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

2025-02-23 04:41:3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西洋参的播种密度常用的有10厘米×10厘米、5厘米×5厘米、5厘米×10厘米或8.5厘米×3.3厘米等几种。如果直播,种子很好,预计存苗率很高,可用10厘米×10厘米的株行距,如果一、二年内移栽,可采用5厘米×5厘米的密播。一般多采用5厘米×10厘米株行距,这种株行距,适应性较广,如果出苗好,保苗率也高。二年生移栽不会影响生长,如果出苗,保苗率不很高,可以不移栽,到4或5年收获,能保证每平方米有足够的苗数。
另一种确定播种密度的方法是:依据在四年的生长中,因病虫影响损失率约50%,以最后存苗率50%计算,收获时单位面积存苗50~70株/米2确定直播密度。如采用10厘米×8厘米点播,每平方米播种125粒,生长四年损失50%,每平方米可存苗62株。
各地的播种密度,要依据本地的技术水平,常年的保苗率,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直播的播种密度不宜过大和过小。密度过大影响植株生育,密度过小,一是不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二是收获时不能保证单位面积上应有株数,影响单位面积产量。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认为:在土质肥力、保苗较差的地区,选用5厘米×10厘米密度种参为宜;在土壤肥沃、种参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选用7厘米×10厘米、8厘米×10厘米或10厘米×10厘米密度为宜。各地经验表明,直播者每平方米播种粒数不得少于100粒,少于100粒就难保证单位面积应有的产量。

回答2:

目前,我国各类冬小麦麦田,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播种量偏大的问题,造成群体偏大、冬前和春季旺长,茎秆细弱,易于倒伏,穗多穗小,易于早衰,产量不高等问题。

确定合理的播种量可以获得适宜的基本苗数,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是协调小麦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的重要环节。掌握的原则:一是品种特性。主要指分蘖力、分蘖成穗率的高低和适宜亩穗数的多少;二是播种期早晚;三是土壤的肥力水平。一般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播期较早和土壤肥力较高的条件下,基本苗宜稀,播种量宜少些。以下各省的栽培技术中都介绍了适宜的播种量,供各地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