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都是自然地理问题中常用的要素(还有土壤方面),想要看他们的相互作用情况,必须要首先考虑地理位置,尤其是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定位。定位后可以先确定当地气候类型,进而可以大致知道当地土壤、河流、植被类型、地貌等情况,地形可以具体查阅地形图。具体联系有:气候对地形:多雨区,多流水侵蚀堆积为主的地貌,干旱区以风力作用地貌为主(地貌的概念和地形类似);气候对河流:降水要素:河流流量及流量和水位的季节(有没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和年际变化,一般降水多的地方多是外流区,降水少的地方多是内流区(该项注意特殊情况)。热量要素:看最冷月平均气温是否在0℃上,若大于0℃,无结冰期,反之有结冰期,且纬度越高时间越长。气候对植被:对植被类型:一般每种气候对应固定的地带性植被类型;物种:湿热地区水热条件组合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对植物生长期:一般看热量条件,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农业复种指数高;对植物生长周期:一般看热量,维度热量低生长周期长,但作物质量好,例如东北大米;降水方面,降水多区域植被茂密,400㎜以上适合森林生长。
地形对气候:对降水,迎风坡多、背风坡少(需要考虑盛行风向),山谷地区主要多夜雨(如巴山夜雨)山坡主要白天下雨;对气温: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阻挡寒冷气流、纬度接近地区谷地气温高于平原且气温年较差小(但日较差大)。地形对河流:考虑地势方面,影响河流流向,如盆地是向心状水系、我国大河东流;河流流速、水能,落差大、流速快(如果水量大,则水能资源丰富);山区河流含沙量大。地形对植被: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变化;降水较少的地区阴坡植被茂密霍出现森林;降水多的地区,多是阳坡水热条件好植被茂盛。迎风坡的植被种类、覆盖状况优于背风坡。
水文情况(包含河流)对气候:大湖、临海或是人工大量蓄水,提高当地空气湿度,降低昼夜温差、气温年较差,降水增加(需要看情况,水体面积要足够大)。对地形:塑造地貌,侵蚀,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堆积:河口三角洲。对植被:临近水源
植被对气候:森林对气候,(蒸腾)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需要考虑植被面积),降低昼夜温差、气温年较差;植被削弱风速,干旱地区可以防风蚀土壤。对地形土壤,植被覆盖率高,可以减轻土壤侵蚀。对河流:植被覆盖率高,可以降低含沙量,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
以上是个人见解,供参考,要是有不足的可以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