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远离的原因是地球,月球密度的不规则,潮汐运动,地球,月球自转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的,简单点说,月球绕地球运动,如果其速度恰好要求与月地万有引力相当的向心力提供向心加速度,那么月地距离不会变,而所有以上因素导致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平均速度略略大于这个速度,于是月球便做离心运动慢慢离开地球。
要说宇宙扩张理论,起源于红移理论,后来用于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确,大爆炸以后,宇宙处与不停扩张状态,各个星球间的距离会不断扩大,但是这是相对与距离较远,互相作用力可以忽略的情况。星球间距离增大是因为他们之间有个初始的相对速度,而不存在持续的力的作用,距离较近的星体间的引力,完全可以改变这个初始速度,形成自己的体系,比如太阳系,银河系都是这样,自然月地系统也是。所以,对于稳定星系内部星体间距离的影响,宇宙扩张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如果一定要找关系的话,那就是在银河系形成之初,这个初始速度对边界条件的影响了。
几十年前“阿波罗”号登月时,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安放了一面镜子。此后,科学家从地球上向这面镜子发射激光,并通过激光往返时间测算月地距离。结果显示,月球每年远离地球约3.8厘米。
现在的月球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所以它的一面总是朝向地球。科学家估计,和现在约38万千米的距离不同,早期的月地距离可能只有约2.6万千米。由于天体运行轨道半径与天体转速有关,按照这一假设,1比1的自转公转周期比可能解释当前月球形状不规则的现象。
还有一些科学家假设,月球形成初期的自转公转周期比为3比2,也就是公转2周期间自转3周,这种情况至多持续了几亿年,最后因为潮汐力而自转降速,自转公转比稳定为1比1。计算结果表明,这段自转比公转快的时期可能提供足够的力,为月球形成目前的形状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