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长120-160厘米,翼展218-243厘米,遍体雪白,嘴黑,嘴基两侧黄斑沿嘴缘向前伸于鼻孔之下,颈修长,在水面上经常直伸,虹膜暗褐色,跗蹠、蹼、爪均黑色,幼鸟身上是灰棕色羽毛,嘴呈暗肉色。
白鹅的分布区非常广阔,国内繁殖于我国北部、越冬于华中及东南沿海,在国外,繁殖在欧亚大陆北部及北美洲的西北部,越冬于亚洲中部、欧洲、非洲西北隅及北美洲西北的部分地区,大天鹅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天鹅常栖居于多蒲苇的大型湖泊中,食料较丰富的池塘、水库里也常见到它们的踪迹。一般成对活动,雏鸟孵出后一直跟随亲鸟,直到迁往越冬地。南迁时,经常组成6—20余只小群,队列呈“一”字形或“人”字形。
鸣声响亮,音似“ho-ho”或“houk”。在南方,它们常和小天鹅混群,但无论是在取食或休息时都保持着成对的现象。越冬地区,大天鹅虽不是优势种,但在洞庭湖、波阳湖一带,以及长江中的沙洲上到处可见。
白鹅是世界上飞得高的鸟类之一(能和它比高的还有高山兀鹫),能飞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高飞行高度可达9000米以上,否则就可能会撞在陡峭的冰崖上丧生。
食物:以水生植物的根茎、叶、茎、种子为食,也吃少量动食物,如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以水栖昆虫、贝类、鱼类、蛙、蚯蚓、软体动物、苜蓿、谷粒和杂草等为食。
寿命:自然界中,天鹅能活20年,人工豢养可活50年以上。因为天鹅身体很重,所以起飞时它们要在水面或地面向前冲跑一段距离。天鹅夫妇终生厮守,对后代也十分负责。为了保卫自己的巢、卵和幼雏,敢与狐狸等动物殊死搏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白鹅
白鹅长度(包括颈部和头部)140-160厘米;翼展205-235厘;重量9-11公斤。雄性略大。 白鹅雄雌同形同色,通体洁白,颈部极长;体态优雅。本物种显著的鉴别特征在喙部,白鹅的喙部由黑黄两色组成,黄色区域位于喙的基部, 白鹅脖子的长度是鸟类中占身体长度比例最大的,甚至超过了身体的长度。腿部较短,脚上有黑色的蹼,游泳前进时,腿和脚折迭在一起,以减少阻力;向后推水时,脚上的蹼全部张开,形成一个酷似船桨的表面,交替划水,如屡平地。它还常常用尾部的尾脂腺分泌的油脂涂抹羽毛,用来防水。 幼鸟身上是灰棕色羽毛,嘴呈暗肉色。一年后它们才完全长出和成鸟的羽毛相同的白羽毛。
体长120-160厘米,翼展218-243厘米,遍体雪白,嘴黑,嘴基两侧黄斑沿嘴缘向前伸于鼻孔之下,颈修长,在水面上经常直伸,虹膜暗褐色,跗蹠、蹼、爪均黑色,幼鸟身上是灰棕色羽毛,嘴呈暗肉色。
白鹅的分布区非常广阔,国内繁殖于我国北部、越冬于华中及东南沿海,在国外,繁殖在欧亚大陆北部及北美洲的西北部,越冬于亚洲中部、欧洲、非洲西北隅及北美洲西北的部分地区,大天鹅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天鹅常栖居于多蒲苇的大型湖泊中,食料较丰富的池塘、水库里也常见到它们的踪迹。一般成对活动,雏鸟孵出后一直跟随亲鸟,直到迁往越冬地。南迁时,经常组成6—20余只小群,队列呈“一”字形或“人”字形。
鸣声响亮,音似“ho-ho”或“houk”。在南方,它们常和小天鹅混群,但无论是在取食或休息时都保持着成对的现象。越冬地区,大天鹅虽不是优势种,但在洞庭湖、波阳湖一带,以及长江中的沙洲上到处可见。
扩展资料: 白鹅是世界上飞得高的鸟类之一(能和它比高的还有高山兀鹫),能飞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高飞行高度可达9000米以上,否则就可能会撞在陡峭的冰崖上丧生。
食物:以水生植物的根茎、叶、茎、种子为食,也吃少量动食物,如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以水栖昆虫、贝类、鱼类、蛙、蚯蚓、软体动物、苜蓿、谷粒和杂草等为食。
寿命:自然界中,天鹅能活20年,人工豢养可活50年以上。因为天鹅身体很重,所以起飞时它们要在水面或地面向前冲跑一段距离。天鹅夫妇终生厮守,对后代也十分负责。为了保卫自己的巢、卵和幼雏,敢与狐狸等动物殊死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