数字,你看有问题没”。我父亲看了以后,递过去,然后说“没问题,都对的。有小某在,这些跑腿办手续的事真是让你省心多了”。老人说“是的,我这个保姆很得力的”
回去的路上,我问父亲,“他咋那么糊涂,连银行都不信任了,银行还能搞错人的钱吗”。父亲说:“不是不信任银行,是不信任保姆。他拿存折给我看,是让保姆知道:我有多少存款亲戚都是了解的,万一突发不测,保姆不会动歪心思”。我恍然大悟。这是我生活中第一次理解“话里有话“。
说话其实也是一门艺术,有的人说话比较直截了当一点了,但有时候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为这样容易伤到人的自尊;而有的人就喜欢委宛一点,让人听起来觉得不那么的冲,感觉舒服就容易让人接受了;不是吗?所以别认为话中有话有什么不好,其实都是善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