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拿曹操和诸葛亮比较,为什么不拿周瑜呢?他也是个难得的顶尖某事啊

2025-02-21 17:32:5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说的好,楼主,我顶
  我最喜欢周瑜,周瑜才是真英雄啊,赤壁大战只用3万军大破曹操83万大军!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以少胜多战役,而且周瑜在历史上并非三国演义小说里写的那样小气量,三国演义贬低了所有人,只为神话蜀汉,诸葛亮的神智,刘备的仁义,关羽的忠义,张飞的豪气,赵云的忠勇,其他人等,都乃鼠辈,曹操为曹贼,周瑜为气量狭小,心胸狭隘之人,后竟描写被诸葛亮气死,真是可笑之极,历史上,草船借箭,空城计,都不是诸葛亮,草船借箭是孙权,空城计是曹操,还有赵云也有过,温酒斩华雄的也不是关羽,而是孙策,还有很多很多历史事实都被三国演义给改了,三国演义的主角是蜀汉,魏和吴只是客串。
  以下是历史对周瑜的点评,其实百度百科里都有,特给楼主献上!

  正史点评:周瑜的完美
  翻开正史,可以发现本传中的周瑜毫无缺点,确实是个完美之人。英雄应为“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刘劭《人物志》),再加上一条道德高尚。周瑜除了符合上面说的三点外,从另一个角度说他的完美,可说他是一个有德;有才;又有风度和朝气的人。
  先说德:他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性度恢弘,众将诚服。
  次说才:他弱冠征伐,为东吴开国立下汗马功劳;赤壁又力挽狂澜立下头功;后又亲冒矢石为东吴开拓荆州,丰功伟绩不去多提,单说当时人对他的评价,他的文武全才在时人眼中已万众瞩目了。“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这些就是时人对周瑜才智的评价,而且说这些话的都是当时第一流的人物。周瑜的有才本已公认没必要再多做文章了。
  再说风度,周瑜是出名的儒将,其雅量高致又有“曲有误,周郎顾”的歌谣流传,非比那些粗莽武夫,是一个风雅超群的人物。只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其人其貌已使人多么心驰神往了。
  最后说说他的朝气,周瑜不仅具德,才,风度,他又独具一种朝气,一种锐意进取自信豪迈的英霸之气。对自己人他是谦逊有礼的,但对敌人和挑战他又表现出蔑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刘备和周瑜在赤壁战前相会时,当刘备说起兵力太少,周郎“此自足用”“操自寻死尔”的回答是多么有气势,而刘备的拖延在后相比又是多么的猥琐。周瑜的谋略也无不透出这种先发制人,锐意果敢的气质,这就是最令人羡慕的“英才天纵”了。但周瑜的豪迈和关羽之流的狂傲又有本质区别,因为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谋划基础上的,非比关羽之流无谓的狂傲换来的只是身败名裂,正因为此周瑜是成功的。他的这种气质和孙策相象,但孙策又是轻佻和嗜杀的,周瑜却是从容娴雅的,就象有人说的他的气质是孙策和诸葛亮的结合,在周瑜身上刚和柔就这么恰到好处的结合了。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他称不上完美又有谁能称得上呢?用一句话形容周瑜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他可谓人如其名:周瑜就象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是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
  三国演义形象
  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形象做了大量的扭曲贬低,在此将演义与正史不同之处进行对比,以正视听。
  1、 诸葛亮三气周瑜:历史上周瑜气量宽宏,三气之说为无稽之谈,周瑜与诸葛亮身为东吴蜀汉两集团臣子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做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送丧吊唁的是周瑜旧下属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2 、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演义描写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周瑜。
  3、 赔了夫人又折兵:历史上是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这是一场单纯的政治婚姻。
  4 、智激周瑜:纯粹捏造,周瑜是东吴最有力的主战派人士,正是听了他的劝说才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继而有了赤壁之战。
  5 、赤壁之战:诸葛亮并未参与指挥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乃周瑜等人之杰作。
  6、气量狭小的周瑜:三气周瑜纯属罗贯中为抬高他人而虚构,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廓”,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周瑜受贬低的原因
  陈迩冬在《闲话三分》一书中的一段话很有道理,他说周瑜“这个人对孙氏忠;对朋友谅;划策有绝招;风头足;名声好;加上人漂亮;夫人更是美人…那些碌碌之辈,自惭形秽之流,难免不生嫉妒之心。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曹操刘备尚且如此,后世的凡夫俗子哪见过如此完美的人物,最主要的是周瑜投身的是孙吴集团。
  既不是曹操的正统,又不是刘备的道统,孙氏只能算地方割据势力,在后世哪个朝代都不会受到高的待遇。周瑜这么高其他集团的人物又何以自处?所以他们非要在周瑜原本完美的脸上抹点泥。其他的不说,他们想周瑜年纪轻轻就这么成功,一定是骄傲自满得很,少年得志又这么自信,那一定是年轻气盛了。虽然历史上的周瑜当大事时很年轻,但是他是最谦逊有礼貌的。在《三国志平话》中,他就已经是骄傲自满的代表了,因为在凡夫俗子眼里,这样优秀的人物,加之又少年得志,不骄傲才怪。今天的周瑜再想平反,年轻气盛这一条他也是很难反干净的。因为周瑜咄咄逼人的谋略风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他谦让服人的个性真的很矛盾。有时也觉得史书上的周瑜有点……完美得不食人间烟火,可能加上年轻气盛这一条,看上去更生动更有灵气,更像个活生生的人,但那样他已经不完美了。
  周瑜受到更大的贬低和歪曲当然是演义了。为了美化演义第一男主角诸葛亮,罗贯中可说是耗费了心机。因为诸葛亮除了在刘备死后有些作为外,在此之前除了出使了一次东吴余下的事,就是为刘备管管粮草足食足兵而已,要拔高他不用非常之策可不行。于是只能对不起周瑜了。再说如前所述,周瑜是刘备集团发展壮大的大绊脚石,演义的主题就是尊刘,谁叫周瑜曾经和刘备过不去,对不起你也是应该的。而周瑜这么优秀功劳又这么大,把他的功劳夺过点也够诸葛亮形象美一阵的。另外周瑜这么这么完美好最让人嫉妒了,现在也让你尝尝嫉妒别人时的难受!而且被你这么有本事的人嫉妒的人,他的本事不是大到海里去了?于是余下的事就不用我多说了:历史上毫无过结的周瑜和诸葛亮却成了水火不相容的对手,诸葛亮夺走了周瑜的功劳,夺走了他优秀的品格,这还不算,居然还要夺走他的生命,在周瑜死时还不放过他,逼着他说下“既生瑜, 何生亮”这句名言,硬要周瑜在临死时在诸葛亮脸上再涂点脂粉。罗贯中对周瑜也太残酷了!好好的周郎何止脸上被涂点泥,简直是带上了大泥罩已经面目全非了。但这毕竟是小说,里面的周瑜与诸葛亮只是文学形象,而演义用周瑜陪衬诸葛亮这一手法嘛,在塑造人物上还是成功的。周瑜虽变成了另一个人,但他毒中还是有点美的,这是原来的周瑜坯子太好,虽歪曲丑化得不成样子,但他美的本质还是抹煞不了的。而且,我们不能忽略这一点:周瑜可比诸葛亮大六岁,当时诸葛亮不过是为刘备来向东吴求救的,一个堂堂英俊帅气的东吴名将,怎么可能会嫉妒一个毫无作为、初出茅庐的后辈呢?

