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心得(四) 罗贯中为什么要写三国演义

2024-12-13 11:53:5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罗贯中是流落江湖的文士,天下大乱,他怀才不遇而专心著述历史故事,藉以抒发胸中不快。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军阀割据、盗匪蜂起,三国鼎立时,争战连年,那时藏龙卧虎、人才辈出、佳话频传,有许多壮丽雄奇、可歌可泣的故事流传后世、活跃于民间。 三国演义小说的主旨,不外乎「忠孝节义」的文化传统,尤其是义方面特别力宣扬。自王莽篡汉,经东汉刘秀到三国,忠的道德挫折而义抬头、被标榜,作行为标准。刘备欲伸大义于天下,孙权表现仗义江湖的本色,三国的人物故事显出浓厚的义的色彩,是真正的在演「义」了。满清入主中国,自命为大义之举,开国的几个皇帝都很欣赏「三国演义」这部奇书,目的是要牢笼汉人,基于大义而效忠清朝皇室。于是风行草偃,三国演义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读物了。 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其文言跟白话相差无几,文字简洁流畅,章法严密紧凑;虽然有些杜撰了「迷信」,如借东风、诸葛装神、木牛流马,但仍对一般群众很有感染力。过去有很多国文教师主张学生熟读三国演义,来打好作文的根基,乃因为三国的文字功力、魅力是不容低估之故。它又「叙事说理委婉动听,描绘人物栩栩如生,资料取舍精微切当,情节发展高潮叠起」...罗贯中是流落江湖的文士,天下大乱,他怀才不遇而专心著述历史故事,藉以抒发胸中不快。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军阀割据、盗匪蜂起,三国鼎立时,争战连年,那时藏龙卧虎、人才辈出、佳话频传,有许多壮丽雄奇、可歌可泣的故事流传后世、活跃于民间。 三国演义小说的主旨,不外乎「忠孝节义」的文化传统,尤其是义方面特别力宣扬。自王莽篡汉,经东汉刘秀到三国,忠的道德挫折而义抬头、被标榜,作行为标准。刘备欲伸大义于天下,孙权表现仗义江湖的本色,三国的人物故事显出浓厚的义的色彩,是真正的在演「义」了。满清入主中国,自命为大义之举,开国的几个皇帝都很欣赏「三国演义」这部奇书,目的是要牢笼汉人,基于大义而效忠清朝皇室。于是风行草偃,三国演义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读物了。 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其文言跟白话相差无几,文字简洁流畅,章法严密紧凑;虽然有些杜撰了「迷信」,如借东风、诸葛装神、木牛流马,但仍对一般群众很有感染力。过去有很多国文教师主张学生熟读三国演义,来打好作文的根基,乃因为三国的文字功力、魅力是不容低估之故。它又「叙事说理委婉动听,描绘人物栩栩如生,资料取舍精微切当,情节发展高潮叠起」,颇有文学价值。 三国演义有戏剧性、智能性,有政治观、军事观、伦理观等。有人把它当作「说话模板」;有人把它看作「兵书战策」;也有人把其中人物当作偶像来学习。引伸的用法,如善用兵是「小诸葛」,勇战者称「常山赵子龙」,结拜兄弟是「桃园结义」,卜卦看相以「赛诸葛」为招牌,宗亲会把「刘关张赵」认同一家。饿了说「肚子在唱空城计」,办事缺钱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更有一些谚语,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等不计其数,这无非证明三国演义对华人社会有普遍而深远的影响。 最近几年,台湾的出版界更出版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抽丝剥茧、引人入胜的焦点另类读物,诸如「画说三国」、「三国韬略学」、「三国韬略大智典」、「曹操争霸经营史」、「诸葛孔明」、「三国谋略学」、「三国乱世经营学」、「36计说三国」、「三国人才学」等等。这些书有的以现代经营学的观点着笔,写在商场求才;或领袖人物驾驭之术、说服术、情报搜集、化危机为转机;或写处世智能、谋士斗智斗力的劲道;或阐释「兵者,诡道也」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充满振聋发瞶,耐人寻味的启发和提示。总之,以上都是阐述古人的精髓,俨然成了现代的「三国学」精华,开启一个新的思索空间与方向。从古书三国故事挖掘宝矿、智能,应用于今日国际诡谲局势及社会的竞争角逐,足见老书「三国演义」的后续吸引力与价值,到二十世纪末仍未衰减,且已登上商场经营的舞台了。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