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新记】
《子夜》 ——— 三十年代旧中国的画卷
1933 年,一部“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扛鼎之作 ——— 《子夜》出版了,几十年过去了,《子夜》里所描写的黑暗的中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 但书中留下的沉甸甸的历史却值得我们思考。《子夜》以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这样全景式的整体建构为起价值取向 , 并以自觉的参与意识 , 探索社会政治问题。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处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当时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地主、大资产阶级篡夺了大革命的胜利果实,内有蒋介石,外有帝国主义,他们把中国进一步推向了“两半”的社会的深渊。民族资产阶级、工农群众的革命斗争等这些历史上的名词,在《子夜》中得到了深刻的诠释。《子夜》用社会科学的观点 , 阶级分析的方法 , 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旋律和阶级关系。冯血峰曾评价说 : “《子夜》是把鲁迅先驱地英勇地所开辟的中国现代的战斗的文学的路 , 现实主义的路 , 接引到普洛革命文学上来的里程碑之一”。
吴荪甫是《子夜》九十多个人物中性格最鲜明的,是三十年代民族工业资本家的典型,是诠释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有着发展民族工业的野心、魄力和手段,他“富于冒险的精神、硬干的胆力”因此,他不仅在家乡双桥镇办起了钱庄、当铺、油坊、米厂、电厂等,还在上海有一家裕华丝厂,甚至还和孙吉人、王和甫等民族工业资本家组织了益中信托公司。他们幻想着“他们的灯泡、热水瓶、阳伞、肥皂、橡胶拖鞋,走遍全中国的穷乡僻壤!”他们高呼“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
但“他动辄想到保守,想到了妥协”。在他的野心受到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阻挡时,他选择了镇压工人罢工来转嫁自身危机,同时大搞“公债投机”,妄图用此击败“公债魔王”赵伯韬。现实是残酷的,当时的社会历史现实和民族家的固有软弱性,决定了吴荪甫的命运只能像企图用“大放盘”“一元货”的办法度过难关的小商人林老板一样。他的悲哀不是他一个人的 , 而是全社会的。
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通过《子夜》可以认识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现实 , 认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 认识旧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 , 了解三十年代的党所领导的工农斗争的风起云涌之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