回答2:

1楼的,笑死我了,三国演义电视剧看多了,一看就知道喜欢看电视剧,不喜欢读历史课本的,三国演义是明代罗贯中些的小说,既生瑜何生亮也是罗贯中在小说中写的,说白了就是罗贯中说的,谁都知道三国演义是神话蜀汉,贬低魏吴的,他竟然把三国演义小说当历史资料了,哈哈!笑死了,哈哈!
周瑜的确很有才华,而且相貌出众,心胸宽广,即使在近2000年后的现代,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三国演义的普及,导致很多人对周瑜,以至曹操,等人的误解,的确很不公平
历史中的诸葛亮并无多大统兵之才,只是处理一些国内之事,和三国演义里写的,精通天气,星象,的神人,完全不一样!三国演义把诸葛亮神话了

回答3:

曹操和诸葛亮位置相同。都是丞相,都是代天子执政,都是权倾朝野,只手遮天,同样掌握全国的军队。

而周瑜根本和他们两人不是一个层次,周瑜是被排斥在统治核心之外的一个军区的司令而已。

回答4:

我支持二楼的。一楼的完全是在fp,什么叫不在一个层面上。诸葛亮什么时候成了“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我查了一下百度百科,对于它的说法不敢苟同。尤其是司马懿的说话,应该是“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其实就是“志大才疏,根本不是打仗的料”(易中天先生语),诸葛亮只是一个政治家,伟大的政治家。至于其他,我一概否认。不过周瑜和诸葛亮有没有可比性?军事周瑜强,政治诸葛亮强。

回答5:

周瑜跟诸葛亮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既生瑜,何生亮只是周瑜一相情愿而已。周瑜是仅仅是一个谋事或者名将,而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也是一代英雄。